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它不同于绘画、雕塑。建筑是一种首先满足于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用于适当的材料及结构方式来组成其基本造型,建筑只能应用其自身的形象或环境背景的衬托,而建筑装饰也就成为了撑起建筑的精神功能的主要手段,装饰也大大增加了建筑的表现力。而这些也是在中国古代工匠们在其长期探索和学习实践中所渐渐发展成形。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凝结了他们智慧的结晶,在造型方面和装饰方面都为古建筑增加了艺术表现力,烘托了氛围。
【关键词】:建筑;装饰;人文
正文:在中国古建筑上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有辉煌的宫殿、神秘的寺庙以及古朴的民居村落,而这些建筑的创造中,无疑装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给装饰下个定义,在《辞海》中,“装饰”即“修饰、打扮”。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装饰”的解释说“指各种能够使人赏心悦目而不一定能够表达理想或观点,不要求产生审美联想的视觉艺术,一般还有实用功能,陶瓷制品、玻璃器皿、宝石、设计等等,一般被认为是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1]这些都是对广义的装饰的概述,而我们所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屋顶装饰。
在古建筑中,屋顶的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有“悬山”和“硬山”。都是最常见的两面坡。其区别在于硬山是屋顶两边与山墙相连,而悬山则是屋顶两边挑出山墙之外。[2]而从它们的复杂程度也可看出他们严格的等级区别。一般而言,宫殿、寺庙主要用庑殿顶和歇山顶,普通建筑、民居村落等多用于悬山顶和硬山顶。除了这四种形式的屋顶外,还有攒尖顶、平屋顶、圆形拱顶。而随着人们对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屋顶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出现重檐等。比如北京紫禁城角楼,在四个角上又各建角楼,呈十字形,恢弘大气,庄严威武,虽在当时是守卫的功能,而今却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志。再如云南洪景真佛寺经堂,屋顶采用悬山式上下重叠,共八个面,每个面重叠十个悬山顶,总共八十面山花,二百四十边屋脊,像盛发的花朵,灿烂的绽放,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佛光,可以说把屋顶的造型装饰功能发挥至极了。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与西方建筑的大屋顶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建筑屋面是曲面,而曲面形成的原因从多年来学者的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由双重檐进化成单层檐而形成的,慢慢发展后,下面一层檐向上提合并成单层檐,从而形成曲面的屋顶。第二,工匠们效仿车顶棚建造屋面,使其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给予最大程度的采光,且在下雨天时排水也能排得更远。第三,为了美观而建造曲面。曲面给人以亲和、自然的感觉,不会像西方的直面顶,显得笨拙、僵硬。可见,中国古建筑是美观与功能,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
屋面相交形成屋脊,所谓的“正脊”则是屋脊中与房屋正面平行的那条,而“正吻”则是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3]正脊的装饰,往往琉璃瓦上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还有丰富的色彩。在山西张壁村空王殿的屋顶上有琉璃龙形正吻,而正文的中间有一条同样为琉璃烧制的正脊,在正脊的中央有一个双层阁楼,阁楼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字碑,在自卑的两侧又有两个又有两个空瓶立于龙头之上,这三个高耸的形象,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三山聚顶”。在颜色装饰上,使用黄色、绿色、蓝色和白色,贯穿整条正脊,尤其是蓝色,号称“孔雀蓝”,成为村中一抹靓丽的颜色。
正吻在最初的时候的样子而今没有流传下来,但经资料图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的正吻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基本没有任何人文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神灵崇拜,尤其是鸟类,深刻地影响了正吻的形象,因此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正文往往是鸟类的形象,这种鸟类站在屋顶的形象既是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对屋顶的装饰,丰富了整个建筑。
由于中国古建筑多是木质榫卯结构,虽说结实耐用,但也有自身的弊端,容易引发火灾。中国历史上很多记载宫殿因为雷电导致失火,是非常常见的。而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严重的不足,导致对神灵的崇拜,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虽说龙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无可置疑的是,龙在很久之前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了,它作为一种图腾,并非自然界的生物,而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神兽。就有发现在唐代,人们把龙作为一种神兽和图腾,作为正吻的形象。
屋面的色彩主要是通过瓦片的颜色所表现出来的,常用的青瓦和琉璃瓦中,青瓦就是我们所说的陶瓦,它的颜色一般较为单一,呈青灰色,常用于普通建筑和民居村落。而琉璃瓦虽也是泥土制成,表面施以不同的釉,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更加丰富,多用于宫廷、祠堂、寺庙等公共建筑。著名的北京紫禁城的屋顶使用的瓦片中,有一处使用黑色琉璃瓦并在屋檐边用绿色的瓦片镶边,被称为“绿瓦剪边”。[4]而这种剪边的装饰屋面的形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在宫廷、寺庙等建筑上都有剪边装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变的多彩形式的屋面也随之而来,几何图形及其组合的纹样也变得更加普遍,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标记。
综上所述,从中国古建筑屋顶的造型上来看,最初都是对于美的加工之后进行建筑的形象表现力的深化,随后表现出其自身的人文内涵,无论是屋顶丁死顶四角的翘起、屋面或屋檐,正脊正吻等,都是从最开始的简单几何体、直线慢慢发展到曲线、曲面以及复杂的形象和复杂的组合。在最开始时的造型和装饰都是从一个点出发,那就是功能性,人们建造得东西首先应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随即,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工匠们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造就出美的东西,加入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附以他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的个体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性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纯粹审美的意义,在功能要求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工匠们把美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一般发展规律。
而其精神功能就是人们在这个建筑内外所感受到的氛围和气息,这个就是建筑的人文特点,影响人文特点的因素中,首先是造型、材料,其次就是装饰、色彩等。毋庸置疑,装饰在整个建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带给建筑生机和内涵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建筑史亦或是美术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及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必然会在文化经济建设中更加全面的得到发展。在最后,人们一定会记起那些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在这喧闹的社会大背景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绿洲。
参考文献:
[1]《元胞自动机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袁芳 年份:2011年
[2]《基于文化地理學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
[3]《浅析福建传统建筑屋顶装饰_中国论文网》
[4]《溢彩琉璃瓦》 作者:任文权 年份2013年
【关键词】:建筑;装饰;人文
正文:在中国古建筑上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有辉煌的宫殿、神秘的寺庙以及古朴的民居村落,而这些建筑的创造中,无疑装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给装饰下个定义,在《辞海》中,“装饰”即“修饰、打扮”。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装饰”的解释说“指各种能够使人赏心悦目而不一定能够表达理想或观点,不要求产生审美联想的视觉艺术,一般还有实用功能,陶瓷制品、玻璃器皿、宝石、设计等等,一般被认为是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1]这些都是对广义的装饰的概述,而我们所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屋顶装饰。
在古建筑中,屋顶的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有“悬山”和“硬山”。都是最常见的两面坡。其区别在于硬山是屋顶两边与山墙相连,而悬山则是屋顶两边挑出山墙之外。[2]而从它们的复杂程度也可看出他们严格的等级区别。一般而言,宫殿、寺庙主要用庑殿顶和歇山顶,普通建筑、民居村落等多用于悬山顶和硬山顶。除了这四种形式的屋顶外,还有攒尖顶、平屋顶、圆形拱顶。而随着人们对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屋顶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出现重檐等。比如北京紫禁城角楼,在四个角上又各建角楼,呈十字形,恢弘大气,庄严威武,虽在当时是守卫的功能,而今却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志。再如云南洪景真佛寺经堂,屋顶采用悬山式上下重叠,共八个面,每个面重叠十个悬山顶,总共八十面山花,二百四十边屋脊,像盛发的花朵,灿烂的绽放,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佛光,可以说把屋顶的造型装饰功能发挥至极了。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与西方建筑的大屋顶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建筑屋面是曲面,而曲面形成的原因从多年来学者的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由双重檐进化成单层檐而形成的,慢慢发展后,下面一层檐向上提合并成单层檐,从而形成曲面的屋顶。第二,工匠们效仿车顶棚建造屋面,使其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给予最大程度的采光,且在下雨天时排水也能排得更远。第三,为了美观而建造曲面。曲面给人以亲和、自然的感觉,不会像西方的直面顶,显得笨拙、僵硬。可见,中国古建筑是美观与功能,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
屋面相交形成屋脊,所谓的“正脊”则是屋脊中与房屋正面平行的那条,而“正吻”则是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3]正脊的装饰,往往琉璃瓦上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还有丰富的色彩。在山西张壁村空王殿的屋顶上有琉璃龙形正吻,而正文的中间有一条同样为琉璃烧制的正脊,在正脊的中央有一个双层阁楼,阁楼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字碑,在自卑的两侧又有两个又有两个空瓶立于龙头之上,这三个高耸的形象,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三山聚顶”。在颜色装饰上,使用黄色、绿色、蓝色和白色,贯穿整条正脊,尤其是蓝色,号称“孔雀蓝”,成为村中一抹靓丽的颜色。
正吻在最初的时候的样子而今没有流传下来,但经资料图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的正吻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基本没有任何人文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神灵崇拜,尤其是鸟类,深刻地影响了正吻的形象,因此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正文往往是鸟类的形象,这种鸟类站在屋顶的形象既是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对屋顶的装饰,丰富了整个建筑。
由于中国古建筑多是木质榫卯结构,虽说结实耐用,但也有自身的弊端,容易引发火灾。中国历史上很多记载宫殿因为雷电导致失火,是非常常见的。而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严重的不足,导致对神灵的崇拜,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虽说龙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无可置疑的是,龙在很久之前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了,它作为一种图腾,并非自然界的生物,而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神兽。就有发现在唐代,人们把龙作为一种神兽和图腾,作为正吻的形象。
屋面的色彩主要是通过瓦片的颜色所表现出来的,常用的青瓦和琉璃瓦中,青瓦就是我们所说的陶瓦,它的颜色一般较为单一,呈青灰色,常用于普通建筑和民居村落。而琉璃瓦虽也是泥土制成,表面施以不同的釉,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更加丰富,多用于宫廷、祠堂、寺庙等公共建筑。著名的北京紫禁城的屋顶使用的瓦片中,有一处使用黑色琉璃瓦并在屋檐边用绿色的瓦片镶边,被称为“绿瓦剪边”。[4]而这种剪边的装饰屋面的形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在宫廷、寺庙等建筑上都有剪边装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变的多彩形式的屋面也随之而来,几何图形及其组合的纹样也变得更加普遍,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标记。
综上所述,从中国古建筑屋顶的造型上来看,最初都是对于美的加工之后进行建筑的形象表现力的深化,随后表现出其自身的人文内涵,无论是屋顶丁死顶四角的翘起、屋面或屋檐,正脊正吻等,都是从最开始的简单几何体、直线慢慢发展到曲线、曲面以及复杂的形象和复杂的组合。在最开始时的造型和装饰都是从一个点出发,那就是功能性,人们建造得东西首先应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随即,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工匠们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造就出美的东西,加入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附以他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的个体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性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纯粹审美的意义,在功能要求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工匠们把美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一般发展规律。
而其精神功能就是人们在这个建筑内外所感受到的氛围和气息,这个就是建筑的人文特点,影响人文特点的因素中,首先是造型、材料,其次就是装饰、色彩等。毋庸置疑,装饰在整个建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带给建筑生机和内涵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建筑史亦或是美术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及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必然会在文化经济建设中更加全面的得到发展。在最后,人们一定会记起那些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在这喧闹的社会大背景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绿洲。
参考文献:
[1]《元胞自动机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袁芳 年份:2011年
[2]《基于文化地理學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
[3]《浅析福建传统建筑屋顶装饰_中国论文网》
[4]《溢彩琉璃瓦》 作者:任文权 年份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