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风,像刀子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干这次在白盒子艺术馆展示的作品,主要是他借新创作的《北京弃物》《切口》《梯子》《钟》等而展开的。《北京弃物》将黑桥艺术区和其他居住区拆迁的弃物封存在树脂的柱础中,直接象征了所谓“低端人口”,包括艺术家的生存危机;《梯子》关乎于我们未来的虚妄;《钟》则是一次“丧钟为谁而鸣”的警醒;而展览题目“风从北京刮过”及地图的霓虹灯,隐喻地描述出我们的日常生活随时都在承受着这种突如其来的被拆迁的处境,如同他的《切口》一般,齐刷刷地裸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于是被驱赶的“逃离”和“无家可归”便成为当下北京冬季最凛冽的景观。北京亦如一座围城,凸显了都市与乡村的分野,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由此构成了展览及作品本身的一种潜在的矛盾冲突,意味着我们的正常生存,都處于难以把握的不确定之中。我们的生活本该是有意义的,然而我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或者说,生活的意义被越来越严酷的权力资本给暴力地抽空了。从而形成了杨千这次展览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明确指向。
  世事变迁总是快于时序的更替;今日中国永远不会是你昨天所想象的模样,生存的境遇往往就在一刹那间遭摧毁。不用说未来尚在不确定性中摇晃,即使“此在”也处于不可把握的变故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式的危机,使得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边缘化。权势主导的价值判断模式加上市场经济的争夺,在缺乏任何带有超越性的道义矫正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使世人缺乏最基本的公正和正常生存的合法性。这种情形,带来的只能是普遍的社会耻辱,让所有人蒙羞,并每时每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无可逃遁。在过去,你可以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个承担者,现在则越来越多地委由你自己来承担了。而入的族群或之间的关系,只是中国社会现实这个复杂方程式中的一个变数而已,就像杨千的新作——物是,人亦是,但风声却是愈来愈萧瑟地紧张了。北京的风,像刀子一样。
  杨千的新作基本上都是利用拆迁的废弃物,既具有朴素的直接性,叉通过这些垃圾的现成品重新建构了另一种真实的存在,混杂的沉重蕴藏着悲剧的色彩,同时叉表现出杨千强烈的愤懑和都夷。即把社会事件与社会现象转化为纯粹的视觉形式,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挥到令人慷悚的程度,凸显出中国现实荒诞、残酷的处境。杨千对现实生活的变形认识,艺术地转换为装置作品形态的变形,隐喻、暗示出社会转型期在人性、心理以及潜意识层面的异化,尤其是权力腐蚀下扭曲的人性。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杨干的用意是同时赋予装置中的一些关键现成品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视觉效果。于是视觉语言从非现实的层面进入到一个现实的层面,以此来表达杨千对自我存在境遇的思索与追问,以及对中国当下现实社会出现的诸多危机的深刻关注与忧患意识,并在真实与虚构的作用下,构成的真实朴素的力量。正是因为他敏锐地感受和意识到了这种变动不居的公用空间,才在他的这些新作中显示出几分幽暗的狰狞。这与其说是杨千内心深处强烈的人文关怀,不如说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品格与情结。因而,在解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知到杨千的破碎激情,不仅值得尊敬,或许也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或者说,杨干以虚置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彼此不分的情景,似真似幻地呈现了“帝都”的妖魔化戏剧舞台,并无言地告诉我们,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把握之中,我们总是被一只隐形之手控制着,而我们的栖居与行旅叉显得多么的无奈与脆弱。这也无情地粉碎了官方宣喻的关于“现代化”的种种神话,以及在人们意识当中对乌托邦的期待与虚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杨干在把“帝都”生活的场景加以夸张、歪曲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变成完全脱离我们日常都市生活经验的一个可怕的梦魇,而是借此来强化他所营造的视域来达到警世与反省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的作用之上,从而在批判的背后表达出对适宜人类栖居地的美好向往,强调人类绝不是在物质发达之后,襄挟的是精神的堕落和道德的普遍沦丧。
  快乐的感受未必能推己及人,但痛楚的、愤懑的感受是可以推己及人的。痛苦和快乐的这种区别,决定了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的关注方向和文化职责。因此,与其说这是杨千在白盒子艺术馆中营造的一种视觉场域,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现实景观的记录和隐喻,并恰逢其时地为“他们”和自身的存在进行了艺术的表现。也使我们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中,突然发现残酷的现实是多么近距离地逼迫着我们的存在,如电击一般,刺激着我们面对现实中不堪言说的部分。实际上,杨千不仅是简单地记录了一次社会事件,而是通过与事件直接关联的现成品,经过思考、转化和处理为现实境遇中的直觉感受,尤其是提示出具有现实观照,乃至揭露、批判的立场与态度。这些作品告诉了人们发生了怎样的事实,也勾勒出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些令人心颤的,极度失望的事件仍在持续不断发生着。那些逃离或消失的人群,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约翰·麦克林1939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父母是苏格兰后裔。1960年,还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就读的约翰-麦克林看到一本名为《情况》的画册,这是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当代英国抽象艺术展览的画册,他被画册里的那些黑白的作品照片一一《情况》中的艺术家们深受渡洛克、罗斯科和纽曼等人的影响一一深深吸引住了。  虽然深受“抽象表现主义”以及米罗、马蒂斯等欧洲绘画大师的影响,但洋溢在约翰·麦克林绘画里的那股动人的生
期刊
随着春节的气息逐渐褪去,艺术界也迎来了又一轮生机。近日,以“膺·未来”为主题的T20+嘉善艺术峰会于嘉善新西塘越里盛大开幕。峰会由“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与“2018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学术论坛”两部分组成,这一些活动将嘉蔷这座新城推至全国的艺术视野。  正如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先生所言:“在今天这样一个艺术活动全国开花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方式做出特色,做出高度,来彰显一个地方的文
期刊
旅加的华人女艺术家闫晓静在苏州博物馆带来了她国内的第一个个展:“祥瑞”。此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主办,加拿大艺术协会、安大略省艺术协会赞助,它既是一个艺术家的精神还乡,也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城市及其文化地标对于当代艺术的又一次张开怀抱。  闫晓静是现居多伦多的职业艺术家,以表现自然与文化交集的复杂雕塑装置艺术而出名。她的作品往往倾向于用源于自然的轻巧之物,用强调手工性,仿佛带有体温的方式去完成制作。甚
期刊
萨里——桑蒂·莫什個展
期刊
平凡不等于平庸的浅显道理众所周知,集时尚与简捷于一身的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W350c不仅延续了从W888c的“薄乐”传统,也继承了W380c所倡导的便利播放理念,更可贵的是它的下翻盖设计仿佛让米饭们回到了那个爱立信(Ericsson)T10c与T18c的时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划的艺术家赵赵全新系列个展“自画像”在位于台北的大未来林舍画廊举行。此次个展是赵赵作为艺术家在中国台湾的第一次个展,在展出的二十多张自画像中,赵赵家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心境、不同时间、不同观点,但却相同的角度的“自我”,呈现其丰富多变的创作才华。  赵赵于1982年出生于中国新疆,在2003年获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其后前往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现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80后艺术家
期刊
艺术的发展,既要强调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对艺术博览会而言,这里的进程不仅包括市场的波动与发展,还包括人们既有的文化和审美品位的突破革新,以及对于新时代的趣味和风尚的引领。这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自我的突破与創意的发酵。2018年4月29日,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将如约在北京的春天开幕,作为中国范围内服务艺术机构最多的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根据当下艺术市场的既有格局和丰富的博
期刊
张大川(以下简称“张”):你哪一年来的法国?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法国?  田德熙(以下简称“田”):我是2007年来的法国,不知不觉已经十一个年头了!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欧洲电影。像塔可夫斯基、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拉斯·冯提尔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电影中的艺术、建筑以及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让我很好奇,于是想出来看看。至于为什么选择了法国,是因为我有一个美院同寝室的哥们在法国留学。有次暑期
期刊
第六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已于2018年3月31日圆满结束,这个三月,香港迎来了它的艺术月。两大艺术展会“巴塞尔香港(Art Basel HK)”、“ArtCentral”接连开展,同时,号称“直立式艺术空间”的H Queen's大履也在同期开幕。赶着这股春风的不止艺术展,香港本土美术馆、各大拍卖行,纷纷在这时祭出法宝,增加曝光率,全球顶级收藏家和艺术家也云集在此。  自2013年举办第一届香港巴
期刊
距离管怀宾上一次大型个展“过园”已有十个年头。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管怀宾以他一贯的诚意与勤奋,坚持每年完成一个小型个展。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年度作业,同时,用他的话说——也是给自己的礼物。  中国古人讲究“学以为己”,说到底,每个人的终极使命都是“成为自己”。艺术创造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自我创造,作品为这个双重创造的过程提供了一條曲折迂回的通道。对于管怀宾来说,这条通道是一座园,或为“过园”,小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