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11-01
前几天,在我市方正酒店,我参加了一中组织的李大圣博士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全专业属性》报告会,聆听了来自重庆的专家李大圣博士的精彩報告,感触颇深,现将我的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整理一二。
听完优雅知性的女博士精彩纷呈的报告,我心中暗暗赞叹,心生仰慕,真是有大圣七十二般变化的能力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感惭愧,顿觉对我来说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教师的全专业属性是多么的重要。
报告中有几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学校教育绝不是给学生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还有一句是“我希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宅心仁厚,又智勇双全”,所谓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就要求老师有大视野和大格局,培养自己的全专业属性,成为一个可以给学生的开顶灯的老师。
三个小时的报告,我心怀仰慕的认真听完,有太多心得和感受,但笔拙,不能将内心感受一一诉诸笔端,只能用这点文字略略表达一下我的收获。未来,朝大圣之路进发,努力,为自己的存在感和作为教师的尊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一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4.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5.《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11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前几天,在我市方正酒店,我参加了一中组织的李大圣博士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全专业属性》报告会,聆听了来自重庆的专家李大圣博士的精彩報告,感触颇深,现将我的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整理一二。
听完优雅知性的女博士精彩纷呈的报告,我心中暗暗赞叹,心生仰慕,真是有大圣七十二般变化的能力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感惭愧,顿觉对我来说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教师的全专业属性是多么的重要。
报告中有几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学校教育绝不是给学生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还有一句是“我希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宅心仁厚,又智勇双全”,所谓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就要求老师有大视野和大格局,培养自己的全专业属性,成为一个可以给学生的开顶灯的老师。
三个小时的报告,我心怀仰慕的认真听完,有太多心得和感受,但笔拙,不能将内心感受一一诉诸笔端,只能用这点文字略略表达一下我的收获。未来,朝大圣之路进发,努力,为自己的存在感和作为教师的尊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一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4.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5.《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11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