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过度训练结束后,分析疲劳特征,并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和调整疲劳特征,使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合理调整训练方式。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员;训练;高校;普通;运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长久以来,学生道德教育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有益的学习行为和对良好的体育行为的承诺而得到推广;许多研究者还认为,体育运动能塑造个性。正如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远,奥林匹克精神是一切体育活动中的最高原则,它对一切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中,还设立了“最佳体育精神奖”,可见体育精神在国内外体育界都很受推崇。但要获得这些“荣誉”,运动员每天过度训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制定合理的大学生运动训练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一、过度训练的原因
1、训练要素
体育运动会引起体内环境的紊乱,使机体各组织器官长期疲劳,导致生理功能下降。内环境恢复后,恢复速度过快。从理论上讲,直到确定超额补偿后才应该继续。但是,大部分运动员需要高强度、高强度的训练,这无疑又增加了过度训练和累积疲劳的风险。
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负荷也会逐渐增大。这一根本原则是现代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超负荷训练或过度疲劳,运动员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恢复和调整。当训练量减少时,过度训练或疲劳的运动员逐渐恢复和弥补过度训练。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至2周。若训练与康复之间的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过度训练的状态将持续。锻炼初期,只有疲劳加重、能力下降等反应,但随着疲劳的积累,还会出现其他客观指标和主观症状,称为“综合症”、“过度训练”或“慢性疲劳”,要经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恢复疲劳。超负荷综合征的不同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在所有类型的运动中慢性疲劳都会发生,通常在力量、速度和协调运动中更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疲劳必须和过度的肌肉紧张区分开来。后一种为局部过度训练,一般在单调、重复性运动后进行。这类运动会损伤肌肉纤维组织,通常两周后就能完全恢复。肌高血压因工作过度或长时间疲劳而引起。
2、研究与生活环境
与大学相比,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律制度的薄弱,各种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还有面对融入社会的压力,学习不再只是学习,而是分散精力。专心致志的训练很难。休息时间大大减少,累积的疲劳也随之而来。此外,大多数普通高校根本无法满足体育训练的需要,营养状况也无法提高。它的训练环境和恢复方式是职业运动员无法比拟的,教练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逐渐形成和完善。因为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训练是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过度训练的表现
1、过劳与短期过度训练
這些症状各不相同,但是运动员会增加疲劳。细胞内环境还没有完全恢复,导致疲劳和最大工作能力下降。一般情况下,当恢复不完全时,某种形式和强度的重复运动会导致早期疲劳。为了增加摄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在一定负荷下应加强对这些运动单元的刺激,增加重复操作单位数,提高心率、血乳酸的含量。甚至在负荷不增加、反复改变工作方式、痛风增加和血液中的乳酸都能导致比平时休息时更严重的疲劳。有时候,连续的训练阻止了每天的训练数量和恢复时间,所以运动员不能完全恢复是很常见的。有时候会有意地利用这种短期生理高血压状态,然后逐渐降低训练强度。运动员的主观感受是比较疲劳和紧张的。客体表现为最大运动能力下降和不完全恢复。心跳、通气、摄氧量、血液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
运动量过大也可能与静息心率增加及心率恢复延迟有关,这些都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表现为肌肉疼痛或局部压痛。有些研究者认为,体重下降、体液摄取和睡眠障碍是过度疲劳和慢性疲劳的征兆。
2、长期疲劳特征
这种情况会导致心率在休息时升高,没有食欲,体重下降。而静息心率则无明显增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不仅感觉疲劳,而且还会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它们恢复的较慢,并且在训练后很长一段时间。长时间的劳累也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烦躁、易怒、失眠、情绪不稳定等。很多运动员失去了对比赛的渴望和热情,运动后心率减慢,大部分人血压略有上升,但少数人血压有所下降。在锻炼之后,血压回到基线的过程会延迟。另外,运动员还表现出明显的体位低血压、肌肉疼痛等症状。假如是过度训练综合症,很容易受伤,导致创伤发生率增加。有时候很容易感冒,过敏反应和感染。
3.大学生运动员的表征特点
根据近年来对校队运动员的观察显示,短期内他们并无明显异常。长期来看,他们会更多地缺乏睡眠、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损伤以及运动障碍。
4、过劳与慢性疲劳的调整
当前训练方式以过度恢复为主。这样就使运动员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要承受更大的负荷,疲劳就不可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如何避免疲劳期,使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是每个教练员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教练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两点:(1)注意在运动员出现心率增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易怒、失眠、情绪不稳等疲劳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否则要加倍努力。(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结语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还要合理的训练学生。因为外部刺激的改善,造成强烈的心理压力,表现在运动员的比赛行为上。为此,调整和控制运动训练方法,建立健康的训练体系,使得各高校运动员都能找到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亚明.论一般性运动疲劳恢复的措施与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2]王三好.浅谈运动疲劳与体能恢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9
[3]张密才.儿童少年运动疲劳的特点与消除[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