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相容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知识在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些教师把品德课上成地理课,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地理知识,德育目标无从落脚;有些虽动用大量地理视频、图片等资源,但学生无动于衷;也有些教师把地理每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态度挂钩,盲目地追求情感目标,最后却得不偿失。
  以上这些问题,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地理类课堂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从中折射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品德目标和地理知识巧妙整合;需要教师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童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
  一、找准对接点,让本土生活真实再现
  在品德教学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引入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不大,唯有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课堂上找到对接点,才可能促使学生感悟生活,提高修养,激发其对生活的责任和热情。
  1. 与儿童生活对接
  为了激发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兴趣,在设计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从孩子的原认知出发,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回归生活;要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把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对接,激活儿童自己的亲身体验,实现教材与现实对接,让学生“品”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例如浙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笔者第一次执教时播放了地球美丽的风光图片,看完后让学生谈感受。结果学生所谈感受要么干巴巴的,要不就是高喊口号式的,情感目标的达成不够理想。第二次则让学生带来自己外出旅游的照片,在课堂上四人小组交流,并推荐有代表的照片上台投影介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第二次教学过程,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地球的美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地球的美丽,在这个过程中地球妈妈的美已悄无声息地感染了学生,形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 与本土资源对接
  品德教材虽兼顾了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需要,但教材的所有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特别是地理类题材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与学生生活较近的本土化资源作为对接点补充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挖掘本土生活资源,努力在品德学科地理教学中拓展德育空间,使情感目标的实现更加厚重和饱满。
  例如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的教学,在课前,笔者让孩子们调查大家熟悉的安吉县梅溪镇水上综合物流码头的水运交通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自己看到的船变大了、航道变宽了、码头忙碌了等方面说变化,老师也及时补充现在梅溪水上综合物流码头占地面积、占用岸线和吞吐能力等内容,并通过视频对梅溪镇依托港口兴建的开发区作了介绍。这样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知的梅溪港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离他们生活比较远的沿海港口北仑港和全国其他港口,以此来达成“感受发达的水运,水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情感目标。
  二、挖掘切入点,让散点知识点面结合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知识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学习单元中的,这些散点的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而设置的,不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但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学生对“散点式”地理知识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很多知识是突然地“蹦”到学生面前,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见到过,更不知道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因此影响了学生情感的激发。
  教学切入点是各知识点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的教学切入点,就赋予这些静态的书本知识以动态的生命活力,散发出情感魅力。仍以《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为例,在陆地交通这一板块中,可以了解“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先让学生介绍家乡公路的变化。当谈到高速公路时,重点了解我们身边最近的杭长高速公路,请他们用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说给我们衣食住行带来的方便。学生了解到杭州到温州十年前需要二十多个小时,而现在只需四个小时。然后再出示全省的高速公路图,通过录像和文字介绍教材中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概念。最后组织讨论: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形成,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交往、交流吗?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到,时间的缩短不仅仅是方便了人们的交往和交流,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使人们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本课要学生理解全国日新月异的交通,仅陆路交通变化就体现在方方面面,内容很丰富。而一节课所能容纳的内容毕竟有限,不可能将能体现交通变化的资料统统放进去,所以教学设计时以“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形成”为切入点,通过点的深入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亲切感,产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激发兴奋点,让情感体验迁移发展
  地理知识有很多是认知性知识,如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和植被状况等。教师在讲授这种知识时,如果生硬强加知识本身以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把课上得假、空、虚。因此在讲授这些地理知识时,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情感的兴奋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一课中,在学生上台展示美丽风景照后,创设一个让孩子们一起去各大洲和各大洋观光旅游的情境,随着优美的音乐,海洋、原始森林、高山峡谷、冰雪世界等等美景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因为有了先前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学生对于美丽的地球有了感情的积淀,这时孩子的兴奋点被激发,所以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生1:地球妈妈太伟大了,有那么美丽的山,有那么清澈的水,都是地球妈妈给我们的礼物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不能破坏环境……
  生2:看到那么多鱼跃出水面,我真想告诉它们,在这样的河里生活真是一种幸福……
  生3: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马儿自由地走来走去,远处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绸缎,真美啊!
  ……
  触“境”生情,学生情感的兴奋点被激发起来,进而引發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被地球的美深深震撼,自然地流露出对她由衷的赞美和祝福。
  四、拓展延伸点,让行为落实水到渠成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外进行适当的拓展,对课堂教学能起到极大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到农田、村庄、河边,让学生学有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以《为什么是母亲河》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选用了大量史实性图片、视频与数字资料,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思考。课后,引导学生对家乡安吉县内西苕溪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之后,再引导儿童通过协作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或进行环保宣传。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更有助于让学生明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自己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而不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地理内容教学中,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是游离于地理知识之外的抽象的东西,而是学生情感与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地理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情”“理”交融,是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
  
  (作者单位:安吉县晓墅小学安吉县高禹镇中心小学浙江湖州313300)
  责任编辑王清平
  
其他文献
如诗如画的校园,现代睿智的教师,阳光自信的学生,这是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校长李爱玲一直渴望的教育梦想。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名校600家之一的当家人,李爱玲经历了教育变革的洗礼,感受了教育发展的欣喜。三尺讲台的历练,二十多年教育积累的沉淀,让李爱玲在接过潜江市实验小学帅旗的那一刻,就从内心里迸发出这样一个信念:让所有的教师成就阳光事业,让所有的学生绽放阳光理想。绚丽的梦想让她插上了一双为实现教育
看着由全班41个学生的“手印”勾画出的班级目标栏,心中总会莫名地涌起一阵感动,思绪也回到当初……  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要重新布置班级园地。我们决定把本学期班级园地的布置完全交由学生自主策划,老师只当顾问和参谋。班级目标栏是班级园地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奋斗目标,这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对于班级学生来说,个人的学期奋斗目标则应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针对上
教学目标  1.乐于在课余时间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有品位地玩,玩得健康、积极、有益。  2.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培养课余时间里的兴趣爱好,能有品位地玩、玩得健康有益。  教学准备  1.采访昆山篮球健将张成,制成录像资料。  2.请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3.搜集有关班级学生课余生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即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长短的不同,目的是要探寻不同高职英语教师不同提问等候时间背后的教学认识,进而揭示课堂提问等候时间的不同对学生话语输出量和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等候时间;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杨柳娜,刘晓莉,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等候时间”(wait-time)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
问题:忽视综合课堂人文缺失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凸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应是人文的、生活的、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回归于人文本色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中的地
【摘要】在新技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认识到新技术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保证将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引入至初中英语课堂中,但结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会受到诸多不同因素所制约,致使整体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本文对新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探析。  【关键词】新技术;农村;初中英语;活动化作业  【
【摘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急需重塑,例如专业知识自我更新提高者,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和引导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英语教师;角色挑战;重塑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
一、学生最怕什么    案例1:我上英语课,最怕老师的啰嗦。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语法烦得我都快疯了。——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如是说  老师的唠叨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心理折磨。  案例2:影片中的男贼王薄长得很帅,他冲门卫喊的时候特别酷,他说:“好车里坐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我看他不像贼,倒像我们老师,总是喋喋不休的。——一小学生看《天下无贼》写的观后感  小学老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负面印象好像就是唠叨。
编者按:  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谁的心里不藏着几个故事?一组组鲜活真实、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流下的是眼泪,震撼的是心灵。  近年来,浙江上虞市以故事为载体,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的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吸引了众多学校与教师的参与,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润泽着小学品德教育课程,也丰富着孩子们的心灵。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由此引发大家
王攀峰、张天宝:走向关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    王登峰、张天宝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9期刊文指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关怀,具体表现为:偏重技术理性,忽视实践关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关怀;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缺乏人文关怀。作者进而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依据关怀伦理,学校不能一味地追求学术目的而放弃对学生的关怀,应该把关怀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