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zerov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综合品质的提升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知识蕴含丰富的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核心素养内涵,从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渗透,在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本文针对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英语
  【作者简介】曹红珠,南通市虹桥二中。
  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针对如今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结合他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设计丰富的英语教学活动。以英语知识的掌握为基准,使学生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英语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最大化地突出英语学科的教学价值,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化情境,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设计中,为学生提供锻炼语言能力的环境。初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師为学生提供真实化的听说读写语言环境,使其在真实环境中英语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进而自然而然地投入英语学习状态中,以达到锻炼其语言能力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朗读比赛、趣味电影配音、英语辩论赛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灵动的英语课堂。
  例如,在学习“Wild animals”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讲述自己去动物园的经历,或者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内容,用英语讲述给大家听。这样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词汇,还能够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很少考虑学生自身情况,这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抓住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这一特征,以课堂问题为导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使学生自主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其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Teenage problems”这节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视频材料,视频介绍了一名青少年主人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提问学生:“What is his problem?”“Can you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强化他们对课本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加强学法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识记,这是提升学生语法知识水平的基础,也是提升他们英语阅读分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教学的重点,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教学,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其英语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是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氛围下,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观点,互助学习,也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Life on Mars”这节课时,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呈现介绍火星的视频资料;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成员进行结对练习或者角色表演。以合作为形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帮助他们构建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表演天赋和想象力,挖掘了他们身上的潜能,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培养其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法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多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丰富英语学科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英语教师,2019,19(22):44-47.
  [2]苏元键.有效开展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途径探索[J].英语教师,2019,19(22):55-57.
  [3]华兰春.刍议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J].学周刊,2019(34):35.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英文原版绘本中出现的节日文化知识,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娓娓道来,生动而有趣。将课本内容与节日类英文绘本有效的结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交流中体会到文化的差异,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英文绘本;节日文化;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焦剑侠,合肥市阳光小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
【摘要】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迫以“灌输式”的模式学习,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阻碍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达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初中英语课堂也相对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课堂的改革,在核心素养的体系下,初中课堂也应该去改变,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教学思想,去从人的道德人性上去培养学生,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未来。本文就通过对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分析和探讨
【摘要】职业素养即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内在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及职业意识五方面内容。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已成为技工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这是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满足企业中各个工作岗位的需求,技工院校才能顺利达成向社会和就业市场输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信息化时代,每一位技工院校教师都应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素养,力求通过新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英语教师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英语课堂氛围枯燥,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英语核心素养
【摘要】在如今的高中教育中,英语作为一种实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也成为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英语口语作为其中较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教学难度更甚。作为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意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将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上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辉(1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其因符合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而得到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列举了几种交互式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教师应该在交互式教学中注意事项,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互动教学 ;引导  【作者简介】王鹏武,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第二小学。  互动教学过程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是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要在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而“灵动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梦姣,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所以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
【Abstract】In China,most of the disabled mentioned in news reports are passive and negative. The vulnerable identity constructed in news fails to help the disabled to be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the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