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步一歌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随意盘坐在古榻之上,高耸的发髻和眉宇之间的从容好似神的女儿一般,每个细胞都饱含氧气,溢满土地的气息。这便是自由歌者——朱哲琴,她并不希望我们拍摄她“不太有趣和不得已才需要”的旅行箱,“我希望我的旅行箱里,都是和我发生关系的花花草草。”她跟我们细数游走世界各地时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步足迹都是一首歌。
  谁的旅行箱:
  朱哲琴,歌唱家。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旅行是去哪里?
  四川,第一次去卧龙、阿坝,看到灵动的山山水水,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然,人完全可以和山水花草融为一体,亲密地和它们发生联系,这是个多么美妙的过程。
  你在北京、上海、成都学习过音乐,三地在音乐氛围上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政治色彩比较强,摇滚的形象深入人心,往往有一种渴望自由的挣脱之感;上海很国际化,西洋的东西深入骨髓,比如歌剧、古典乐等;而成都的民族音乐氛围很强,让我渴望融入自然之中,音乐很自由,似乎会讲故事。那里也是我在音乐创作方面起步的地方。
  当你去西藏旅游,藏乐是否给了你启示?
  那是最有神性的一个地方,人神共存。人们的信仰自由,对宗教的理解也很多元化,对我来说,那不单单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旅行,而是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更加坚持去做这种能让人心灵净化的音乐。
  非洲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苦难。那是一个很原始的地方,现代文明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在那个地方我时常在反思,为什么人生而平等,却依旧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人和事?让我对人性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拷问。在安哥拉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垃圾场,到处都是因为战争而变得残缺的身体,到处都是饥饿和疾病,那种贫穷和落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旅行是你获取音乐创作灵感的方式吗?
  我觉得不单单只有旅行,更概括地说,就是你对世界的触觉,你看待世界的眼光还有你触摸这个世界的力量。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音乐创作的来源,无论快乐还是悲伤,对我来说都是一首歌。
  旅行到一个新地方,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把心灵开放。我喜欢不加预设地去一个地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落脚。更不会对一个未知的地方有太多的防备,这样才能真正地入乡随俗,感觉到人和人之间最宝贵最质朴的情感。
  旅行在你的生命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只是有的人享受,有的人并不乐在其中。只有当你享受了,你才懂得什么是自由和快乐,无论是在一场真正的旅行当中还是在人生的旅程中,享受,是你必须学会的一课。
  如果有一天你不做音乐了,会去做些什么其他的事情呢?
  我想我会做很多事情!无论是音乐人、设计师或者画家,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都需要健康、快乐和各种各样的经历。音乐是这个世界上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人是根本的称谓,首先做好一个快乐的、有觉知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事情的发生会让你不顾一切只想去旅行?
  当我想了解这个世界,我就会去旅行,无论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人和人之间的直接交流靠的就是旅行,而你更好地融入世界也需要旅行。
  作为一个歌者,音乐在你的旅行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是通过音乐来感知世界的,对许多东西我都没有一个很具象的定位,比如说音符,它们可以随意地组合,这是在感知的过程当中渐渐了解到的。我并不希望只是通过某种程式化的固有模式来定位一些东西,就好像我不希望自己旅行箱里的东西被拍摄,是因为我觉得了解我不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拍摄我的花花草草也是一种途径,并且那也是我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我可以随意地和山对话,和天空对话,我觉得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音乐人应该有的态度和方式。
  如果不被工作上的事情牵绊,最想把家安在哪个地方?
  我爱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想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在乎的并不是哪一个地方,在乎的是心里的那个人或者那些人。
  哪次旅行让你对民族手工艺品产生兴趣?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我去西藏,看到阿坝州的手工艺品就立刻喜欢上了。其实我觉得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对这些东西有着很敏锐的嗅觉,看到用石头围起来的藏族围栏、人们穿的藏袍,我就知道我属于那里。我的心是开放的,我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和这些美好的东西发生关系。
  近期一直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我一直想去月球。我觉得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想看看真实的月球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如果你去一个孤岛,只带一件东西,会是什么?
  我觉得我什么都不会带吧。我可以去感知这座孤岛,同时我还可以创造音乐,支撑自己活下来。
其他文献
当急速发展的城市空间变得局促,人类社会开始向空中索取生活空间。设计一座伸向云端的摩天大楼是许多建筑师的梦想,它代表着支撑的力量、耸立的雄心以及登高的梦想。Adrian Smith在美国加州的海边长大,小时候他常常用沙子搭建城堡,看自己能把它盖多高。多年后他成为建筑师,设计了数十幢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领域的顶级大师。“究竟能盖多高”是他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他的最新答案来自沙特的摩天大厦
期刊
“我从不认为我的任何一个展览是回顾展,我做衣服从不追随潮流,所以它们永不过时。”——这才是一个大师说的话。山本耀司,时尚界大佬,40年间一直屹立不倒。因为他不追潮流不赶流行,他只做一件事: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  山本耀司在日本创立的原创品牌Y’s迄今已经整整40年,为庆祝周年纪念,以色列的霍隆(Holon)设计博物馆在今年7月4日举办了山本耀司设计作品展,向这位设计大师致敬。展场包括两层宽敞的室内
期刊
2013年的到来,意味着FIA GT3大奖赛即将迎来其第一个赛季。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2013年末时谁会站在领奖台上,但冠军的座驾一定跑不出下面这些“勇士”。  子弹之速  Lamborghini Gallardo GT3 FL2  在任何一个崇尚力量的战场上,都少不了“蛮牛”兰博基尼的身影。在打造这台GT3赛车时,兰博基尼邀到了德国知名改装厂Reiter Engineering,以至于它的格局
期刊
关乎安全、生态、健康的问题都能在新材料领域完美解决。  壁纸间谍  Carbonet可不是普通的墙纸,而是种隐藏的安全监控系统。墙纸表面贴附导电涂层,外观却与其他墙纸一样,功能性的监控导电涂层潜藏在装饰性纸层下,是博物馆以及银行理想的隐形监控设施。(图01)  房屋外套  化工巨头DePont公司对材料的耐候性进行了最新技术创新。Tyvek仿佛房屋的外套,为建筑防寒保暖,是种应用了流体技术的气候屏
期刊
Lanvin 10周年庆典的秀场华丽得让人目不暇接,当众模一一谢幕,喧哗和掌声退却之后,Alber Elbaz轻轻地走上台,灯光瞬时调暗,他对着麦克风,轻声唱了起来: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我问我的妈妈,未来的我将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妈妈告诉我,无论未来怎样,一切只需顺其自然。”  “时尚不是买你的第二层皮肤,而是买你的一个幻想。”  “我的朋友告诉我她每一次穿上Lanvin,都有一个男人爱上她。
期刊
“设计是基于承诺的创造”,丹麦工业设计大师蒂莫西·雅各布·延森说。他所领导的Jacob Jensen Design Studio以银灰两色与自然流线构建了当代丹麦功能主义设计的精神:强调品质、关注体验。诚实、关怀与平和的设计创造背后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承诺,凭借对生活最恳切的关注与希冀朝着完美目标不断求索。无论笼罩在多少荣耀的光芒之下,蒂莫西依然保持着克制与谦逊,他说:“不管走了多
期刊
有时我们会忘记一种大师的存在:他们专注于某个传统行业,从来亮相的都只是他们的技艺,而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的低调宛如最遥远的那颗星,只在岁月深处绽放光芒。制表师Dominique Loiseau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师,他纵横制表业超过30年,创制过多款杰出作品,问他如何成为一位像他那样的大师,他会看着你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坚持,创新。还有,坚持创新。  Dominique Loiseau偏爱“修复”,当
期刊
Jean Paul Gaultier去年度过了他60岁的生日。没人能够定义他的风格,就像没人能知道他的下一季又将怎样惊世骇俗一样——“什么东西我都能设计,除了让人沉闷的正规服装!”这个自小其命运就已经在祖母的塔罗牌中隐现的大师,将激情视为生命本身。他说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带领你们回到童年与青春期,让我们像孩子一样生活和做梦”。对他来说,有梦就意味着有激情,有激情则一切皆有可能。  暗藏在塔罗牌
期刊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暗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曾这样说。“中国风”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法国时装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艺术评论,其中提到 “Chinoiserie (中国风)”,几个世纪过去,“中国设计”的袖珍戏剧已然演成了一场大戏。  本期surface中文版为大家带来一组 “中国设计” 系列大片,今年初登巴黎时装周的刘芳、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第一个华人
期刊
时尚教主卡尔·拉格斐曾说:“在时尚世界瞬间变幻的怪局里,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那就是一条牛仔裤,一件白衬衫与一件香奈儿外套。”当然,对男人来讲,这件外套的选择性也不再如以前局限,是Lanvin的皮草一体夹克,还是铆钉串珠布满脖颈四周的Versace皮衣?他的第一件入冬外套究竟会是什么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