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在名人和成功人士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笔者和学校课题组的成员对中外名人传记共104本的研究发现,在这些中外名人身上,100%的人至少具备“四自”人格中的一项,七成的人具备全部的“四自”人格特征。当然,我们不可以说,有“四自”人格特征的人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们有较大的把握说,具备“四自”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8年秋开始,在各年级开展了“四自”(自强、自主、自律、自信)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对学生的生命幸福关怀,并自觉落实学校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
“四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倾向,使学生不仅对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有较深入的认知。还能逐步形成体现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行为过程,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自强教育是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传承。自强是中华文化的第一要义,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认为, “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的生命之一部分”,他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自主教育则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自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发展,以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为主要表现的自主人格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公民社会所极力提倡的。
自律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康德和卢梭等思想家把自律当作一个道德主体的基本条件。“自律”既包含了儒家的“慎独”思想,也包含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事实上,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社会造成危害,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他人造成伤害。
自信是学生人生幸福的起点。心理学家乔纳森·布郎认为:处于幼年期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最高,他们主要凭主观来对自己做出判断。到了青春期则降到最低(12~14岁之间最低),这个时期,他们常常处于迷茫中,对自己产生怀疑。因此,处于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更需要自我鼓励,更需要有正确的自我归因。关于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念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价值:激励人的自信。
综上所述,“四自”教育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个体素质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四自”教育的意义
“四自”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和信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这种行为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行为。“四自”教育不仅仅强调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以内在感悟、内省行为和自觉实践为表现的主体作用。
1 “四自”教育是以生为本的卓越教育
从内容上看,学校提出了“四自”教育的基本概念(自强、自主、自律、自信)和六大策略(高效率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审视策略、自我激励策略、心理契约策略、民主管理策略和学业跟踪策略),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四自”人格的本质,完善对“四自”人格的认知,同时能结合实际,建立“四自”人格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相关,掌握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因为它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是一种卓越的教育,它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卓越发展。一个学生如果具有“四自”人格,则他势必比没有这种品格的人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2 “四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入
“四自”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学习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核心的主题,使得心理素质教育形成了一种为心理教育而心理教育的局面,或者是应付式的教育,往往出现某种问题时,才来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一方面过于突出应试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说教化,而说教的东西最终是否得到执行,还需要人格作保证,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有效的承接。学习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包括了意志、方法等因素,目前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提高学习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业发展。
3 “四自”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四自”教育的过程来看,我们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家庭和学校的联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重在启发和引导,所有的策略与方法都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实现对自我的关注为目标。当然,这种自我教育不是自私教育,强调自强时,要防止损害他人;强调自主时,要防止自我封闭;强调自信时,要防止走向自负;强调自律时,要防止拒绝他律。学生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将自由、全面、多样化地发展自己。虽然我们不强调统一的水平,但是,学生都将在这种自我教育中获得感悟、理解和心灵的撼动。这是一种宽松环境下的自我教育舞台,不同的学生将在保证自我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自律)的前提下,弃短扬长,自我发挥,从而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良好前景。
二、“四自”教育的目标
“四自”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坚实且广泛的人文根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 格为目的,其三维教育目标的说明如下表所示
三、“四自”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四自”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追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不是单纯把完成形式上的任务为业绩。 “四自”教育的评价以学生是否欢迎、家长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尤其强调家长和学生的满意,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经过教育后的变化与进步。
(二)求真务实原则
“四自”教育必须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一切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四自”教育具有开创性,在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时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实面对问题和困难,真实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与期望,从而不断完善思想和策略,促进“四自”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多维整合原则
从内容上看,“四自”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心理素质教育或道德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方法教育,它具有明确的指向,同时,又整合了心理、道德、法纪、学习策略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从方法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叙事、反思、审视、汇谈、追踪等多种自我教育方法,它们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
从途径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还把家庭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使每个家长参与其中。
(四)辩证启发原则
在开展“四自”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可能出现的极端化倾向,如,“自强”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但是,一旦这种追求遇到挫折,有的人可能会因此而过于自责,甚至走向极端。又如,在培养自信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盲目自信和过于自负的倾向。类似这样的情况和个案会比较多,教育学生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辩证施教,启发引导。
(五)循序渐进原则
“四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各年级、各学期的责任,通过认知一行为一强化等步骤,螺旋式地巩固发展,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人格。
自学校开展“四自”教育以来,学生的“四自”意识不断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学生的成绩和对比学校相比,总分均数差异T检验的结果表明,前测(小学升初中时的成绩)落后于对比学校且有显著的差异(P=0.01),后测(初中升学考试)则没有差异。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
“四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倾向,使学生不仅对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有较深入的认知。还能逐步形成体现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行为过程,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自强教育是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传承。自强是中华文化的第一要义,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认为, “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的生命之一部分”,他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自主教育则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自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发展,以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为主要表现的自主人格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公民社会所极力提倡的。
自律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康德和卢梭等思想家把自律当作一个道德主体的基本条件。“自律”既包含了儒家的“慎独”思想,也包含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事实上,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社会造成危害,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他人造成伤害。
自信是学生人生幸福的起点。心理学家乔纳森·布郎认为:处于幼年期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最高,他们主要凭主观来对自己做出判断。到了青春期则降到最低(12~14岁之间最低),这个时期,他们常常处于迷茫中,对自己产生怀疑。因此,处于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更需要自我鼓励,更需要有正确的自我归因。关于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念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价值:激励人的自信。
综上所述,“四自”教育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个体素质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四自”教育的意义
“四自”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和信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这种行为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行为。“四自”教育不仅仅强调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以内在感悟、内省行为和自觉实践为表现的主体作用。
1 “四自”教育是以生为本的卓越教育
从内容上看,学校提出了“四自”教育的基本概念(自强、自主、自律、自信)和六大策略(高效率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审视策略、自我激励策略、心理契约策略、民主管理策略和学业跟踪策略),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四自”人格的本质,完善对“四自”人格的认知,同时能结合实际,建立“四自”人格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相关,掌握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因为它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是一种卓越的教育,它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卓越发展。一个学生如果具有“四自”人格,则他势必比没有这种品格的人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2 “四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入
“四自”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学习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核心的主题,使得心理素质教育形成了一种为心理教育而心理教育的局面,或者是应付式的教育,往往出现某种问题时,才来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一方面过于突出应试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说教化,而说教的东西最终是否得到执行,还需要人格作保证,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有效的承接。学习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包括了意志、方法等因素,目前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提高学习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业发展。
3 “四自”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四自”教育的过程来看,我们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家庭和学校的联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重在启发和引导,所有的策略与方法都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实现对自我的关注为目标。当然,这种自我教育不是自私教育,强调自强时,要防止损害他人;强调自主时,要防止自我封闭;强调自信时,要防止走向自负;强调自律时,要防止拒绝他律。学生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将自由、全面、多样化地发展自己。虽然我们不强调统一的水平,但是,学生都将在这种自我教育中获得感悟、理解和心灵的撼动。这是一种宽松环境下的自我教育舞台,不同的学生将在保证自我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自律)的前提下,弃短扬长,自我发挥,从而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良好前景。
二、“四自”教育的目标
“四自”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坚实且广泛的人文根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 格为目的,其三维教育目标的说明如下表所示
三、“四自”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四自”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追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不是单纯把完成形式上的任务为业绩。 “四自”教育的评价以学生是否欢迎、家长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尤其强调家长和学生的满意,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经过教育后的变化与进步。
(二)求真务实原则
“四自”教育必须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一切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四自”教育具有开创性,在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时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实面对问题和困难,真实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与期望,从而不断完善思想和策略,促进“四自”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多维整合原则
从内容上看,“四自”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心理素质教育或道德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方法教育,它具有明确的指向,同时,又整合了心理、道德、法纪、学习策略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从方法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叙事、反思、审视、汇谈、追踪等多种自我教育方法,它们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
从途径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还把家庭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使每个家长参与其中。
(四)辩证启发原则
在开展“四自”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可能出现的极端化倾向,如,“自强”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但是,一旦这种追求遇到挫折,有的人可能会因此而过于自责,甚至走向极端。又如,在培养自信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盲目自信和过于自负的倾向。类似这样的情况和个案会比较多,教育学生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辩证施教,启发引导。
(五)循序渐进原则
“四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各年级、各学期的责任,通过认知一行为一强化等步骤,螺旋式地巩固发展,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人格。
自学校开展“四自”教育以来,学生的“四自”意识不断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学生的成绩和对比学校相比,总分均数差异T检验的结果表明,前测(小学升初中时的成绩)落后于对比学校且有显著的差异(P=0.01),后测(初中升学考试)则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