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重要。我国的教育传统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老师的职业修养与操守,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功利性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慢慢盛行,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关怀的渗透。本文将分析我国小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与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探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人文关怀 策略
  一、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老师往往过于注重课本字词句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关怀的作用,并且没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语文教育过程中去。必须承认的是字词句的学习是学习语文课文的基础,也是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对文章字句、段落的解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句的学习是语文的基本功,有利于学生更快捉住文章的核心内容,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进行,并顺利完成老师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人文关怀的渗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与基础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在大的社会环境下,老师会有一些教学误区。如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如果讲授过多的课外知识,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或者有来自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过高期望,小学语文老师在此压力情况下,没有过多的精力将人文关怀与课本知识的传授相结合,而只是纯粹地训练学生得分技能。其实,人文关怀的教育或许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对于小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是十分有利的。人文关怀涉及到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涉及到人的自我价值、个人优秀品质等各个方面。人文关怀的渗透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
  人文主义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其基本核心是赞扬人性与肯定人的基本价值。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党中央就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人文关怀也慢慢地渗透到了教育事业、医学工作、新闻工作、服务领域等各个方面。小学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受众群体——学生,而且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这些都凸显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具体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会背诵语文课本以及分数的提高;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与需求,鼓励学生多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人文关怀要求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特别是关怀人性。具体表现在:首先,老师应该做充分的准备来完成一堂课,并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量营造出师生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如通过学习课文《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其次,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在课下进行积极交流,促使学生完善自我。
  尊重学生也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都得到人文关怀的熏陶,并且促使小学生理解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学生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事物。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生的发展中,鉴赏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亟待提高的。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能让学生学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课文甚至是身边的事物。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日月潭》等文章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理美、历史美、人文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该景区风貌的人文历史。
  3.转变教学观念,进行人文关怀熏陶。人文关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变传统情况下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打破过去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格局。老师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与方式使学生在这种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并受到人文关怀的熏陶。如可以通过古诗文鉴赏、课本人物扮演、参观博物馆等多种活动让小学生处于一种人文关怀的熏陶下,并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人文关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要求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言传身教,不仅教授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促使语文教学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与培养学生个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春光 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J].教学前言,2008,12。
  [2]蔡成兵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4)。
其他文献
多年来,学生作文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不少教师揣摩评语,看是否评得艺术,是否是鼓励性评价,是否让学生乐于接受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煞费苦心将学生的作文圈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可收到的效果呢?只有少数学生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多数漫不经心地一眼瞟过,塞进抽屉。据此,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中不断探索,尝试用学生互评的方法来改进作文评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作文评改中要引导学生以赏识的
期刊
摘 要: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能转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独立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本文以渤海实验学校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技能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当前农村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仍不高,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从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在阅读中模仿写作特色、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感情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训练 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因为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把作文当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感到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那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写作文呢?  我认为,课堂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舞台,向交际的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希
期刊
当今世界,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的重要标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光有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事业中将难以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要使我国在未来的世界上能跻身于科学技术的强国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乃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  1.狠抓双基教学。基础
期刊
摘 要:习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习作,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习作,更是孩子们心中梦想盛开的地方。在今后的习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让我的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习作,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梦想。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享受习作  对于习作教学,常常提到的就是“我手写我心”,可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这些吗?其实不然,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期刊
摘 要:木文从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构建的重要性入手,对其重要性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第二部分论述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审美教育观念的反思研究,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情趣具体实践。  关键词:阅读 审美 教育 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在整个语文教育当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词——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总结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逐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高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和用典的
期刊
摘 要: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美育。在中小学教学中,从诗歌入手,对那些干净的心灵实行“诗教”,意义极为重大,从而选择合适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审美教育 情感教育 心灵教育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在中国人的心中几乎就是宗教。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生死别离,兴观群怨,无一不以诗歌来表达,从诗开始,到诗结束,起点终点都是诗歌。当代的中国亦是如此,几次大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美育功能的学科,长期以来,地理教学驻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常态,平淡乏味,使地理学科缺乏应有的美感与生命力,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