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之中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了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效率了。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和欢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下面从几点探讨数学的愉快课堂教学。
一、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求知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伴随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消极、对立的情绪将阻碍认识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的效果。
例如,2008年升中考试数学科的最后一道,是一道二次函数的综合题,选用这样例子来分析时,如果老师只是向学生介绍:“这是2008年升中考试数学科的最后一道,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很难很复杂……”也许不等老师讲完,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他们或许认为:“既然太难太繁,我们能听懂吗?我有必要去折腾吗?今后还会考到吗?”这样,不论教师接下来讲得多么精彩,其效果可想而知。反之,如果教师用发自肺腑的情感语言去进行心灵的撞击,往往就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这道压轴题是一道很好的能力考查题,让我来做这道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感觉到吃力,有难度。但我们应学会遇到难题怎么分析,如何下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本题从哪儿入手最简洁吧!”这样,在积极的情感交涌中,学生有了应付困难的心理准备,并在教师的感染下,增强了战胜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他们无不被教师所吸引,都积极思考着,渴望着问题的解决。
二、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培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扮演教练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以深沉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积极、多项的信息沟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真正的发挥,要让他们亲历大胆怀疑、多方設想、探索发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使其真正体味到探索、发现的奥妙,体验到驾驭知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掌握从发现问题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积极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为了引入“幂”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X230 。这时,我说:“计算230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如果学会使用计算器,很快便能算出结果。”学生们急切地倾听着。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境,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评价、选择、反思、调整,最终解决问题,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这样潜能便能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
三、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取得成功后才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智技能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努力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教学中坚持了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使知识的产生、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里均有所得,智能尽量得以发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活化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让学生在美的追求中有滋有味地学
哲学数学家罗素写道:“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数学美经常表现了数学对象的外表,例如美妙的曲线、对称的方程等。数学美也深深蕴藏在它的基本结构之中。
如“公式(a+b)2=a2+2ab+b2的变式”教学中就抓住公式中的统一美、和谐美、变式美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美的追求中,将其组织成为具有美学结构,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与兴奋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观察,然后会发现有:
公式的两边都有平方,这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公式中含有“2ab”及特殊数“2”,反映了数学的和谐美。
当学生陶醉在欣赏公式“美”的时候又引导学生转向研究公式的“变式美”,于是对变量b代换,即使b变成-b得到变式1,使a变成-a得到变式2,类似可以得到变式3、4。
变式1:(a-b)2=a2-2ab+b2
变式2:(b-a)2=b2-2ab+a2
变式3:(a+b+c)2=(a+b)2+2(a+b)c+c2(诱导公式)
变式4:[a-(b+c)]2=a2-2a(b+c)+(b+c)2
通过公式的变形,所得到一系列变式,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的力量,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这种心灵上得到的满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进入其乐无穷的学习境地。
一、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求知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伴随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消极、对立的情绪将阻碍认识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的效果。
例如,2008年升中考试数学科的最后一道,是一道二次函数的综合题,选用这样例子来分析时,如果老师只是向学生介绍:“这是2008年升中考试数学科的最后一道,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很难很复杂……”也许不等老师讲完,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他们或许认为:“既然太难太繁,我们能听懂吗?我有必要去折腾吗?今后还会考到吗?”这样,不论教师接下来讲得多么精彩,其效果可想而知。反之,如果教师用发自肺腑的情感语言去进行心灵的撞击,往往就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这道压轴题是一道很好的能力考查题,让我来做这道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感觉到吃力,有难度。但我们应学会遇到难题怎么分析,如何下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本题从哪儿入手最简洁吧!”这样,在积极的情感交涌中,学生有了应付困难的心理准备,并在教师的感染下,增强了战胜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他们无不被教师所吸引,都积极思考着,渴望着问题的解决。
二、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培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扮演教练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以深沉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积极、多项的信息沟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真正的发挥,要让他们亲历大胆怀疑、多方設想、探索发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使其真正体味到探索、发现的奥妙,体验到驾驭知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掌握从发现问题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积极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为了引入“幂”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X230 。这时,我说:“计算230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如果学会使用计算器,很快便能算出结果。”学生们急切地倾听着。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境,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评价、选择、反思、调整,最终解决问题,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这样潜能便能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
三、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取得成功后才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智技能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努力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教学中坚持了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使知识的产生、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里均有所得,智能尽量得以发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活化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让学生在美的追求中有滋有味地学
哲学数学家罗素写道:“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数学美经常表现了数学对象的外表,例如美妙的曲线、对称的方程等。数学美也深深蕴藏在它的基本结构之中。
如“公式(a+b)2=a2+2ab+b2的变式”教学中就抓住公式中的统一美、和谐美、变式美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美的追求中,将其组织成为具有美学结构,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与兴奋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观察,然后会发现有:
公式的两边都有平方,这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公式中含有“2ab”及特殊数“2”,反映了数学的和谐美。
当学生陶醉在欣赏公式“美”的时候又引导学生转向研究公式的“变式美”,于是对变量b代换,即使b变成-b得到变式1,使a变成-a得到变式2,类似可以得到变式3、4。
变式1:(a-b)2=a2-2ab+b2
变式2:(b-a)2=b2-2ab+a2
变式3:(a+b+c)2=(a+b)2+2(a+b)c+c2(诱导公式)
变式4:[a-(b+c)]2=a2-2a(b+c)+(b+c)2
通过公式的变形,所得到一系列变式,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的力量,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这种心灵上得到的满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进入其乐无穷的学习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