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禅幻灭无 FM3五重奏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
  
  真实的空,虚拟的空,在FM3大部分的声音景致里,空白占据了音乐的声响符号——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自然与超脱;流动的空气,暂时的凝固,不明声音体的游走穿梭,耳边冥响起来的空荡写实……空,似乎是满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饱和本相;空,由满堆砌而成发生爆炸和破散,进而最后演化成一出空的闹剧,由此,FM3让一切事物的本质得以还原,这本质便是空,空即色,色即空有色也会渐渐蜕为无色,无色慢慢更会幻化成空寂,色与空,空和色,是一条水平线上垂直着的一对载体,空——成为了世间万物的一个最终端倪和句点。
  
  禅
  
  FM3用自己高深独特的声音语言方式,为这个东方哲学的谜点铺穿开了一条宁静而又致远的内在思路,对氛围的追求与营造,乐团两位成员始终从未放弃,听得出来,老赵和张荐宁愿在此长期浸泡下去,乐此不疲百炼不怠,过分的冗长和巧妙的构思看似不成正比,可我们眼前隐现的,却是幽明微暗的气体;脑中层层迭浮的,一是脑波的冥想和振颤;耳边听到的,是宁静澄明的魔幻写真与死寂空旷,而我们嗅触和闻到的,却又是一股白开水似的无味及淡薄。在撩开“禅”这层神纱的同时,FM3把“空即色,色即空”演化到了一个幽深无限的惟妙境界,这空在前禅在后的穿针引线不是什么神的开启指引,也扯不上什么佛的点明划拨,说到底,这仅仅只不过是FM3为我们绣出来的一道实验隔离抽象墙,无疑,这是一种高级的声音。
  
  幻
  
  竖耳倾听“Buddha Machine”及“Mort Aux Vaches”等声音记载,我们会无时无刻地陷入到虚幻的地域里。声音让我们变得虚无,声音让我们变得幻化,同时从更大的程度上讲,是我们人类本身的听觉使我们自己逐渐(或顿时)产生出了一幕幕离谱荒诞的幻想,方式决定美学,声音主宰并考验着听觉。在FM3亦真亦幻的变数声场里,在水煮黄昏般的沸腾水沫气泡里,我们所能隐约见到的只是一幅名状抽离的至高致幻图。
  
  灭
  
  灭是灰飞与烟熄,随即接踵的便是死寂和沉静。在若即若离的民乐采样和稍纵即逝的噪音过后,FM3顺手牵羊般地馈赠给了我们一个“静即灭”的无声景观,至于听者个人能对FM3的“灭”理解到何种纵深的程度,那就要看自己本身的耳朵修为和思想悟性有多高了。在2003年11月举办的北京国际声纳电子音乐节上,老赵和张荐一张一合,松弛有度,冷静自若,怡然有形,两人在“灯”的掩饰和映印下,放射出了疏离的孤寂和独到的美学,在“开灯,闭灯;灯亮,灯灭”的相互转移中,他们成功地将国内实验音乐的水准领进了国际超前的行列队伍之中;与此同时,FM3也为我们再造了一次“灭”的传说、神奇和真谛。2004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现场,老赵和张荐在台上对立而席,玩起了唱佛机的调变换位游戏,其实聆听整个现场,除了一声“嘘”之外,你几乎再也不会听到其他任何的声响,这,就是我下面将要谈及的一个话题——无。
  
  无
  
  从有到无,从起伏至消失,其中的过程自会是玄机四起,悬疑重重。个人一直都觉得,“无”是不可想像的镜面和无法言状的景象。真正的无,也许只有到了生命走向终点的那一刻,我们方可瞬间顿之,此后长眠于土壤里。FM3向我们揭示出,“无”是时时刻刻都会存在的一种变幻可能和万灵本真,自然以无生有,以有续之。天杰地灵,最后还是以无终结一切;即使再大的天和再宏大的平静内心,也无法逃脱“无”的终究一击。若空为悟,禅为思,幻为离,灭为亡,则无即终。
  空禅幻灭无:五粒丹药,五种滋味,五样感觉,五重顿彻;
  五颗心脏,五次洗刷,五面世界,五个宇宙。
  FM3:空得冷静缠绵,
  禅得玄妙恢宏,
  幻得虚实难分,
  灭得安静自由,
  无得干净彻底。
  正所谓:星走云移,声消音灭,万物孤寥,飞鸿一抹;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潮涨夕落,终归皆无。
  在著名的《The Wire》杂志中,FM3见诸报端,这无疑标志着中国的独立音乐掀开了它崭新的一页,同时,我们国内的实验音乐也自此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关键阶段,但它的未来方向将伸向何方,目前仍是个谜,作为一位乐迷,我也必会对此予以长久的期待和热情的关注,但愿光辉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附:FM3情况简介及作品年展
  
  FM3由北京音乐圈的活跃分子Christiaan Virant(老赵)和张荐组建于1999年,它被认为是中国抽象电子实验音乐的开拓者。FM3以致力于在作品中prime space for“live”aspects而著称,他们通过在micro-sounds和合成杂音之间微妙地添加某些中国民乐元素,使之成为丰富的小宇宙,呈现神秘的、冥想的、极简主义的声音风景。
  FM3被美国杂志Grooves评论为“中国最杰出的实验组合”。XLRSR杂志把FM3的声音描述为“诗意的噪音”。英国的Wire杂志形容FM3的现场为“静默冥想的”和“抚慰人心的”。
  2004年,FM3受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委托,为1930年代的经典电影“La Croisi è re jaune”制作新的配乐。这个计划以6月在卢浮宫礼堂的三场成功演出而告终。
  2005年,FM3在柏林传奇厂牌Staalplaat发表了便携式声音装置“唱佛机”,通过forced exposure、boomkat等邮购网站,它已经成为2005年独立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产品,被Wire、Arthur、Almostcool、New YorkTimes等媒体报道和赞美。
  2005年,FM3在Staalplaat发表了专辑Mort Aux Vaches,此前他们在法国的Bip-Hop、加拿大的Mutek_Rec、意大利的Mousike、英国的Nascente、瑞士的Leerraum和美国的Sublime Frequencies等厂牌均发表过作品。另外,他们和窦唯合作的《后观音》已经由香港的Lena Records厂牌进行了出版发行,他们的采样素材资料《fm3ample》也即将在观音唱片发表面世。
  乐队网站:www.fm3.com.cn
  
  重要公告
  
  承蒙《西游记》的点石成金,近日“环球巨响”的李堂主环球大师经过深冥熟思,决定在“环球巨响”的总领纲要下衍射出两个新的版块,用以作为辅佐“环球巨响”的左膀右臂,当然你若是非要把这两个新生的小品牌看成是与“环球巨响”各自独立开来进而形成的一个铁三角或一条水平线,那我也不会表示反对,但我的最终想法,是打算让这个栏目呈现出更多的三头六臂来,从而让这条直线或这颗三角蜕换变化为一个循环的圆形宇宙。
  下面说说这两个新产品:“如来观音”和“佛眼金睛”。毋庸置疑,前者即用自己超然宏大的目光和耳定身空的红(宏)心,去对声音进行听、观、闻、触、感、思、主要以碟评及随笔为主;后者说白了,就是放眼看世界,努力为大家寻觅挤角旮旯中那些先锋边缘,天方夜谭的稀奇古怪唱片公司/厂牌,以先锋噪音、声音艺术、实验尖端电乐、粉碎性骨折的高科爆裂坏音等异质声响/声音/音乐为主。今后,在齐天大圣七十二般变化的感召下,我还会精构折腾出更多好玩过瘾的花样来,以便让“环球巨响”专栏如虎添翼,蛤蟆升天,面面俱到,应有尽有!至于对噪音界里那些散兵游勇、野兽怪物们的捕风捉影式介绍,则仍在之前的“环球巨响”框架体系下继续兴风作浪,而不再去另立任何别的户头名目;我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两个新的小品牌只是由“环球巨响”所延展出来的两道分支,并非各自独立,当然这仅仅是我的意思和心愿。重复前面的那句话,我想让“环球巨响”成为一个群魔闹海、巨大完美的冥想(响)宇宙,至于你会怎么看待,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另一番说辞了,其奥妙尽在无限中。借此良机,我向所有的声音/噪音艺术家致敬,兼给《西游记》和魔幻神话大师吴承恩行礼。
  百鬼怒发齐翻江,腾云驾雾恨天低,您就等着瞧好吧。
其他文献
那个夜晚,陷在一个电子派对软绵绵的沙发内侧,看着恍恍惚惚地像是游动在水族馆里的人群,我想起了夜奔这个话题。浅绿色的雷射灯光闪烁,冰冷而时尚,瘫倒在大理石方桌上的“自由古巴”弥散开来那些冰凉肢体般的鲜艳气味。机械而有序的节拍,随着Minimal电音DJ捏拿纯熟的细节修饰,新颖迭出的Techno构思技巧,在这幅生硬的《台北朝九晚五》式的风情画之外,是不是还有着一个可以令鲜血沸腾的原始世界呢?于是,那些
期刊
他出生于1947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和癌症斗争了7年,逝世于2007年:他当了7年电脑工程师后做了电影导演:他在37岁那年完成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他独立完成了7部电影。他是杨德昌。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
期刊
Artist:Scorn  Title:Gyral  Label:Scorn Recordings  Date:1995  My Rating:★★★★☆  Catalog#:SCORN CD2  开篇曲“Six Hours One Week”一上来就是力拔千钧的沉重鼓击,中间段落插花式的突然闪现出几则清脆敲打很是悦耳。“Far In Out”在一片压抑的工业氛围中悄然走来,就连鼓击声都带有阵阵惊
期刊
在自己的内心里游历,久了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等待答案而存在的。每靠近本能的欲望更近一点,现实的不真实就将在遁离生命本真的路途上又仓促了一些。  从没有出现另一个你,也没有出现过另一支Sonic Youth。纯粹的意义永远都是绝对的。它在一个高度上隐藏,你渴望发现,却往往忽略自己。所有的一切皆在接近真相的一瞬间时变得神秘,如同音乐表象的底里,呈出了再一个世界。试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乐队对一个
期刊
这注定是一张让你欲罢不能的唱片。它的精妙,它的复杂,它的忧伤,它的甜美,它的一切就像一个在你耳边慢慢展开的谜团,如此神秘,让你忍不住要一遍接一遍的听下去。每多听一遍就仿佛掀起了一层花瓣,直到你终于和端坐在谜团中心的那个拇指姑娘靠的无限近。世界末日的拇指姑娘是亦正亦邪的,她会给前来参拜的每个人讲不一样的耳语,这不禁会让你觉得,这些美到孤独美到残酷的秘密,是无人能和你分享的。  听过World's E
期刊
对多数热爱西方摇滚乐的国内粉丝们而言,应该说是Nirvana乐队为他们开启了美国西雅图的独立音乐大门,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段轰轰烈烈可如今却早已作古的光阴。为了摇滚乐,许多青年抛青春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自由。避开这些不谈,据闻就连当时在巴黎国际时装盛会的T型台上,模特们也皆穿起了“乞丐邋遢装”,这都是Nirvana,的功举影响所至。就在我们沉浸于Nirvana的同时,来自纽约的四人叛客团体Son
期刊
噪音艺术在先锋实验音乐的领域里,泛指以自制乐器,吉他效果踏板、电脑软件生成及声音的反馈振动等处理手段创造形成的一派极端强烈的电波噪音与声音艺术自20世纪初至现在,噪音艺术的历史发展已横跨一个世纪之久随着时间的争分夺秒和突飞猛进,这种独立的音乐类型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双异质耳朵的青睐如今,噪音音乐仍在源源不断地持续着,并且形成了一个“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当然我必须承认,这种音乐也惹怒
期刊
窗外,我们一直对窗外有所期待,就如对在路上或在别处。无非风景,有道是心境。从来没有真心留意过窗帘啊。绿男说,由不得提醒的突发感慨。诚然世界是看不过来的,无论本相、无论妄相,眼的盲点总是出其不意地广阔。又何足挂齿一张窗帘呢。我表露。  这是在村庄的借宿屋,木板做的窗户,窗帘是无从说起,却又牢牢实实的彰显出窗帘的意义。只是,旅行的意义怕不存在于那纤维交错的编织物吧。我是这样想。绿男不作声的,他细细地咕
期刊
在乐海里沉浮,游过流行乐,穿过摇滚乐,潜入独立音乐的洞穴,一路磕磕绊绊地寻找能够触动听觉和灵魂的旋律,频繁、然而永远饥渴。你知道自己的干涸,并不总因为找不到中意的音乐。今天拾这个,明朝下那个,全因为善变的,喜新厌旧的心。因为“腻”——这个字害你总在海浪里打转。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围绕某个喜爱的歌手短暂的缺席,在他们的附近靠着“物以类聚”的同类歌手取暖?而你知道,有这么些个人,比如我的Maximili
期刊
阿兰·布洛克(Alan Bullock)在他的双传记《希特勒和斯大林:并行人生》 (Hitler and Stalin:Parallel Lives)里,描述了这两个20世纪最残暴的政治领袖的成长经历。书中并排地重印了幼年斯大林及幼年阿道夫分别于1889年和1899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都只有10岁左右。透过画面上的两个小脸蛋,人们希望远远地探测到一些征兆,一些黑暗邪恶的恐怖气氛。可惜照片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