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01—2010年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45502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1-2010年肇庆市端州城区12所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资料。结果:共筛查学龄前儿童36 778名,发现视力低常儿童6361名,视力低常率为17.30%;发现弱视儿童757名,弱视患病率为2.06%。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P=0.993);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35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0.149)。视力正常及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患病率分别为88.68%和82.20%,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80%和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率和混合散光患病率较低,且没有年龄间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提高,应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学龄前儿童视力变化特征,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治方向。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视力; 弱视; 屈光不正; 远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及各种视频多媒体的普及,社会压力增加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视力低下患病率在儿童青少年中持续增加,成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而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及时发现和矫治视力问题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为此,对本院2001-2010年城区12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的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01-2010年在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资料中,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省级、市级和民营未评级三个级别各4间共12间幼儿园,4~6岁儿童共36 778名的筛查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每名儿童的资料包括主观视力检查和屈光状态筛查资料。主观视力检查由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排除经过幼师提前培训也不能正确指读视标的儿童,检查室内光线适宜,由最大视标开始,每行选择最外侧一个视标依次向下,当儿童辨认发生困难时开始检查上一行全部视标,以能辨认出半数及以上视标的一行做记录于档案上。屈光检查由经培训、操作熟练的一名医师进行,筛查时每间受检幼儿园设半暗室,受检儿童在无屈光调节状态下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其结果打印并由一名护士记录于档案上。该仪器检查范围:球镜+6.00~-5.00 DS,柱镜+3.00~-3.00 DC;超过仪器测量范围时仪器显示±9.99,仪器测量不出,则不显示数据。仪器显示测量可信指数1~9,≥6表示可信程度好。
  1.3 标准
  1.3.1 视力低常标准:远视力3岁<0.6,4岁<0.8,5岁及以上儿童<1.0[3]。
  1.3.2 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或形觉剥夺导致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即3岁<0.5,4~5岁<0.6,6~7岁<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两行以上(2010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公布的弱视诊断最新定义)。
  1.3.3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远视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折射后所聚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后面,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近视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折射后所聚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散光是指外界平行光线射入眼内,经眼屈光系统屈光之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1.3.4 屈光评定标准 -0.25~+0.50 D为正视;≥0.50 D为远视,≤3.00 D为轻度远视,3.00~6.00 D为中度远视,≥
  6.00 D为高度远视;≥-0.25 D为近视,≤-3.00 D为轻度近视,-3.00~-6.00 D为中度近视,≥-6.00 D为高度近视;散光度≥0.50 D为散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情况 共检查4~6岁学龄前儿童36778名,发现视力低常儿童共6361名,视力低常率为17.30%,发现弱视儿童共757名,弱视率为2.06%;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5.728,P=0.767; 字2=1.898,P=0.993),结果详见表1。
  2.2 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情况 受检查的36 778名学龄前儿童,分别来自省级、市级和民营三个级别的幼儿园,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813,P=0.245; 字2=2.094,P=0.351),结果详见表2。
  2.3 不同年龄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情况 在36 778名学龄前儿童中,以5~6岁的儿童为主,共13 873名,占37.72%;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28.398,P<0.001; 字2=110.998,P<0.001);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 字2=127.857,P<0.001; 字2=107.457,P<0.001),4~5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0.14%和2.90%,结果详见表3。   2.4 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情况 在36 778名学龄前儿童中,男21 016名,女15 762名,男女视力低常率分别为17.54%和16.96%,男女弱视患病率分别为2.15%和1.94%;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110,P=0.146; 字2=2.079,P=0.149),结果详见表4。
  2.5 不同年龄组视力正常儿童的屈光状态 在视力正常的30 417名儿童中,正视1792名,占5.89%;远视26 973名,占88.68%,大多数为轻度远视,中度以上远视762名,占2.51%,不同年龄组间的远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3.956,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趋势检验: 字2=165.788,P<0.001);近视852名,占2.80%,全为轻度近视,不同年龄组间的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35.642,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趋势检验: 字2=469.192,P<0.001);混合散光800名,占2.35%,正视和混合散光不同年龄组间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19,P=0.104; 字2=0.653,P=0.722),结果详见表5。
  2.6 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 在视力低常的6361名儿童中,远视5229名,占82.20%,中度以上远视362名,占5.69%,不同年龄组间的远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95.551,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趋势检验: 字2=193.425,P<0.001);近视700名,占11.00%,全为轻度近视,不同年龄组间的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83.767,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趋势检验: 字2=280.515,P<0.001),6岁以上组近视患病率最高,为21.22%;混合散光432名,占6.79%,混合散光不同年龄组间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0.097,P=0.953),结果详见表6。
  3 讨论
  2~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开展儿童视力调查可早期发现异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视力伤残[4]。近年来,各地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的视力异常发生率为13.9%~22.5%,弱视的患病率为2%~4%[5-8]。本次调查显示,肇庆市2001-2010年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为17.30%,弱视患病率为2.06%,这与上述报道的国内其他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10年来,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维持在16.17%~18.01%和1.84~2.17%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与国内其他同类研究相似[9],4~5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0.14%和2.90%。在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中发现年龄愈小视力低常眼发生率越高,这可能和小儿眼部组织未发育完善,造成部分生理性视力低常及用对数视力检查表视力不良发生率有关[10]。不同级别幼儿园间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没有差异。男女性别间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没有差异,这与江门市针对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的结论相同[11]。由此可见,对视力异常儿童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抓住时机矫治,提升视力,应该在儿童视力发育的可塑阶段。
  本调查显示,视力正常儿童的屈光状态构成以远视为主,占88.68%,符合汪芳润等人报道的结果[12]。近视患病率较低,仅占2.8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占5.89%,但儿童眼睛的正常屈光不应仅看作是正视眼,眼的屈光发育过程中,正视状态为时短暂。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 眼的屈光发育或达不到正视状态, 或朝近视方向继续发展[13]。散光也普遍存在,各种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和混合散光)占51.37%。视力正常也可能是病理性屈光不正,本文中视力正常儿童中度以上远视占2.51%,这部分儿童尽管视力正常,但仍应散瞳验光做进一步检查,并注意用眼卫生,预防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低下。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基本与视力正常儿童类似,远视患病率为82.20%,较视力正常儿童为低,近视患病率为11.00%,较视力正常儿童为高,且年龄分布趋势与视力正常儿童相同。
  由本次调查可见,肇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卫生保健部门、教育部门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 7号)提出要改善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的状况,目标任务要求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肇庆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防盲治盲工作规划(2009-2010)〉的通知》(肇卫办[2009] 15号)规划目标指出:加强儿童眼病的防治以及矫正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康复,消除可避免的新增儿童盲和屈光不正及低视力。1992年WHO和国际防盲协会发起了“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1999年9月全球防盲战略在我国正式启动,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是“视觉2020”行动6个重点中的3个。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通知》(粤卫[2003] 312号)要求对4~6岁儿童每学期进行视力检查一次,检查率100%。因此,本市应将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作为干预的重点,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对屈光不正者进行矫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选择科学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虹,侯赛,张秀军,等.马鞍山市2032名学前儿童屈光状态及视力保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89-191.
  [2]元昊慧,冯璐,裴爱菊,等.南京地区285例3~12岁弱视儿童屈光状态及疗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9):720-721.
  [3]赫雨时.斜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0.
  [4]刘虎,赵堪星.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机制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4,24(5):395-397.
  [5]蒋式飞,周美珍.奉化市6091例学龄前儿童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02-2503.
  [6]冯光强,项道满,陈少芳,等.广州市5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87-88.
  [7]刘冰,于双玉,韩秀敏,等.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1):51-55.
  [8]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4-248.
  [9]刘子江,武煊,邱尔臣,等.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3):119-121.
  [10]李华晋,李晓英.厦门市思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状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61-62.
  [11]朱灵,饶小雄,林媚,等.江门市17201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2):169-171.
  [12]汪芳润,尹忠贵,杨晨皓.儿童视力与屈光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6):341-343.
  [13]冯晶晶,李亚平,陈巍,等.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373-375.
  (收稿日期:2013-04-09)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研究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ACDF)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疾病患者31例,均行ACDF术,共置入Zero-P椎间融合器31枚,融合节段均为单节段。术后定期摄X线片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RI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4.70个月,手术时间(72±10)min,
期刊
【摘要】 目的:检测人宫颈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以及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定位,研究该因子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年间某医院97例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25例、宫颈癌5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survivin蛋白,研究该因子在组织中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老年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在讲座教育、个体化教育与出院随访中运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手册、口头宣教、技能示范、网络学习、经验介绍等多形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绪、家庭支持、控烟情况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结果:干预6个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西昌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对常见疾病认知度,发现导致该地区居民常见疾病的潜在因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做好常见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设计问卷,对西昌市544名居民生活意识、习惯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西昌市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相对较好,对常见疾病具有较高认识度。但对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中二手烟的危害认识相对低。部分居民经常食用滚烫或过快食用食物,将增加其患食管癌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住院的6915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2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31%,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入性治疗密切相关,白细胞水平低下、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36%。结论: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
期刊
【摘要】 手术室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大量沾有患者血液、体液及锐利器械,是传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因职业暴露而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因此,对手术室HBV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建议,对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手术室; 医务人员; 乙肝病毒; 职业暴露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测出婴幼儿球径、柱径屈光度,寻找出弱视高危人群和可疑人群。方法:对本院做健康检测的3岁以下婴幼儿1632名,分为3组进行屈光检查。结果:在本院做视力检测的1632名婴幼儿中视力异常率为16.24%,其中6~12个月龄异常率为12.47%,12~24个月龄异常率为16.67%,24~36个月龄异常率为22.15%;各年龄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 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学成像,通过分子荧光标记靶向目标,形成光学分子影像进行肿瘤早期非侵入诊断的方法。光学分子探针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如何设计出具有靶向性和高度亲和力的理想探针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新型成像仪器的开发和光学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临床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睡眠质量特征,观察GERD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经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收集到61例GERD症状人群,用阿森斯睡眠障碍量表进行评估,分析睡眠障碍与GERD之间的关系。采用u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GERD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GERD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分别为2.39%(24/1003)和2.94%(37/125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