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话题作文”的几点建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采用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等均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说,话题作文给了大家以很大的“自由”。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仍有不少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我认为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很有必要。
  
  一、认真审题,抓住提示语
  
  对于话题作文,虽然中考作文要求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取消审题环节。话题作文一般有提示语,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研读。
  第一,选材范围。一些提示语通常将话题置于一定的背景和范围中,审题如果视而不见, 选材上可能会乱撞一气。如: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自私,有时需要战胜挫折,有时需要战胜自满……请以“战胜自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段话中的“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就突出了选材的大致范围,至于具体内容,从战胜懒惰,战胜自私,战胜挫折,战胜自满,战胜平庸,战胜自卑中任选一个即可,但如果忽略这些,思维可能不会这么清晰了。
  第二、构思范例。话题作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强,一些学生特别是中低层的学生面对一个没有任何提示语的话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的话题作文就为大家提供了范例。如: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如果你从母亲手里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在这个提示语中,就提供了几种范例,极有利于打开思路,提示语中的省略号又为你提供了充分的选材构思的权利。
  
  二、紧扣话题,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出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等于有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这就是所谓的“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那么拟题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拟题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一般情况下,所拟的标题要准确要讲究凝练、生动、含蓄、新奇、要有美感。拟题时,我们乐意以话题为轴心,在它的前后填加词组组成短语为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在话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眼生活,向生活觅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材料,并从中概括出题目。如上边提到的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以“幸福是斟满母爱的日子”、“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是一种默契”等,这些题目都不错。再如以“家”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学生拟题为“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都有一个家”、“两束康乃馨一份爱”、“一生倾情”等,这些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同学们在拟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及目的,紧扣话题拟题,并且拟题的角度越小越好,话题作文一般开口比较大,范围很广,这就要求选择某一个角度,如“笑”这个话题很宽泛,可以拟题为“老师的笑”,还可以拟题为“这一回老师笑了”,相比之下,这两个 题目就有范围的宽窄之分,相对于选材表达明确的中心来说,还是后一种题目比较容易切入。这就是说,从小处入手,便于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出不平凡的真谛,从日常生活片段中,提炼生活的重大意义等等。
  
  三、抒发感情,要追求真实
  
  “最是动人惟真情”,只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感情,才是打动人的最重要的因素。真实感情哪里来?真实材料从哪里来?一句话,只能从生活经历中来。如有篇题为“老师,再爱我一次吧”中写道:
  这几天,老师在一个个的找同学谈话,不管是批评还是建议,大家都明白这是老师的关心和重视,看着同学们从老师 那里回来后,激动的神情,我总是把羡慕藏在心里。因为连续几次排名考试靠后,老师已不再找我了。我被放弃了吗?我不甘心,我还在努力,可是,我总不能像老师要求的那样突飞猛进。
  终于来到四楼的教室。“哦,老师……”老师站在门口朝我笑了一下,那眯起的眼角布满了鱼尾纹,我立刻被感动了,一种对老师的温暖的感动,我匆匆从位子上坐下来,拿出了作业本。
  老师来到我跟前,他站了一会儿,好像是一种犹豫,激动和慌乱在我心里波涛汹涌,老师是在叫我吗?我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我忽地站起来,老师对我的举动很是吃惊,他说:“你坐下,我只是想问问你的饿同桌怎么没有来。”我坐下来,“不知道”三个字没有答完,眼泪就溢出来了……
  作者细腻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和真挚的感情,令人读之动心。如果没有设身处地的感受,绝不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如果离开了胡编乱造,必定是矫揉造作,读来令人生厌。
  
  四、发挥优势,表达要个性化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写作更应该具有个性。所以作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个性,写出自己最佳水平。长于形象思维的,可以选择记叙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可以选择议论文。当然也可以抛开这些常见的文体,用自己喜爱的书信、日记等新颖形式。在语言表达上,我手写我心,尽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生动句式,鲜活词语,突出个性,展示风采。
  (作者单位:河北省盐山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41页。    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接近”等词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能力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的。范围限制在两个加数都接近整百数,而估算结果也用整百数来表示,估算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对
期刊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
期刊
旧的教育模式塑造的是“高分低能”,无创新能力的人才,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讨的主要课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由于“开放式”教学情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为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创造性地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了时间和
期刊
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和式子,是化学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简洁明确表达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用语,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主要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本身就包含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不仅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实质,而且还体现着量方面的含义
期刊
【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方面优势:一、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其表现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间的这种情感转移,以它突出的艺术美感,将各种知识以大量丰富逼真的文字、图形、图像、连续的动画及声音辅助的方法表现出来,使其进入形象的世界,并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效益    现代化多媒体技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要求日趋迫切。为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由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  贯穿于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实施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要尊重、保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质疑的方法、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我矫
期刊
通过自己多年农村教学的经验不难看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时间短,阅读面窄,而且阅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不够。据了解,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目前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阅读时间较少。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
期刊
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去,在一个教室里见到一副醒目的大字标语:“点燃时间,燃烧作业”。我问学生:“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就是不要吝啬时间,要舍得花时间,下决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言语和眼神流露出无奈。我听出其言外之音,继续问:“究竟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才值得你们喊出这样的口号?”“七八个小时吧。”我大吃一惊,单做作业就要花去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加上上课和课间休息时间,学
期刊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被社会广泛认为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只有一些数字游戏和不厌其烦的计算、证明,使人们不愿接触,敬而远之。实际上,数学教学中只要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完全能够引领学生在神奇的数学海洋中探究遨游,自由解密。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
期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第一堂课学生收集的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归纳探究的过程,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历用实验方法验证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课程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