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告诉我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珍视学生在生活中美的体验。充分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教学引向生活,把生活作为孩子学习的源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树立装点生活,热爱生活,服务于生活,创造生活美的观念。
关键词:生活体验 合作学习 初中美术 多媒体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140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要中注意运用媒体手段将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并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因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必然引起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并非是智力差异。而这些多元化的生活经验恰恰是我们美术教学的丰富财富。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树叶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课程应将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中,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将有结构的教学活动和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结合。例如,在一节制作课上,我苦思冥想如何设计一节让学生感兴趣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小制作。突然一片落叶飘在了我的窗前。于是我急中生智,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周末回家搜集树叶,然后根据树叶的形状贴在大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分组设计构思。结果周末回来学生带来了形状各异的树叶。我先让他们设计自己想好图案,然后用蜡笔着色,我告诉他们,设计你们喜欢的场景的,这是你们自己设计大师之路的开始,学生都非常高兴。最后在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无不源于生活。有的用树叶贴成动物园;有的贴成自己喜欢的别墅;有的贴成森林;有的贴成了绿油油的草地,一家三口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散步;有的组只是设计了一辆汽车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到自己辛苦的杰作得到教师的肯定,非常高兴。他们利用了身边最普通的树叶作为材料,设计了他们心中喜欢或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做得惟妙惟肖,我亲眼见证了学生的智慧,也亲身体会了只有把教学根植于生活之中,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我们的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注重对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在只有让学生在艺术的欣赏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在心灵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才能像喷泉一样有灵感的迸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珍爱学生的兴趣,时刻关注学生的欣赏感受,适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让学生欣赏几幅诗意画,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并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准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鉴赏。首先让学生来欣赏著名绘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以直构图的形式,来展现山的峻拔、树的茂密,还有几条瀑布飞流而下,有千军万马之势;还有很多如月牙形状的泉水,更是给画增添了几分灵动,动静结合,山水结合,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第二幅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是《秋风吹下红雨来》,这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舞的红叶像大地的衣服,勾勒出浓浓的秋意,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缓缓走来,牛用重墨突显,从而突出主体。这一幅普通的农家生活的情景,却被画家画得充满诗情画意,充分说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态,不然根本画不出这么好的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得出上述感悟。
最后我选择了一首充满画意的诗,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一幅诗意画的步骤。最后让学生根据杜牧《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去创作自己的画。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想象力,作画的技法不是重点。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的过程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发现与表现——美术校园写生课》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我自己创作的校园画,让学生辨认这幅画是画的什么地方。学生经过仔细辨认发现竟是我们自己的校园,原来我们的校园竟然也可以画得这么美。我告诉学生,其实美就在你身边,擦亮你的眼睛,以组为单位画出你们心中的校园。学生高兴得跃跃欲试。通过学生对校园内环境、人物及活动的绘画,加深了学生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了学生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这节课学生上得热情洋溢,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探究了生活、认识了生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们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由此可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让美术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慧眼在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用艺术的美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我们的美术教学才算真正的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生活体验 合作学习 初中美术 多媒体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140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要中注意运用媒体手段将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并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因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必然引起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并非是智力差异。而这些多元化的生活经验恰恰是我们美术教学的丰富财富。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树叶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课程应将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中,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将有结构的教学活动和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结合。例如,在一节制作课上,我苦思冥想如何设计一节让学生感兴趣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小制作。突然一片落叶飘在了我的窗前。于是我急中生智,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周末回家搜集树叶,然后根据树叶的形状贴在大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分组设计构思。结果周末回来学生带来了形状各异的树叶。我先让他们设计自己想好图案,然后用蜡笔着色,我告诉他们,设计你们喜欢的场景的,这是你们自己设计大师之路的开始,学生都非常高兴。最后在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无不源于生活。有的用树叶贴成动物园;有的贴成自己喜欢的别墅;有的贴成森林;有的贴成了绿油油的草地,一家三口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散步;有的组只是设计了一辆汽车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到自己辛苦的杰作得到教师的肯定,非常高兴。他们利用了身边最普通的树叶作为材料,设计了他们心中喜欢或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做得惟妙惟肖,我亲眼见证了学生的智慧,也亲身体会了只有把教学根植于生活之中,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我们的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注重对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在只有让学生在艺术的欣赏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在心灵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才能像喷泉一样有灵感的迸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珍爱学生的兴趣,时刻关注学生的欣赏感受,适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让学生欣赏几幅诗意画,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并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准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鉴赏。首先让学生来欣赏著名绘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以直构图的形式,来展现山的峻拔、树的茂密,还有几条瀑布飞流而下,有千军万马之势;还有很多如月牙形状的泉水,更是给画增添了几分灵动,动静结合,山水结合,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第二幅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是《秋风吹下红雨来》,这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舞的红叶像大地的衣服,勾勒出浓浓的秋意,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缓缓走来,牛用重墨突显,从而突出主体。这一幅普通的农家生活的情景,却被画家画得充满诗情画意,充分说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态,不然根本画不出这么好的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得出上述感悟。
最后我选择了一首充满画意的诗,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一幅诗意画的步骤。最后让学生根据杜牧《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去创作自己的画。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想象力,作画的技法不是重点。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的过程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发现与表现——美术校园写生课》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我自己创作的校园画,让学生辨认这幅画是画的什么地方。学生经过仔细辨认发现竟是我们自己的校园,原来我们的校园竟然也可以画得这么美。我告诉学生,其实美就在你身边,擦亮你的眼睛,以组为单位画出你们心中的校园。学生高兴得跃跃欲试。通过学生对校园内环境、人物及活动的绘画,加深了学生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了学生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这节课学生上得热情洋溢,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探究了生活、认识了生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们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由此可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让美术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慧眼在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用艺术的美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我们的美术教学才算真正的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