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歌声源于故乡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我们欢歌放舞的原野。我们深深扎根在祖国西部这片艺术沃土之中。”
   —努斯勒提
其他文献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科技满足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而艺术则体现了人们对内在审美的追求。作为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在国外已经有了近30年左右的历史。该学科运用各种新兴科技手段,对作曲家的音乐思维、音响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等进行革新,在科技性、应用性、普及性方面不断开拓,搭建起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引领了世界电子
英国京士顿大学音乐系香港校友会(KUMA)于2007年6月25日至7月1日,组“音乐之旅”旅游团去俄罗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个城市,主要活动以音乐和博物馆为主。七天的行程,大家听了五场音乐会、参观两所作曲家故居和一个葬有俄国作曲家的墓地、数座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教堂,这种发烧友式的旅游正好满足了66名团友的胃口。    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The Internation
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自2000年获得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以来,成了各种大型晚会的一线歌手,出版了6张专辑。但王宏伟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硬是给自己出难题,几乎每年都要开一至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如果场地是在音乐厅,王宏伟就不用音响,让自己自然的声音灌满音乐厅每一个角落。这在中国一线男民歌手当中,是无人能比的。  笔者虽在西部教授声乐,但时刻关注王宏伟,下面是我研究王宏伟演唱艺术的
林宏鸣具有管理者的天赋,20岁就担任车间主任。大学毕业后,又有20年的时间,他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文化艺术管理工作一上海市文化局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京剧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直到如今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5年开始至今3年不到的时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创下了9项全国第一:第一家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管理新模式的剧场;第一家剧场艺术委员会;第一家推出
阿根廷的国粹——探戈是一门集舞蹈、音乐、诗歌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舞的冷傲优雅、含蓄奔放令其不仅成为阿根廷的国舞,而且早就闻名于世界,成为国际标准舞的一种。而作为其魅力展现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探戈音乐,更是亢奋与伤感并存,使人如痴如醉。本文从探戈的词源、早期状况及音乐文化变迁三部分进行论述,力求对探戈艺术本体及其所映射的社会意义作一次初步的综合探讨。    一、词源探究    对于“探戈”一词的
我在《人民音乐》2005年第1期发表的《音乐家吴伯超的“忘”与“记”》(以下简称“忘文”),以198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里,规格已高于其老师杨仲子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凌等事实,不同意“几十年来已经彻底忘了吴伯超先生”的说法。同刊这年第3期发表的黄旭东先生的文章《如何正确评价吴伯超——致向延生学兄》(以下简称“如文”),认为我是在“查三代”、“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些提法使我感到愕然
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教授在留学德国及回国后的时间里,在理论研究中对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现代作曲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其中的核心就是对20世纪音乐中新作曲技法的研究与总结。本文从传统作曲手法的六要素入手,对杨立青的《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论文集《乐思乐风》、译著《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等篇章中的核心技术予以剖析,力图总结出他在20世纪作曲技术理论中所作的探索。  杨先生认为,
一、定义及范围    大家都知道,声乐就是人声的音乐,是和器乐(乐器演奏的音乐)相分别而存在的。绝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有歌词,因此音乐和文学的密切结合也成了声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既然存在着民族和每个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以及各自的历史,文化就不可避免带上了民族性。音乐和文学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具有民族性。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非民族的文化,也不存在非民族的声乐。这是我表述的
由我国当代作家韩静霆和作曲家徐沛东合作而成的抒情歌曲《梅花引》,以古典传统词牌为名,以“梅花”为象征,亦诗亦歌地描绘了当代知识分子在困境面前坚守理想、不为名利但求知音的真我情怀。歌曲作词凝练,提炼众多古诗词中的“梅意”融于昂扬积极的时代精神中,手法流畅,读来抑扬顿挫,品之更有新意。歌曲的旋律典雅,用雅乐七声调式营造出对仗工整、端庄清丽略有古代宫廷乐意味的民族古典音乐意境,亲切典雅、含蓄古朴。歌曲审
农村小学远离城区,原生态环境僻静而优美,朴素且清幽。村小的孩子们活泼可爱,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是我心中的“小黑羊”。  周三,碧空如洗。和往常一样,我又买了一束鲜花,这次是百合,修剪好后摆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可几天之后,娇艳欲滴的百合就耷拉着脑袋,凋谢了不少。我默默地把花瓶拿到讲台上,孩子们的各种感慨也纷至沓来。“哎呀,前两天还开得很漂亮呢,怎么一转眼就都枯了!”“可不是!”“该扔到垃圾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