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让时髦走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
  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案例
  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 “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果有学生读得不是很好,老师便会说:“还有哪个同学读得比他更好?”当然,老师也没有忘记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但学生只会说:“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字读得很准确!”此时的教师也只是点头。
  反思
  1.语言过于单调。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仅局限于几句“真好”“真棒”,这些放到哪节课、哪个环节皆可的表扬含糊不清,学生刚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欣喜,甚而是得意,可是久了,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发挥语言的功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如果我们把“哪位同学读得比他更好”变成“这一遍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出人物的感情,课后再练练肯定会越读越好”,这样的带有人文关怀的评价、这种鼓励性的评价,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2.表扬过于泛滥。在课堂上,我们发现:经常被教师表扬“你真棒”“真了不起”的孩子没有那份受到表扬后的欣喜若狂,好多孩子是面无表情地坐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会不喜欢听表扬的话呢?其实,表扬是必要的,但应该适当,不能滥用。适时、适当的表扬能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相反,如果一味地使用“糖衣炮弹”,就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也会渐渐退去应有的喜悦。
  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案例
  在《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上,教师是这样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段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威尼斯小艇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说:“能。”于是课堂上热闹起来。八九分钟过去了,教师问:“同学们,画好了吗?”有的学生答:“画好了。”有的学生着急地说:“还没有,等一下。”这时,教师让画好的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画。有的画真是费尽了心思,浓墨重彩,像一个豪华游轮。教师问:“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画得很好!”“画得很像!”教师也在一边不停地赞叹:“真不错!”
  反思
  纵观现在的课堂,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活力”而活力,实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需要唱、画、演、舞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更需要学生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相接触,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活用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活动必须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服务,而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的气氛,把一些毫无意义的形式搬上课堂,这样会削弱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干扰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感悟。教师一定要注意把这些多种形式的活动同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它们的功效。
  3.杜威说:“如果注意力不曾直接作用于实际的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就不能为儿童所领悟,更不能在儿童的心目中起什么作用了。”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活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要有度。我们要明白,这些活动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不能让它们喧宾夺主。
  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碧螺春》一课时,学生质疑:“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是如何制成的?”教师随即表扬这位同学会思考,爱提问。然后,接着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下碧螺春茶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就只见学生们几个凑在一起,有的读书,有的四处张望,有的在一起谈笑风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对制作过程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反思
  1.课堂上,许多教师往往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语文教学公开课的必备环节,若没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就觉得课堂设计没有体现新理念,于是千方百计地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这种方法看起来可谓“热闹”,其实是教师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强加于学生。这样,失去了新意,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激情,觉得问题太浅显,不必研究。如此的合作学习,只会极大地降低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2.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眼就看穿的问题 ,还需要合作吗?没有合作、探究价值的问题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研究。
  3.对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内心会有展现自我的渴望。因此,教师要设置各种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探究并展示自己,避免尖子生唱独角戏、后进生成观众的局面,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改变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追求气氛,做无用的劳动。让我们以最适用的教学模式、最灵活的教学思维、最高效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重新呈现出自然、简单、扎实、有效之美。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简约而不简单”是一句人们熟知的广告语。不过,这句话倒比较贴切地概括了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一般特点。透过左容、陈渝老师的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都应简约,但不应也不能简单。    一、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要“简约”  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容易犯的通病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我们要做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目标、程序和方法上大力倡简。  1.教学目
一、问题提出    毋庸多言,在各种语文课型当中,复习课当属其中常遭老师们冷落的课型之一!由于不少老师对之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所以在教学中,诸如“冷饭重炒”、“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讲得累学生练得苦的教学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鉴于这样的现状及部分老师的教学困惑,近两年,我们学校课题组经过交流与斟酌,开始了关于“活动式”复习课的思考与探索。    二、“活动式”语文复习课的特点    所谓“活动式”复习
语文教学中,复习是一项在梳理、归类、整理过程中积累运用知识的学习活动。而低年级字词复习,内容相对枯燥,再加上复习时,教师们往往采用没完没了的听写、大量的练习等机械简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复习的效率也大打折扣。怎样让低年级的字词复习也能绽放异彩,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试试。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上册2-6单元的字词复习(一)为例谈谈。  一、梳理字词:创造性地整合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运用他们的智慧自己去发现问题”。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然而,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呢?笔者将结合本地高效语文课堂建设中的经验和策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课程标准  通过实
近日教《少年王勃》,有青年教师问我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信手拈来,怎得神来之功?”笑答:“痛并快乐着!”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个境界。我觉得,教课也是在做学问,一次成功的阅读教学,也要经历三重境界。    一、独上高楼望天涯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由古今中外4位名人的故事组成:《菩萨兵》赞颂革命英雄朱德;《大作家的小老师》介绍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李广射虎》《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益在于启迪引导,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非教师滔滔讲说不得,学生默默聆听。”当学生的思维受阻发生短路时,教师要在不断地疏导中让学生茅塞顿开,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掌握思维的方法。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的案例,根据造成学生思维短路的不同情况,将思维方法与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提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解决学生思维短路的一些即时引导方法。  一、溯源谈话法—— 循循善诱,追本溯
课后习题附在课文之后,与课文一同组成阅读的教材,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我们不能将课后习题看成是课文的附庸,可有可无。那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否能履行自己的义务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语文课后习题存在着重能力轻知识、重有序轻层次、重封闭轻开放、重理解轻运用等不足之处。为了让课后习题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至少还应做到这么几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用逼真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在境中藏。可是对儿童来说,由于古诗最大的特点是凝练,因此呈现在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色彩不丰富,层次不分明,立体感缺乏。一言概之即单调,自然离“逼真”的要求相去甚远。既然显性的画面都谈不上“逼真”,却还要他们硬着头皮去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隐性情
追求有效课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应如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情——彰显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特别是在示范朗读和解说文意时,教师必须十分动情和富于激情,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只
王泉根先生认为:“儿童文学本是写给有童心的人看的。”成人之所以愿意成为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因为“希望回归童心,从童心世界找回纯洁的精神与定力资源”。为什么成人能够从童心世界找回清纯的精神与定力资源呢?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童心映照的是一个纯洁的世界。“童心”,古语称为“赤子之心”,那是未经世俗污染过的心灵,所以它所映照的是一个清纯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如果要进入清纯的心灵境界,读一读儿童文学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