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们的两重天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华尔街的精英们有些无所事事。
  
  《纽约时报》的就业指导版块有一个“A Day in the Life”栏目,里面描述了很多种热门职业一天的工作流程。其中一篇以一家华尔街大公司个人理财经理为主人公,他讲述了自己在经济危机前寻常的一天。
  8:00:别人在挤地铁时,我已经坐在办公室里了。
  8:30:我从合伙人或副经理那里接受工作邮件开始处理。
  9:00:参加上午的电话会议。
  9:30:合伙人稍晚些时候希望得到电话会议的调研结果。
  10:00:一个合伙人又需要更多的投资组合预测,另一个需要不同的对冲基金对比。
  11:05:一个合伙人给我E-mail,根据我几天前做的调研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正在与客户通电话,发现了漏洞,而他正在试图掩饰,我这边赶紧拼命找答案。最后我发现是他忽略了我报告上的注释,而不是我的责任。
  12:30:午餐时间。分析员们一般会聚在一起,除了少数在某些问题上合不来的人。
  13:30:结束休息,做更多的调研。
  14:00:培训时间。我们的培训内容可能从对冲基金、房地产投资,一直到亚洲证券。今天的话题是“遗产计划的最终考虑”,学习怎样使用新税法最大化保有遗产。培训是每月进入地狱前的预演。
  15:30:一个合伙人因为我常“奋战到最后一分钟”,允许我参加他们的客户会议。
  16:30:收盘了。新手分析员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天所有的交易数据统计。我们则用这段时间抓紧去喝个咖啡,再继续工作。
  18:30:决策时间。如果我提早完成了工作,我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叫个晚餐,然后就我比较疑惑的问题再研究一下。我很喜欢晚上工作,通常如果我还留在公司,我会一直待到半夜或者更晚。
  这是曾经典型属于华尔街的一天,寻常人经过训练也无法承受其工作强度的一天,典型的精英的一天。然而,现在华尔街的精英们却有些无所事事。
  最近,美国出现了一个叫做“裁员流言”(Lay Off Gossip)的网站。其中Gossip的重灾区是雅虎和拟在三年内在世界范围内裁撤3万人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美国银行刚于2009年1月1日完成了对美林的收购,美国银行将拥有大约2万名金融顾问,管理2万亿美元的客户资产。
  这颗果子虽然表面风光,却难以下咽。1月13日,美林员工被告知,管理层希望将伦敦员工总数削减30%,部分员工需要重新应聘自己的岗位。此时,美林的伦敦办公室非常安静,大门前的尼禄咖啡厅平时人满为患,今天却很冷清。美国银行几个月前接管了美林,办公室的风格却没有丝毫的改变。门口仍然是用回收物做成的鹿的标志,连员工的屏保也没被更换。但正是这种安静让员工感到不安,美林的雇员形容美国银行是“缓慢的渗透”。“我们只是埋头干活,很少说话,也不知道接下去会怎样。我们这里上星期调来了八个美国银行的员工,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被分插到不同的部门去了。”
  在大洋另一头,美国银行的员工也心乱如麻。一位美国银行的员工在Lay Off Gossip上抱怨说:“我们在为其他人的失误买单。我第一天来到这里,我以为自己是在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工作,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即使经济形势仍然在恶化,我们仍旧要求要达到很高的业绩。奖金没有了,我们现在都感觉在高压之下,流言满天飞。我们现在还要处理那些来骂人的客户,他们竟然埋怨为什么不升高利率。裁员弄得大家很恐慌,公司甚至不愿意委婉些说有裁员可能,直接宣称他们会裁掉3万名多余的人,而且也不考虑用降薪的办法减少裁员。”
  另一位员工说:“我们现在业务少了,但工作时间却一点也没少。每个人都工作至少10个小时,表现得很勤奋。公司现在是不会心软的,他们需要腾出职位空缺来给效益更好的印度。”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面试只有两种,一种是被面试,一种是面试别人。第一种面试留下的都是惊险出汗的记忆,就不在此一一叙述。    至于第二种面试,是我最近几年经常需要做、也是感受最多的一件事。抛开专业笔试和业务知识不说,基本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一类是大忽悠型,这类人常常西服革履,耳麦的蓝光一闪一闪,有问必答,气贯长虹,铿锵有力,业内业外的无所不知。最神的一个甚至会看正在日渐“老迈”的80后风水,从我们报社的门朝哪儿
期刊
机会来的时候能做到“清等一会”的人,多半都有比较好的结果。    这些日子以来,“裁员”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血雨腥风”确实让我有些崩溃。这让我想起了猎头行业的一些往事:2006年时某著名手机生产商S的某国研发部被同行O收购前进行了调整。我朋友Susan刚好在S的手机客户端研发部当Leader。当时,S公司首先砍掉了收购之后不会保留的部门,留下的员工则计划到O公司上班,S公司给留下的人两种选择
期刊
我和对面的Eva坐在新落成的北京柏悦酒店66层的“北京亮”餐吧。Eva捧着圆圆的瓷杯,轻啜着热气腾腾的卡布奇诺,时而远眺车水马龙的东西长安街,时而俯瞰对面的国贸大厦楼顶,完全一副沉醉的样子。Eva说:“我下周去泰国。”“啊?那儿现在那么乱你还敢去出差?”“谁出差呀,岛上过圣诞节去。”  哦,我实在难以将她与10年前的平凡女子联系起来。那时的Eva除了英文好、语言能力强,真的没有太多的优势,长相也是
期刊
容易受伤的人
期刊
好筹码不必重千斤,只要掌握四个重要条件:对方的欲求(“想要”)、我的周旋空间(“退路”)、充裕的“时机”和“信息”,就能撬松对方紧闭的大口。    筹码中最重要的,是“拥有对方所想要的东西”。不管是金钱、物质、某项技能、专业,或什么行为,甚至人脉,只要对方想要这东西,而只有我们能够提供,我们就有谈判筹码。  这里带出几个环环相扣的权力概念: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这些东西,第二是对方必须“相信”我真的
期刊
现在,你可能不但有外国老板,还有外国下属,和职场中外国人相处的方式是越来越难了。刚刚进入外企的年轻人,要想有发展,一定要培养自己中西合璧的优势。    若说和外国同事打交道,我有丰富的经验。  6年前,我刚来到上海做传立总经理时,高层管理团队只有三位英国人、一位美国人,加上一位香港人和来自台湾的我,六个人中,外国人占了一多半。现在呢,虽然高层管理团队发展到十二人,但是其中外国人的总数还是没有变:两
期刊
孙振耀从惠普退休之时,其一篇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帖子火遍了网络。帖子朴素真实,更重要的是,孙振耀在惠普20多年的时间里,一共换了10个职位、与19位不同的老板共事,经历过7次重大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及中国IT市场的大起大落。这样一个经历丰富、高居要职之人朴素且真实的表达,却也成了一种说服力。  在这个无论是待业、就业还是升职都面临不确定的2009年的职场,再读孙振耀的朴素但真实的“金玉良言”,或者能为
期刊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温馨提示,职场人在这个年终所受到的待遇,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够公平”。在这种情况下,要冷静面对,从自己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去判断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年终奖就像一个巧克力盒子,你永远不知道打开后被分到了什么样的巧克力。对于企业而言。年终奖是给予员工一年工作的肯定以及未来一年工作的激励。在今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看待年终奖,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像是一个考试——看看企业愿意付出多少来
期刊
“妥协于可能得到的工资状态,还是努力在另外一个领域积累更多的技能?”这是全球著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Manpower的现任主席Jeffrey A.Joerres给求职大军提出的思考题。  时至今日,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已经走马上任。这个被称作美国最黑的总统身上寄托着3亿美国人民的希望,并在上任前就提出了创造300万个就业机会的承诺,以及经济刺激计划可能需要8500亿美元的花费预算。更为聪明的是,他提出了与
期刊
媒体工作本来就是高竞争的行业,央视的高度竞争,更是人人皆有耳闻。芮成钢是如何在媒体行业、在央视胜出的呢?  曾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的格里高利·法弗里(Gregory Favre)用他50年报纸从业经验来总结新闻工作者这个职业时说了一句话:“他们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语言的人,是一群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的人。”  在50年后的今天,报纸产业在风雨和去向中飘摇,电视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