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车站》与《等待戈多》在等待的主题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但通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两部戏剧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通过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的对比来分析两部戏剧的特点。
【关键词】冲突 荒诞 静止 多声部
引言
《等待戈多》与《车站》因为受荒诞戏剧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悲喜剧特征,不管是《等待戈多》的无目的的等待,还是《车站》中一瞬一二十年,都脱不开荒诞的特征。《车站》既是对于《等待戈多》的借鉴,也是对它的突破。所以二者除了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一、戏剧冲突上的对比
作为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品,“反戏剧”特征在《等待戈多》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该剧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凝聚剧中人精力的焦点,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世界是简单而又荒诞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可称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我们找不到一个真实具体的中心矛盾,也就找不到戏剧冲突的存在。剧中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没有冲突和紧张感,全剧没有震撼人心的高潮,从而给观众一种无聊荒谬的平和感。
而《车站》是存在戏剧冲突的,愣小子插队、与他人争吵、与戴眼镜的打架都构成了矛盾,造成了剧情的紧张,体现当时剧中人物关系的冲突,是剧中的一个小高潮。剧中人物其他人物彼此之间也存在冲突,供销主任与木匠师傅,戴眼镜的与下棋大爷,这最初人物间的冲突与戏剧结尾众人间的握手言和,相互扶持,团结一致构成了对比,形成了剧情的逆转。高行健借用这些冲突和对比推进了戏剧的高潮。
二、戏剧人物刻画的对比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一剧中将反人物这一反传统戏剧特点表现地非常明显。传统戏剧所刻画的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特征在该剧中并没有体现。贝克特认为在现代社会,人格异化,丧失人格,所以《等待戈多》一剧中的人物形象单调且抽象。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国籍、家庭、职业,他们的对白大都荒诞,让人摸不着头绪,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等待着戈多,但却不认识戈多,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他来了干什么,而他们偶尔的幽默言行只是为了消耗时间,更显得荒诞可笑。
《车站》一剧中,人物形象虽大都不甚饱满,但同《等待戈多》相比,一些基本的构成人物形象的条件却相对具备。愣小子的混混形象,可以通过他不守交通秩序,喜欢跟人吵架、打架来体现“您要是挤得上,您就挤,您挤不上,您就甭怪我了。您老挤不上,也 别把后面的人堵住。”;姑娘的本性善良,有着小小的攀比心理也可以从她言语中体现“你不知道,我也变了,特小心眼了,见不得别的姑娘穿漂亮衣裳,我知道这不好,可我见城里来的姑娘,人家穿双高跟鞋,心里也不是滋味,我觉得他们踩了我,还要到我面前来气我。”妇女的好心肠,痴迷棋艺的老爷子,势力但本性不坏的马主任,一心考大学的戴眼镜的。正如前面所说,雖然这些人物形象大都不饱满,例如没有姓名,外貌等的描写,但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了,所以同《等待戈多》相比,作者反人物倾向并没有那么明显。
三、戏剧创作手法的对比
《等待戈多》在戏剧情节上的基本无变化,使得舞台场景同位叠合,基本上无变化。而人物动作机械呆板,并没有过大的动作起伏,人物对话往往也是不知所云的废话对白,再加上情节上平淡无起伏,充分体现了荒诞戏剧单调的场景。就像一出“静止的戏”。在结构安排上,该剧运用了循环式结构形式。每一幕场景经常重复,内容也多有重复。第二幕剧基本上模拟了第一幕剧,无太大起伏。
而在《车站》一剧中,情节除了剧本开头前三次等车的时候重复率较大之外,全剧有高潮,有冲突。此外,高行健也在这部剧中运用多声部、无场次和生活抒情三个特点作为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多声部,同一时刻,剧中人物同时说话,在不同情节选用不同节奏的音乐,增强了戏剧表演的感染力。再加上,独特的北京方言、琐碎生活中的百态描写,以及萦绕其间的荒诞感,更加赋予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总结
通过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的对比分析,希望能使读者对于这两部戏剧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过近现代文学多借鉴并“师从”西方文学,但本国文学也在致力于地实现创新,发展本国文学,并努力地走在世界文学的前沿。
参考文献:
[1]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86.
[2]高行健.车站.高行健戏剧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102.
[3]何闻.话剧<车站>观后感[N].文艺报,1984(3):25.
[4]景晓莺.相似和对立:《车站》与《等待戈多》主题之比较[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36.
[5]姗佳.关于话剧<车站>的讨论综述[J].北京剧作,1984:72.
[6]严泽胜.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 1994(2):111.
【关键词】冲突 荒诞 静止 多声部
引言
《等待戈多》与《车站》因为受荒诞戏剧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悲喜剧特征,不管是《等待戈多》的无目的的等待,还是《车站》中一瞬一二十年,都脱不开荒诞的特征。《车站》既是对于《等待戈多》的借鉴,也是对它的突破。所以二者除了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一、戏剧冲突上的对比
作为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品,“反戏剧”特征在《等待戈多》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该剧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凝聚剧中人精力的焦点,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世界是简单而又荒诞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可称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我们找不到一个真实具体的中心矛盾,也就找不到戏剧冲突的存在。剧中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没有冲突和紧张感,全剧没有震撼人心的高潮,从而给观众一种无聊荒谬的平和感。
而《车站》是存在戏剧冲突的,愣小子插队、与他人争吵、与戴眼镜的打架都构成了矛盾,造成了剧情的紧张,体现当时剧中人物关系的冲突,是剧中的一个小高潮。剧中人物其他人物彼此之间也存在冲突,供销主任与木匠师傅,戴眼镜的与下棋大爷,这最初人物间的冲突与戏剧结尾众人间的握手言和,相互扶持,团结一致构成了对比,形成了剧情的逆转。高行健借用这些冲突和对比推进了戏剧的高潮。
二、戏剧人物刻画的对比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一剧中将反人物这一反传统戏剧特点表现地非常明显。传统戏剧所刻画的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特征在该剧中并没有体现。贝克特认为在现代社会,人格异化,丧失人格,所以《等待戈多》一剧中的人物形象单调且抽象。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国籍、家庭、职业,他们的对白大都荒诞,让人摸不着头绪,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等待着戈多,但却不认识戈多,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他来了干什么,而他们偶尔的幽默言行只是为了消耗时间,更显得荒诞可笑。
《车站》一剧中,人物形象虽大都不甚饱满,但同《等待戈多》相比,一些基本的构成人物形象的条件却相对具备。愣小子的混混形象,可以通过他不守交通秩序,喜欢跟人吵架、打架来体现“您要是挤得上,您就挤,您挤不上,您就甭怪我了。您老挤不上,也 别把后面的人堵住。”;姑娘的本性善良,有着小小的攀比心理也可以从她言语中体现“你不知道,我也变了,特小心眼了,见不得别的姑娘穿漂亮衣裳,我知道这不好,可我见城里来的姑娘,人家穿双高跟鞋,心里也不是滋味,我觉得他们踩了我,还要到我面前来气我。”妇女的好心肠,痴迷棋艺的老爷子,势力但本性不坏的马主任,一心考大学的戴眼镜的。正如前面所说,雖然这些人物形象大都不饱满,例如没有姓名,外貌等的描写,但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了,所以同《等待戈多》相比,作者反人物倾向并没有那么明显。
三、戏剧创作手法的对比
《等待戈多》在戏剧情节上的基本无变化,使得舞台场景同位叠合,基本上无变化。而人物动作机械呆板,并没有过大的动作起伏,人物对话往往也是不知所云的废话对白,再加上情节上平淡无起伏,充分体现了荒诞戏剧单调的场景。就像一出“静止的戏”。在结构安排上,该剧运用了循环式结构形式。每一幕场景经常重复,内容也多有重复。第二幕剧基本上模拟了第一幕剧,无太大起伏。
而在《车站》一剧中,情节除了剧本开头前三次等车的时候重复率较大之外,全剧有高潮,有冲突。此外,高行健也在这部剧中运用多声部、无场次和生活抒情三个特点作为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多声部,同一时刻,剧中人物同时说话,在不同情节选用不同节奏的音乐,增强了戏剧表演的感染力。再加上,独特的北京方言、琐碎生活中的百态描写,以及萦绕其间的荒诞感,更加赋予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总结
通过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创作手法的对比分析,希望能使读者对于这两部戏剧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过近现代文学多借鉴并“师从”西方文学,但本国文学也在致力于地实现创新,发展本国文学,并努力地走在世界文学的前沿。
参考文献:
[1]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86.
[2]高行健.车站.高行健戏剧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102.
[3]何闻.话剧<车站>观后感[N].文艺报,1984(3):25.
[4]景晓莺.相似和对立:《车站》与《等待戈多》主题之比较[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36.
[5]姗佳.关于话剧<车站>的讨论综述[J].北京剧作,1984:72.
[6]严泽胜.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 199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