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教育:彰显教育促进生命幸福与社会和谐的价值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on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在名人和成功人士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笔者和学校课题组的成员对中外名人传记共104本的研究发现,在这些中外名人身上,100%的人至少具备“四自”人格中的一项,七成的人具备全部的“四自”人格特征。当然,我们不可以说,有“四自”人格特征的人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们有较大的把握说,具备“四自”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8年秋开始,在各年级开展了“四自”(自强、自主、自律、自信)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对学生的生命幸福关怀,并自觉落实学校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一)“四自”教育的基本内涵
  “四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格倾向,使学生不仅对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有较深入的认知。还能逐步形成体现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行为过程,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自强教育是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传承。自强是中华文化的第一要义,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认为, “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的生命之一部分”,他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自主教育则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自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发展,以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为主要表现的自主人格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公民社会所极力提倡的。
  自律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康德和卢梭等思想家把自律当作一个道德主体的基本条件。“自律”既包含了儒家的“慎独”思想,也包含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事实上,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社会造成危害,自律的人比不能自律的人更少对他人造成伤害。
  自信是学生人生幸福的起点。心理学家乔纳森·布郎认为:处于幼年期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最高,他们主要凭主观来对自己做出判断。到了青春期则降到最低(12~14岁之间最低),这个时期,他们常常处于迷茫中,对自己产生怀疑。因此,处于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更需要自我鼓励,更需要有正确的自我归因。关于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念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价值:激励人的自信。
  综上所述,“四自”教育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个体素质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四自”教育的意义
  “四自”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和信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这种行为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行为。“四自”教育不仅仅强调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以内在感悟、内省行为和自觉实践为表现的主体作用。
  1 “四自”教育是以生为本的卓越教育
  从内容上看,学校提出了“四自”教育的基本概念(自强、自主、自律、自信)和六大策略(高效率自主学习策略、自我审视策略、自我激励策略、心理契约策略、民主管理策略和学业跟踪策略),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四自”人格的本质,完善对“四自”人格的认知,同时能结合实际,建立“四自”人格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相关,掌握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因为它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是一种卓越的教育,它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卓越发展。一个学生如果具有“四自”人格,则他势必比没有这种品格的人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2 “四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入
  “四自”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学习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核心的主题,使得心理素质教育形成了一种为心理教育而心理教育的局面,或者是应付式的教育,往往出现某种问题时,才来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一方面过于突出应试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说教化,而说教的东西最终是否得到执行,还需要人格作保证,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有效的承接。学习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包括了意志、方法等因素,目前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提高学习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业发展。
  3 “四自”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四自”教育的过程来看,我们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家庭和学校的联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重在启发和引导,所有的策略与方法都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实现对自我的关注为目标。当然,这种自我教育不是自私教育,强调自强时,要防止损害他人;强调自主时,要防止自我封闭;强调自信时,要防止走向自负;强调自律时,要防止拒绝他律。学生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将自由、全面、多样化地发展自己。虽然我们不强调统一的水平,但是,学生都将在这种自我教育中获得感悟、理解和心灵的撼动。这是一种宽松环境下的自我教育舞台,不同的学生将在保证自我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自律)的前提下,弃短扬长,自我发挥,从而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良好前景。
  
  二、“四自”教育的目标
  
  “四自”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坚实且广泛的人文根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自强、自主、自律和自信的人 格为目的,其三维教育目标的说明如下表所示
  
  
  三、“四自”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四自”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追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不是单纯把完成形式上的任务为业绩。 “四自”教育的评价以学生是否欢迎、家长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尤其强调家长和学生的满意,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经过教育后的变化与进步。
  
  (二)求真务实原则
  “四自”教育必须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一切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四自”教育具有开创性,在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时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实面对问题和困难,真实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与期望,从而不断完善思想和策略,促进“四自”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多维整合原则
  从内容上看,“四自”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心理素质教育或道德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方法教育,它具有明确的指向,同时,又整合了心理、道德、法纪、学习策略等多个维度的内容。
  从方法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叙事、反思、审视、汇谈、追踪等多种自我教育方法,它们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
  从途径上看,“四自”教育整合了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还把家庭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使每个家长参与其中。
  
  (四)辩证启发原则
  在开展“四自”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可能出现的极端化倾向,如,“自强”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但是,一旦这种追求遇到挫折,有的人可能会因此而过于自责,甚至走向极端。又如,在培养自信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盲目自信和过于自负的倾向。类似这样的情况和个案会比较多,教育学生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辩证施教,启发引导。
  
  (五)循序渐进原则
  “四自”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各年级、各学期的责任,通过认知一行为一强化等步骤,螺旋式地巩固发展,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人格。
  自学校开展“四自”教育以来,学生的“四自”意识不断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学生的成绩和对比学校相比,总分均数差异T检验的结果表明,前测(小学升初中时的成绩)落后于对比学校且有显著的差异(P=0.01),后测(初中升学考试)则没有差异。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技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认识到新技术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保证将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引入至初中英语课堂中,但结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会受到诸多不同因素所制约,致使整体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本文对新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探析。  【关键词】新技术;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  【
【摘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急需重塑,例如专业知识自我更新提高者,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和引导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挑战;重塑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
一、学生最怕什么    案例1:我上英语课,最怕老师的啰嗦。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语法烦得我都快疯了。——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如是说  老师的唠叨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心理折磨。  案例2:影片中的男贼王薄长得很帅,他冲门卫喊的时候特别酷,他说:“好车里坐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我看他不像贼,倒像我们老师,总是喋喋不休的。——一小学生看《天下无贼》写的观后感  小学老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负面印象好像就是唠叨。
编者按:  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谁的心里不藏着几个故事?一组组鲜活真实、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流下的是眼泪,震撼的是心灵。  近年来,浙江上虞市以故事为载体,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的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吸引了众多学校与教师的参与,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润泽着小学品德教育课程,也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由此引发大家
王攀峰、张天宝:走向关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    王登峰、张天宝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9期刊文指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关怀,具体表现为:偏重技术理性,忽视实践关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关怀;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缺乏人文关怀。作者进而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依据关怀伦理,学校不能一味地追求学术目的而放弃对学生的关怀,应该把关怀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教
地理知识在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些教师把品德课上成地理课,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地理知识,德育目标无从落脚;有些虽动用大量地理视频、图片等资源,但学生无动于衷;也有些教师把地理每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态度挂钩,盲目地追求情感目标,最后却得不偿失。  以上这些问题,在小
我们应高度关注正在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行为的小学生,发现他们此时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受到英语课外读物阅读影响,可以结合“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科学地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下文所提出的几点均以《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三级《Gran is cross》这一绘本为例。  一、善于理解情境,不善理解语言——以图辅读  儿童在语言理解方面总是表现出对情景的理解能力强于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任务的
【摘要】尽管许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但他们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下课后的自学成绩不理想,而且在课堂上的实际效果也令人担忧,根据翻转教室的特点,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本着统一教育教学的理念,着重于课前、课中、课后更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以期大大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初中英语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未来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
凡事总有正反之分,用于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素材,也可以分为正面素材和反面素材。所谓的反面素材,是指其所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多为不幸、消极、不健康、错误的视频或图文材料等,具有超常、新奇、冲击性大等特点。  随着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的普及,大家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不能一味展示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否则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但是,反面素材虽然能震撼心灵,发人深思,给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用心触摸文字,感悟文字,让文字成为通往美好心灵家园的桥梁,必将更有效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引领作用。    一、 续写课文,启迪真善美     《小珊迪》是一篇令人难忘的课文,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