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读写结合:点滴启智,厚积薄发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eic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阅读为铺垫的写作是近几年英语课的热门做法,但是过程中往往比较生硬,“输入还远远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充分的可理解语料,达不到写作的理想效果。这样的写作实践收效甚微。”(2016,冯丹)笔者有幸在苏州中学听了一堂指导细致的读写结合的课,得到启发。课堂过程如下:
  Step one:Lead- in 教师展示《重返17岁》影片花絮并提问:若能回到过去,想要回到什么年纪,引出此篇课文的主题:If I were a boy again。
  Step two:Reading for the gist 教师将原文中每段第一句话挖空,让学生根据本段落其余内容进行猜测,得出此段大意并且感受文中的韵律美。
  Step three:Reading for appreciating
  1. Appreciate beautiful words 小组活动:每组分配一段,找到好词;同桌两个同学互相分享找到的好词并商讨出原文中挖掉的词语。
  2. Appreciate beautiful structure指导学生发现文中优美的结构:文章层面的平行结构与句型层面的对杖结构。教师着重对这两个结构进行讲解引导并延伸拓展。
  3. Appreciate beautiful thinking 文章挖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空缺处合适的词,发现原文用词的独到:数妙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想像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更多的妙语,发现其中的修辞。然后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有诗意、有哲理的句子。進行一些课外的补充,为下一步的写作作充足的语料和思维上的准备。
  Step four:Writing 小组合作,以 “ If I were ______”为题,每人写一小段文字,以 “ If I were ____,I would ______” 作主题句。发挥想像,尽量运用文中所出现的修辞。最后把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作品连接起来,组成一篇完整的散文诗,形成智慧的结晶。
  教学启示:
  1.重构原文深化理解。在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中,教师把每段文章中第一句话的主题词挖去。因这些空格与文章的主题有关,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相关的主题词。这个设计要比完整地给出文章,然后让学生划出主题句来得更加省时、高效。一方面,学生是带着问题去看文章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是主动地在思考合适的词句来概括主题,对词的斟酌和推敲的这种练习,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的能力,再配以原文作者的版本的对比,本身就是对写出好句的一种指导。即在第一步处理阅读的过程中用创新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原文的写作中去,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各段主题的把握,非常巧妙。
  2.细微之处发现美。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中,从小处到大处,有条不紊地寻找美。在从阅读过渡到欣赏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完整的句子,为下面的欣赏做一个铺垫。然后分组让学生主动地去找出美的词语,老师则在学生找到这些词后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以着重地朗读,以表认同。其作用不容小觑,不仅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有信心,而且能激发其他学生更加仔细地寻找。
  老师提前将文章中运用得尤其生动形象的词挖空,让学生试图去填写出最恰当的词。貌似与前面填关键词的做法如出一辙。但是,与上个环节的填词结果迥异:学生填写的词语常常与作者给出的词语不同。而这也正是老师设计这个环节的高明之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填的词与作者填的词的不同来亲身体验作者是如何实现表达的生动、形象的。Webb早在1987年就提出,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作的“彩排”,阅读材料为写作提供了“彩排”的道具。而老师的这个处理方法,则更有创造力地运用好了这个“彩排”的道具,让学生自己用亲身的经历得出结论。对于这篇文章而言,每段开头第一句话的不断重复,使整个文章有了排比的结构,有了诗一样的韵律,这是让整个文章美起来的一个要素。这样的美实在是太多了。于是继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当学生们发现“The fear of ill exceeds the ill we fear.” 让他们知道这种结构叫对仗。并让发现不止于此:给学生一些小小的提示,激发学生自己写出类似对仗的句子。着眼于小处,逐个地帮助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理解进而给学生以启发,试着运用这些修辞造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的活力让听课的老师一个个发出惊叹。
  3.厚积薄发创造美。前面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最后的写作。这一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模仿这篇文章、写好一段优美文字的词汇和修辞方面的知识了。教师以“If I were ________” 为题,让学生仿写。半开放的题目设计,给了学生展开想像翅膀的无限空间,让他们得以随意抒写他们的生活和理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写出拍案叫绝的习作。如“If I Were a Football”一文写道:
  If I were a football,I would sleep sweetly under sunshine beside the Spring Rainy Pond,enjoying the beauty of nature.
  If I were a football,I would be willing to play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 To the girl who brought us delicious food,I would say thank you.
  If I were a football,I would sit calmly on the top of mountain,watching the best generation of our country walking in and out. And I would express my best wishes to those who are fighting for their bright future.
  学生的创作、想像空间是无限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撬起这个创造力的支点。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听完这堂课后,明白需要在自身的功力上下工夫:把自己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把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落到细微之处,落到实处,才会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指导。
其他文献
前言  初中英语是学生初中时期学习的重点科目,詞汇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基础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时,要知道它不仅与学生的发音有关系,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以及记忆,这两部分也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的主要构成因素。目前,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面临的主要现状就是学生在进行词汇学习时,发言和记忆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羞于发音,存在严重
【摘要】《魂归伤膝谷》讲述了19世纪后期,美国政府在安置苏族原住民进保留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双方打交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冲突和流血事件。原住民遭遇生存困境:土地逐步丧失,政治地位发生本质改变,传统文化失落。  【关键词】魂归伤膝谷;原住民;生存困境  【作者简介】李春蕾(1986-),女,山西五台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美国文学。  《魂归伤膝谷》取材于迪·布朗的同名历史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对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要求,并特别强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使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对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然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阅读气氛不够,阅读教材缺乏,阅读不被老师、家长重视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从“阅读”到“悦读”,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但其中文化品格的培养常被忽视或弱化。本文着重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课内外运用欧美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  【关键词】欧美文化;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文化品格  【作者简介】黄婉玲,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基金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欧美文化元素渗透初中英语课堂的
【摘要】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阿尔伯特·奈达(Eugene Albert Nida)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本文首先对奈达翻译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医学英语特征,通过举例说明奈达翻译理论在医学翻译时的应用;最后,阐明奈达翻译理论对医学翻译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医学英语;翻译  【作者简介】马茜(1986- ),女,汉族,陕西宝鸡
【摘要】项目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研究该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提高应用技术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信辅助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运用微信支持的课前预习、课堂面授、课后提升三结合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微信平台;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  【作
【摘要】中學生文学经典阅读中,我最喜欢的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出版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广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经久不衰。而中文译本读来也朗朗上口,颇具韵味,可以从中品味翻译者的功力和风格。本文以唐荫荪翻译的《鲁滨孙漂流记》为范本,探究其中的英语翻译技巧,供读者品读。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文凤,湖南省祁阳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interlanguage from the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it is hoped to be helpfu for the English teachers.  【Key words】interlangage; psychol
【摘要】尽管《车站》与《等待戈多》在等待的主题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通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两部戏剧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通过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的对比来分析两部戏剧的特点。  【关键词】冲突 荒诞 静止 多声部  引言  《等待戈多》与《车站》因为受荒诞戏剧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悲喜剧特征,不管是《等待戈多》的无目的的等待,还是《车站》中一瞬一二十年,都脱不开荒诞的特征。
【摘要】在信息环境下,中专英语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改革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而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系统增强。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构建对中专英语语法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中专英语语法教学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中专教育;英语语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