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各级层级合作的关系当中,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满足应用型和技能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构建。与此同时,实行“实务+教学+研究”导向下进行社会工作绩效评估,展现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培训计划。因此,转变原有的思想理念,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从目标、内容、平台的基础上,重构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模式。
关键词: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从一定程度上看,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初期的社会工作以贫困救济和慈善事业为主,并与宗教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从欧洲国家的实践性上看,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与国家的时代变迁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国家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服务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政企分离和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与职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第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从一定程度上看,社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与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的人群[1]。针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务实基础,从社工的视角,转变思想,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是政府系统实施的行政化社会工作认可度较低。定位管理方式上,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这样长久下去,社会工作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就出现了较大的矛盾性。第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当中缺少科学的理论支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价值理念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工作者行为的准则。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形象,就忽视了职业化教育的内容,造成课程体系处于失衡状态[2]。另外,基础课程占比较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职业化发展略显不足。第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实务能力操作环节欠缺。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不足,实务过程有限。
二、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强,并且其中的实验、实习内容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这个时候,地方性的政府部门需要与社会服务机构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实践实训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务和实验教学、专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习实践模式。在对“人”的关怀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素养,完善本土化的实施方式。吸收英、美、日等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式,(1)完善实验课程、实务课程和理论体系。定位目标,提高社区沟通性,创新项目社会,提高公关的灵活性,完善“实验+实务+理论课程实务活动”教学方式[4]。例如:心理咨询实验、手语、社工手语等。校外活动当中,如采取机构探访、社区观摩、实地考察等。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人际沟通技巧》、《社区矫正》等主要内容的学习[5]。自觉践行社工理念和社工价值观。
另外,序号实务体验平台,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优化核心课程设计,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例如:“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督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三、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培养目标方面
從目前的形势上看,现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短板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设计的时候,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在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例如:老龄化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使用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沟通性,增强适应性。
(二)培养内容方面
第一,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模式,第一,提高自身建设,形成本土化的特色知识体系建设,主要社会工作服务实务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合力。第二,需要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实务操作环境。在经验的积累当中,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实务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的总结不足,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培养平台方面
社会服务的工作专业性质,需要在培训的基础上,尽快的熟悉所在的服务社区与人群。在实务导向下,构建实践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管理机制等主要内容,发现差异性,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在“互联网+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平台上,增强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之间的有效沟通性,统筹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共同利益。
(四)实践分析
XX学院,首先,需要提高校地合作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力度。例如:播放一些图文并茂的社工宣传片与典型的案例,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引导社会,认识到服务对象,秉承公正、爱心、守信、奉献的精神,提高社会的认同感。并借助自身拥有的多种平台,志愿者服务社团等,进行丰富社工实践活动,弘扬自愿服务的精神,构建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其次,需要联系地方新政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数,构建 管理网络,展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最后,学校要充分发掘自身潜能。结合实际情况,实务培训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从全国范围看,到 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可以达到145万,中级 20 万,高级30万。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在“短平快”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完成“零距离就业”。实务导向不仅是学校的核心与灵魂,同时也是转型时期,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在实行“实务+教学+研究”导向下,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应用型和技能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新东,雷琪慧. 美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韦恩州立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 2015(04):111-112
[2] 王爱华. 英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99-100
[3] 李万发.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7(07):45-46
[4] 神克洋.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8):145-146
[5] 刘玥,谈俊忠.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地图学教学改革探索[J]. 知识经济. 2017(14):89-90
[6] 曾建辉. 编辑出版专业就业导向型教学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 2018(03):111-112
关键词: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从一定程度上看,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初期的社会工作以贫困救济和慈善事业为主,并与宗教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从欧洲国家的实践性上看,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与国家的时代变迁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国家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服务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政企分离和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与职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第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从一定程度上看,社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与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的人群[1]。针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务实基础,从社工的视角,转变思想,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是政府系统实施的行政化社会工作认可度较低。定位管理方式上,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这样长久下去,社会工作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就出现了较大的矛盾性。第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当中缺少科学的理论支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价值理念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工作者行为的准则。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形象,就忽视了职业化教育的内容,造成课程体系处于失衡状态[2]。另外,基础课程占比较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职业化发展略显不足。第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实务能力操作环节欠缺。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不足,实务过程有限。
二、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强,并且其中的实验、实习内容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这个时候,地方性的政府部门需要与社会服务机构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实践实训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务和实验教学、专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习实践模式。在对“人”的关怀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素养,完善本土化的实施方式。吸收英、美、日等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式,(1)完善实验课程、实务课程和理论体系。定位目标,提高社区沟通性,创新项目社会,提高公关的灵活性,完善“实验+实务+理论课程实务活动”教学方式[4]。例如:心理咨询实验、手语、社工手语等。校外活动当中,如采取机构探访、社区观摩、实地考察等。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人际沟通技巧》、《社区矫正》等主要内容的学习[5]。自觉践行社工理念和社工价值观。
另外,序号实务体验平台,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优化核心课程设计,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例如:“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督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三、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培养目标方面
從目前的形势上看,现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短板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设计的时候,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在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例如:老龄化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使用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沟通性,增强适应性。
(二)培养内容方面
第一,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模式,第一,提高自身建设,形成本土化的特色知识体系建设,主要社会工作服务实务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合力。第二,需要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实务操作环境。在经验的积累当中,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实务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的总结不足,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培养平台方面
社会服务的工作专业性质,需要在培训的基础上,尽快的熟悉所在的服务社区与人群。在实务导向下,构建实践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管理机制等主要内容,发现差异性,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在“互联网+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平台上,增强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之间的有效沟通性,统筹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共同利益。
(四)实践分析
XX学院,首先,需要提高校地合作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力度。例如:播放一些图文并茂的社工宣传片与典型的案例,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引导社会,认识到服务对象,秉承公正、爱心、守信、奉献的精神,提高社会的认同感。并借助自身拥有的多种平台,志愿者服务社团等,进行丰富社工实践活动,弘扬自愿服务的精神,构建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其次,需要联系地方新政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数,构建 管理网络,展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最后,学校要充分发掘自身潜能。结合实际情况,实务培训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从全国范围看,到 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可以达到145万,中级 20 万,高级30万。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实务导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在“短平快”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完成“零距离就业”。实务导向不仅是学校的核心与灵魂,同时也是转型时期,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在实行“实务+教学+研究”导向下,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应用型和技能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新东,雷琪慧. 美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韦恩州立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 2015(04):111-112
[2] 王爱华. 英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99-100
[3] 李万发.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7(07):45-46
[4] 神克洋.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8):145-146
[5] 刘玥,谈俊忠.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地图学教学改革探索[J]. 知识经济. 2017(14):89-90
[6] 曾建辉. 编辑出版专业就业导向型教学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 2018(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