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孩子从小接触中国画,会逐渐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关键词:国画 趣味 策略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这种教学逐渐被否定,单一的的教学模式、没有创造性的、引导孩子去思考的问题太少,这种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美术教师水墨画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都说老师得是一眼永不会干涸的泉眼,才能给自己的学生带去源源不断的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能在教授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反思进而提高。可是我们有很多的美术教师在专业上有不擅长水墨画的,一些从专业院校带来的关于水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水墨绘画能力因为没有及时的提高而滞留原地踏步不前,所以目前农村小学的水墨画教学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指导方面都是欠缺和薄弱的。
一、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使学习的内容有变化,技能有层次的提高。
国画教学多传统教学书籍,即使是多数画家自己编的书也是从传统的路子出发的。而我认为国画教学还是得有一个主题,教学的内在得有一个“重点”逐渐加强,各个单元的学习得相互关联。湘版教材,三四年级的国画教学内容虽然有着浓厚的“游戏”味,但在它里面把国画的基本的知识、技能深入到教学的内容中。五六年级不再提技能,但注重了中国文化的学习。从上面可见,中国画的学习不能完全游戏,每课都要有一个重点知识、重要技能的掌握才可以。也只有在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笔法上,学生才能可能随心所欲的创作,想画什么就能够画什么,找到相应的表现方法。例:
第二课:墨色的认识。课题《彩墨游戏》。内容:干、湿、浓、淡、焦,蘸水调笔。
第三课:中锋、侧锋的认识。课题:《妙笔生花》。内容:自由画花,画树杆及点树叶。
第二课是初识墨色变化,不可能给孩子更多要求;第三课认识中、侧锋,就可以在前一课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孩子能够画出各种墨色变化。孩子有了前面的探究,这一课来试着画出墨色变化就容易许多。如画不同墨色的花瓣,不周墨色的叶子等等。
二、改变教学模式,融“思”、“趣”于课堂中。
纵观浩瀚的古代绘画理论典籍以及“画谱”一类的书籍,无论是笔墨法则、造型法则和着色法则中,处处都包含着固有的程式。因此中国画的临摹和创作有着很强的规范性,同时对笔墨纸砚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技法的表述上,专业用语很多。对少儿初学者,如果照本宣科,他们很难接受,也枯燥乏味。所以,我在教学中,将那些专业用于改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或儿歌,如“中锋运笔”,我说成是“笔杆笔尖立纸面,中锋划出有力线”,这样既形象又容易让学生记忆,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学生来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让他们觉得学习国画不是很枯燥而是很有趣的事。
三、寻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对小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或用先涂水再泼墨,让学生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又如在画《动物》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的圖片和其他资料,并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知识,并观看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动物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动物的画法了解了,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又如在画《大树》时,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画各种不同的线条,然后用淡墨或水染点在墨线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
四、利用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一项事情之后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当孩子画完国画之后,想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时展示和鼓励地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孩子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因此,参加画展,参加比赛呀都是对孩子学习的促进。当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后,孩子绘画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也会持续下去。
少儿国画教学的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参考文献:
徐小珍. 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国画兴趣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
夏秋彤.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策略的分析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20).
贾云丽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关键词:国画 趣味 策略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这种教学逐渐被否定,单一的的教学模式、没有创造性的、引导孩子去思考的问题太少,这种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美术教师水墨画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都说老师得是一眼永不会干涸的泉眼,才能给自己的学生带去源源不断的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能在教授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反思进而提高。可是我们有很多的美术教师在专业上有不擅长水墨画的,一些从专业院校带来的关于水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水墨绘画能力因为没有及时的提高而滞留原地踏步不前,所以目前农村小学的水墨画教学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指导方面都是欠缺和薄弱的。
一、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使学习的内容有变化,技能有层次的提高。
国画教学多传统教学书籍,即使是多数画家自己编的书也是从传统的路子出发的。而我认为国画教学还是得有一个主题,教学的内在得有一个“重点”逐渐加强,各个单元的学习得相互关联。湘版教材,三四年级的国画教学内容虽然有着浓厚的“游戏”味,但在它里面把国画的基本的知识、技能深入到教学的内容中。五六年级不再提技能,但注重了中国文化的学习。从上面可见,中国画的学习不能完全游戏,每课都要有一个重点知识、重要技能的掌握才可以。也只有在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笔法上,学生才能可能随心所欲的创作,想画什么就能够画什么,找到相应的表现方法。例:
第二课:墨色的认识。课题《彩墨游戏》。内容:干、湿、浓、淡、焦,蘸水调笔。
第三课:中锋、侧锋的认识。课题:《妙笔生花》。内容:自由画花,画树杆及点树叶。
第二课是初识墨色变化,不可能给孩子更多要求;第三课认识中、侧锋,就可以在前一课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孩子能够画出各种墨色变化。孩子有了前面的探究,这一课来试着画出墨色变化就容易许多。如画不同墨色的花瓣,不周墨色的叶子等等。
二、改变教学模式,融“思”、“趣”于课堂中。
纵观浩瀚的古代绘画理论典籍以及“画谱”一类的书籍,无论是笔墨法则、造型法则和着色法则中,处处都包含着固有的程式。因此中国画的临摹和创作有着很强的规范性,同时对笔墨纸砚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技法的表述上,专业用语很多。对少儿初学者,如果照本宣科,他们很难接受,也枯燥乏味。所以,我在教学中,将那些专业用于改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或儿歌,如“中锋运笔”,我说成是“笔杆笔尖立纸面,中锋划出有力线”,这样既形象又容易让学生记忆,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学生来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让他们觉得学习国画不是很枯燥而是很有趣的事。
三、寻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对小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或用先涂水再泼墨,让学生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又如在画《动物》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的圖片和其他资料,并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知识,并观看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动物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动物的画法了解了,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又如在画《大树》时,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画各种不同的线条,然后用淡墨或水染点在墨线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
四、利用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一项事情之后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当孩子画完国画之后,想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时展示和鼓励地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孩子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因此,参加画展,参加比赛呀都是对孩子学习的促进。当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后,孩子绘画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也会持续下去。
少儿国画教学的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参考文献:
徐小珍. 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国画兴趣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
夏秋彤.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策略的分析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20).
贾云丽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