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黄州期间。当时苏轼不仅政治上遭打击,而且经济状况很窘迫。然而,他仍乐观自嘲,怡情悦性,在此期间写出了四篇佳作:《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得最精妙之处,便是对空明月色的描写,于是我的设计就紧紧抓住“月”,从咏月诗导入到读文章、解大意、寻月句、品美喻、探其人,最后再拓展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力图以“月”为抓手对苏轼的人格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整堂课贯穿月—文—人的线索,主题定为“走近苏轼”。我感觉这堂课既有新意又有深度。
  
  二、过程
  
  (一)周二上午第一节课, 初二(10)班
  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伴着一段轻柔的音乐给学生送上一轮皎洁的月亮,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带“月”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学生们一下背了二十来句诗,课堂上热情洋溢。
  接着进入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释义问题。5分钟后我问:“作者是如何写月色的?”
  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这是写月色,由于月光朗照,作者才高兴地起来,准备赏月,还有直接描写月色的句子吗?
  沉默一会儿后,学生找到:“庭下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对,这句可谓全文的最精彩之处,你认为精彩在何处呢?
  “有个‘如’是不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吧?”不知谁在轻声细语。
  师:(出示投影)“诗,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你从语句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教室里非常安静,一会儿有唧唧喳喳的议论。“平静吧?”“不对,是看到美景而高兴吧?”“后面写到‘少闲人’,应该是悠闲的。”……
  师:是不是真正意义的“闲”?请看资料(出示投影):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在和友人孔平仲的一首诗里说:“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他到底闲不闲?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虽然学生最后也说出苏轼是一个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仍有闲情雅致的人,但课堂进行得不流畅,很艰涩。原先要拓展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蜻蜓点水地掠过。
  学生们一脸茫然,根本走不近苏轼。我的胸口如堵着一块大石头。为什么自认为重点突出、设计不错的一节语文课效果如此不佳呢?我听过许多成功的高中语文课,大多也是这种风格呀,为什么到我这里就失败了呢?难道是我盲目套用不切初中生的实际?还是学生初学苏轼的文章对作者了解不够?看来得调整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还有一节语文课在下午第一节,可以弥补。那个班上午第四节是信息课,我立即与信息课老师商量,让学生上网查找苏轼及课文的相关资料。
  
  (二)周二下午第一节,初二(9)班
  课是从学生上午的数学小测验谈起的。有的同学因试卷题量大来不及做而惋惜;有的为平时知识掌握不扎实,考试慌了神而沮丧;有的为昨天扣分闷闷不乐而影响测试情绪……我小结道:“的确,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我们的心境也往往会被它左右。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900年前,去相约东坡大师。他一生遭遇的不幸可多了,请你代他说一说。”
  出示投影:东坡自述——
  我自幼发奋学习,饱读诗书,二十岁进士及第被钦点为翰林学士,后在朋党纷争中受排挤,于是……
  学习委员潘洲彬用低缓的声音把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又连失亲人的不幸身世叙述了一遍。平时愤世嫉俗的朱烨奇自言自语道:“换成我早就气坏了。”
  师:是啊,如此多难的人生,不仅是你我,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多承受不了。苏东坡这时的心境是否和我们一样呢?我们去读一读那时他所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吧。
  接下来分三步读。
  第一步,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后交流,指出不同之处讨论,再齐读。
  第二步,品读。读出文意和画面,读懂心境和意趣。
  学生慢声细语读,3分钟、5分钟、7分钟……声音渐渐小下来了,举起的手一只只多起来了。
  包凯鑫:我读到的文意与画面是这样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正想脱衣睡觉,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看着这么美的月亮我就披衣赏月,可惜没有人和我一起欣赏,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刚好怀民也没睡,于是一起到院子里散步。看到院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水中还有水草交错着……
  “错了,不是水,是月光。”快嘴叶栋大声说。
  这可是个语言品析的好机会,我得赶快抓住契机,让学生品评两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与“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一向寡言少语的宋恺颖说:“第一组前一句中‘如’是关键,像清澈透明的水,指的就是月光;后一句就是在写水了。刚才包凯鑫同学是没注意到这个字吧?”
  班长周怿培慢条斯理地说:“第二组后一句虽然用了比喻,但不如前一句不用比喻的好。”她推一推眼镜,继续说道:“前一句中‘盖……也’是‘原来是’的意思,让人感觉是作者正看着看着,突然抬头发觉竹子松柏的叶影婆娑,此时如梦初醒,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这种境界比直接告诉我们竹柏的影子像水中的藻、荇好多了。”话音刚落,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可见作者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还能从另外的语言中读出作者的心境吗?
  “如此全神贯注地赏月,当然是心无杂念了。”大嗓门陈聪说。
  “作者是快乐的,因为他是‘欣然起行’。”陈佳丽急不可耐地说。
  “我也认为是快乐的,因为有张怀民陪他一起赏月。我估计张怀民是作者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黄宏伟满有把握地说。
  不肯人云亦云的郑波说:“我认为作者是遗憾的,因为开始无人与他一起赏月。”
  “自豪的,别人不会欣赏,我却能和张怀民欣赏到如此美景。”乐天派周庆权说。
  潘卓颖总是深思熟虑后才肯发表见解:“只有我们两人,别人在忙公务吧,也有落寞的悲凉之情。”
  辩论高手沙绿洲总结道:“我觉得作者的心境是微妙复杂的,但总体来说他是乐观积极的。”
  师:的确,苏轼并不像你我一样,他是一个能驾驭心灵的智者,能超越苦难的智者。
  第三步美读……
  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还沉浸在愉悦的享受中。学生的心也如此时的月色一样空明。
  
  三、反思
  
  两堂课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一堂课如负重担,冷涩艰难;一堂课如行云流水,轻松愉快。我想,第一堂课是从自己的教学设计出发,在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没有真正走进文本的时候,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给学生。在学生毫无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想走近作者实在是太空太浮了。第二堂课贴近了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困惑入手,与作者的遭遇比较,作者的人格魅力不言而喻。同时给学生充分诵读的机会,抓住文本的语言精华细细品味,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入境界。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真正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的根本留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文本实际出发,千万不能空虚浮华。
  1.从学生实际出发。新课程早就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口号也喊了很长时间,但在教学中我们仍常犯脱离实际的毛病,尤其上公开课时,总是考虑如何设计更巧妙、更有新意、更有深度,结果不知不觉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还指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情。像第二堂课品味描写月色的句子时,在学生理解有误时插入两组句子的比较,这恰到好处,结果迸溅出了思维的火花。
  2.从文本实际出发。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它所承载的内涵也有深浅之别。《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微妙复杂的心理,属于比较精致的“小家碧玉”,不能代表作者豪放大气的“关东大汉”的一面。想仅仅通过这篇文章就全面了解苏轼这位大家,实在是我的一厢情愿,太难为学生了,因而学生的茫然无措也就无可厚非了。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深度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本来状态。但是,当教学简化为记住知识以用于考试时,知识学习就成为与生活相脱离的空转活动,思考力与价值观也渐渐从我们的课堂中抽离出去。种子课,是找回深度学习样式的有效路径。种子课没有套路,没有程序,但有生动的课例。老师们可以在课例的讨论中渐渐掌握种子课的精髓,并将其自如地实现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們有幸邀请到长期从事教学论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和小学教学一线资
背景介绍    《乡愁》为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现代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演练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为今后学习现代
府学胡同小学是一所具有传统文化情怀的学府圣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积淀。特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方式,使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加。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视角下,学校将教育的中心调整到“人的领域”,也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致力于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办成特色学校系统地联系起来,600多年来,学校传承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将文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一并加以  探索。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丛书”是国内推出的首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丛书,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推荐。丛书共8册,其中4册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译著,系统、全面地阐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另外4册系统地讲解了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要领和步骤,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念贯穿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丛书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套丛书的内容既
20世纪60年代生人被称为“老帮菜”,70年代生人被冠之以一堆头衔,80年代生人被称为“独一代”,如今90后也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白岩松说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易的。”另一方面,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相似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曾有过的迷茫,曾坚持过的理想。那么,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往往会是一种什么状态?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其典型的人生轨迹是一种什么样子?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平民子
浙江省绍兴市2007年中考语文的最大亮点,笔者认为在于对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考中如何评价问题的探索:  4.“读鲁迅”综合实践题。(12分)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绍兴市在2007年3月进行了一次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命题比赛,其中综合实践活动题是比赛的重点。中考命题人由此得到借鉴,推出了今年的综合实践题。这是一道真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四条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对这一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以下简称《标准解读》)是这样解释的:“一种现代思维科学理论把人的思维大致分成三个基本层面,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
编者按  课程意识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专业意识觉醒的一个主要标志,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课程加工再造能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上课“教什么”与“怎么教”同样重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总结梳理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具体策略。本期第一篇文章阐述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路径与方法;第二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如何抓住热点获取课程资源,如何通过丰富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件对课堂教学的强调,代表了最广大群众对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期盼。确实,课堂教学关乎学生的每日心情、健康成长,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正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顾明远先生说:“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一句话,就是要让好课燎原。  好课燎原是理想,
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  数学知识,是人类以数学方法对世界加以认识的理性成果。  将“生活经验”改造成“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外加的,而是内生的,是从生命之树中长出的一根枝芽,而不是贴在生命之墙上的一块瓷砖。长出的枝芽,还能继续长;贴上的瓷砖,如果得不到养护,就会有脱落的可能。  那么,我们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生活经验”的改造呢?本文以“比的认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