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词——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总结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逐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高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散文家梁衡说“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却以文为业。他有武略,22岁时就组建了数千人的义军,抗击金人侵略;他有文韬,因为生逢乱世,民族仇、复国志炼其词魄,胡尘飞、金戈鸣壮其词威。文武双全,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独特地位”。他就是不想成为词人的武将辛弃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写作背景: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统治者南迁,史称南宋,长江以北由金人占领。该词作于词人淳熙元年(1174)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近十年了,本想借助朝廷之力,一扫北方失地的阴霾,却被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想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三、触摸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感受诗词之美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再读文本,读准节奏,读懂意思。
  (3)三读文本,体会感情,感知技巧。
  2.感知内容,寻找词眼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经过刚才的诵读,相信大家对诗词的内容上有了整体的把握,你认为本词的“词眼”(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是诗词中表达感情最为集中精粹之处)是什么?
  明确:是“无人会,登临意”。
  四、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探究上片
  (1)你认为上片中直接写情的是哪一句?这种感情缘何而发?
  (2)意象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除了“远山”, 其他的意象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3)作者登临的本意是“想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通过对上片的继续分析,思考:这种悲愤之情有没有得到宣泄和排遣呢?为什么?(从词中找依据作答)
  小结上片:上片主要借助意象表达了故国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
  过渡:除此之外,“登临意”还有没有其他内容呢?来分析下片能不能得到新的信息。
  2.探究下片
  (1)下片中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⑴①“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借张翰自比,但是反用其意,表明的是,自己很难忘怀旧事,做到弃官回乡。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作者借两位古人,一贬一褒,表明自己的心志:不学求田问舍,一心谋取私利的许氾,表达对刘备式英雄人物的追慕。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桓温北征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北伐无期,年华空逝的感叹和夙愿难偿的忧惧。⑵作者借用典故表明自己的心志:不做乐于归隐、求田问舍的张翰和许氾;作者追慕刘备的雄才大略,和桓温一样感叹时光飞逝,折射出自己的雄心壮志。
  (2)分析“揾英雄泪”中“泪”蕴含的感情?
  明确:“揾英雄泪”写出自己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抒发词人无人理解的苦闷之情。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主要是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当不被重用时,退而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辛弃疾也是“心有所郁结之人”,在下片中他借古人抒己情,他遍访黄泉碧落也没有遇到作者想追慕的,像刘备一样的英才盖世的人物,所以只能空叹时光飞逝,落泪心伤。
  至此,“登临意”的具体感情可以进行一下梳理了(小组讨论)。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借助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明确了词人“登临意”的具体感情:有痛,有愁,有悲,有持久的雄心、郁愤,也有如影随形的孤独。
  梁衡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羊毫软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铸刻而成的;
  梁衡还说,辛弃疾词作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的一滴血或是一行泪……这一切都缘于辛弃疾身上别样的爱国情:即使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也改变不了他以天下为念的决心!
  我想这就是辛弃疾作品能够延续几百年而不衰的缘故吧。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齐背浸透作者心魂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能力是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备的能力,这一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正确面对陌生的题目。应《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授教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倡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方法,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时间、方法上可以科学地安排,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 发散性思维   从定义上讲,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在各个方面、角度得出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叫作扩散性思维和辐射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人的大脑思维材料和知识链接的迁移,使思维更加灵活、流畅、精细、创新
期刊
绘画是以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空间、虚实等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以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那么画家所要表现的这种思想情感,就是通过绘画作品来呈现给观众的,换句话说,色彩、空间、虚实等就是情感的载体,或具体存在的形态。  在诸多艺术起源的学说中,“情感说”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郎格等认为:艺术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对艺术作品来说,甚至比艺术的
期刊
多年来,学生作文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不少教师揣摩评语,看是否评得艺术,是否是鼓励性评价,是否让学生乐于接受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煞费苦心将学生的作文圈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可收到的效果呢?只有少数学生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多数漫不经心地一眼瞟过,塞进抽屉。据此,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中不断探索,尝试用学生互评的方法来改进作文评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作文评改中要引导学生以赏识的
期刊
摘 要: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能转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独立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本文以渤海实验学校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技能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当前农村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仍不高,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从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在阅读中模仿写作特色、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感情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训练 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因为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把作文当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感到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那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写作文呢?  我认为,课堂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舞台,向交际的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希
期刊
当今世界,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的重要标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光有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事业中将难以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要使我国在未来的世界上能跻身于科学技术的强国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乃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  1.狠抓双基教学。基础
期刊
摘 要:习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习作,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习作,更是孩子们心中梦想盛开的地方。在今后的习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让我的学生能够真正地享受习作,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梦想。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享受习作  对于习作教学,常常提到的就是“我手写我心”,可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这些吗?其实不然,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期刊
摘 要:木文从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构建的重要性入手,对其重要性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第二部分论述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审美教育观念的反思研究,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情趣具体实践。  关键词:阅读 审美 教育 小学语文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在整个语文教育当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