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课本内涵 提升教学效率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本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挖历史课本内涵,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课本,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方面依次阐述如何深挖课本内涵,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本内涵;课堂效率;历史教学
   前段时间,某教师借我班上了一堂公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事后,学生一致要求我重上此课,理由是在这节公开课里,他们没记下任何笔记。
   细细回想起来,其实这堂课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精心准备,素材丰富,课件精致,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得到与会教师的肯定。但笔者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师始终用课件讲授,课外资料琳琅满目;学生始终看课件学习,不必动手记笔记。历史课本似乎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了。
   课本不再是唯一的课堂资源,课堂教学也不再拘泥于课本,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不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挖掘出丰富的课本内涵的前提下,就大量引入课外材料充塞课堂的做法,是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对新课程教材观的误读和曲解。
   历史课本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课本,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课本,充分挖掘课本丰富的内涵,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价值。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就历史教学如何深挖课本内涵、提升教学效率这一话题略陈管见,以期同行与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一、运用课本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题型以材料题居多,此类题型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线历史教师往往会舍近求远地通过引入大量课外材料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其实历史课本是中学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教授课本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本提供的历史史料进行思考的过程,即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的训练提升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构建有价值的知识体系。笔者在上“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课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上课伊始,先指导学生粗读教材,对教材进行画线分层次,通过分析、整合和归纳,梳理出本课的主干知识。如上图。
   其次,指导学生细研教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丰富知识框架,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拓展知识深度。以商业革命的分析为例子,见下图:
   最后,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纵横宏观把握教材,认识历史本质。标题的解读对学生认知知识非常重要。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该课时要抓住两个关键词:开辟航线、文明交往。前者主要是对事实的了解,后者则蕴含着对这一事实的评价。专题的解读对学生理解知识非常必要,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把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放在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的地位来纵深分析,就凸现出了这课的地位和价值。横向历史的对比对学生升华知识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探讨当时中西方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和此时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曙光共同推动西欧近代社会的到来。而此时的中国政治专制、经济落后、思想文化闭塞,导致当时的中国依然在传统社会徘徊。由此认识中西方的差距及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师生最终共建了如下的知识体系:
   教师和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构建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处理课本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的过程。师生互动而构建的历史知识网络,逻辑结构越简洁和清晰,逻辑关系越有效和紧密,学生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就会越强而有力,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就越高。
   二、运用课本提升学生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的素养
   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与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它是历史的灵魂,也是历史学科的必备素养之一。如果从多元史观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课无疑是顶好的素材。上课过程中,笔者通过PPT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史观的观点,如下图:
   教师: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史观来解读“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课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家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认识呢?
   生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生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生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生4: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引起西欧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这些地区的落后,导致他们的反抗。
   教师:大家再从美洲人培育的新物种传播世界各地的角度分析试试看。
   生5: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美洲人培育的新物种传播于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人们的生活。但烟草的过度使用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生6:刚才同学讲的烟草的过度使用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说明还可以从生态史观观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尤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新航路开辟,大家又可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7: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西欧思想文化的重大变化,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宗教神学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促进西欧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总结归纳。如下图。
   通过分析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启示:同一史实,史观不同,结论会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认识历史问题应把各种史观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还原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向性,最终使学生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运用课本落实学生研习史料的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对史料研习的具体表述为:“知道不同史料的类型及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注重探究历史,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本是落实学生研习史料能力最直接的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史料来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史料的类型以及区别它们的特点。笔者在上“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课时,展示课书中的新航路开辟图,引导学生把新航路开辟的概况用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之对比,凸显出地图史料的形象性和简洁性。让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中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原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准确地概括出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理解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的转化性。展示分散的世界文明图和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的图片,感知此类史料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运用课后材料阅读和思考题时,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师:同学们,从材料的形式看,这道试题包含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生1:《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救济图》是图片史料;其余是文字史料。
   教师:仔细观察《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救济图》,举例说明图片史料承载的历史价值。
   生2:图片中有三个人在竖立十字架,补充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
   生3:图中印第安人迎接远道而来的哥伦布一行时手捧糖浆、甘薯、玉米等食物,佐证了书本中讲述的原产于美洲的四种植物,起到图文互证的作用。
   生4:对比图片中印第安人温和热情的态度和哥伦布一行趾高气扬的举止,对比两种不同人种的穿着习惯,就预示着两种文明的交流和冲突不可避免。
   教师:如果从材料的亲疏关系看,该试题中包含哪些类型的史料?举例说明。
   生5:“他通过勤奋劳动行动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和“但换的东西如此之少,以致等于说根本就没做什么交易”这两段文字属于第一手史料。其余属于第二手史料。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第一手史料就是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或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他通过勤奋劳动行动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这句话来自哥伦布和西班牙女王签订的《圣塔菲协议》。“但换的东西如此之少,以致等于说根本就没做什么交易”来自哥伦布日记。因而它们都属于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的有关说法或者历史著作等。据材料可知其余文字来自塞埃莫里森的著作《哥伦布传》,因而是第二手史料。
   教师:据此分析第一手、二手史料在历史学科上的价值?
   生6:第一手史料证据直接,准确性、科学性、客观性强;第二手史料证据间接,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两者都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教师总结: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声音史料还是实物史料,无论哪种都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探求历史真相,需要参考不同的第一手史料,资料越多而又互相印证,越能反映历史事实。
   四、运用课本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提出的三大课程目标之一,既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难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要熏陶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涉及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了解、热爱、责任、理想,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方面主要面对学生自己,要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创新的态度;第三方面主要面对世界,要有广阔的胸怀、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成长烙印的记录,它应当成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具体的活动,而体验和反思是学生在活动中谋求情感升华和思想磨砺的必然途径。
   为达成“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笔者开展了活动课:“为哥伦布领航”(必修二学习与探究之三)。让学生分组协作体验哥伦布的航行,感悟哥伦布航行美洲留给我们精神遗产,体会勇气、科学知识、个人梦想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以下是一位同学的体会:
   一个人就是一部书。哥伦布这本厚重的书蕴涵着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哥伦布留给后人的财富之一是他执著的追求。出身低微的哥伦布,为了圆心中的梦,刻苦学习天文地理知识,锲而不舍地寻求支持,虽然屡求屡败,但屡败屡找。他曾多次横渡大西洋,航行期间遭遇的困境,都被他坚持不懈的追求克服,终使梦想成现实。
   哥伦布留给后人的财富之二是他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大多数人认为地球是方的时候,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他认定大西洋的对岸必定是东方大陆;在葡萄牙统治者认为向东走可以最近达到东方时,他却认为向西方出发达到东方最近。他勇闯茫茫未知大海,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发现新大陆,直到现在,哥伦布精神仍然是鼓舞我们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
   哥伦布留给后人的遗产之三是他的贡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纳入世界文明的大家庭宣告了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从此,人类世界摆脱了孤立封闭、蹒跚迟滞、单独进化的旧框架,形成了彼此交往、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世界历史。
   为了进一步落实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比当时中西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引导学生得出了明清之际中西航海事业盛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白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代中国的强大必须走向世界、走向海洋,再结合我国航母的成功研发、大批高性能战斗武器投入使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从“体验”这个层面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通过移情,烘托强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在对情感信念的反复体悟中,在对价值观念的多重审视中,将情感态度内化成价值观,并转化成自己的行动准则。
   综上所述,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面体,历史课本就是承载这个多面体的最常见的素材。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开发课本,多层次研究课本,把教材活化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素材、培养能力的工具、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这不仅是实施科学教材观的需要,也是实践真正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我结合自己对两者的研究与体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还给学生提问的权利;以教导学,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学以致用,使学生形成提问意识;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提问;教学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直指语
期刊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童趣体验,开创利于学生释放个性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无限想象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美术育人的目的。本文从“视觉对话、心理对话、个性对话”等方面阐述童趣体验式对话的意义,通过几个课例片段来分析教师深度理解教材、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成就师生一起体验童趣课堂的经历,让学生学会用不同艺术形式来表达自我,提高艺术素养。  关键词:想象力;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以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研究的加深,人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鉴于此,本文介绍了立足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原则,并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生发展;教学指导方案;小学数学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新课改施行以来,学生的个人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用好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阅读中思”,在自由、自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尽可能愉快地记住“精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启蒙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天天用“好书”营养自己,因为阅读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引导着学生思维的航船,支撑着学生人格的大山。  关键词:“阅”;“读”;母语  阅读,是我们触摸母
期刊
摘 要:我校的校企合作旨在让学校的办学符合航运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符合国际公约和法规要求,适应国际船员的市场需求。本文就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以国际海事标准培养航海人才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航海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为使学生从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等诸方面达到国际化人才标准,我校积极改革,开拓创新,依托航运企业,紧贴航运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教育、教学,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 要:班级期末发奖,事情普通,意义却不平凡。其可以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明确班风班纪,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期末,班主任自行设立奖项,学生被动得奖;第二步,开学初,师生商量设立奖项,学生与家长一起争取;第三步,开学初,师生在征求家长建议的基础上定好班规班约,学生努力积分,平时积分换零花钱,期末得奖状。  关键词:定班规;换零花钱;得奖状  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规范学生行
期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都有小小的遗憾。但班级少数几个孩子,不是小小的遗憾,而是大大的悲哀!在班级遭到嘲笑,他们自觉“抬不起头来”。  一、优秀仰面笑,落后遭嘲笑——少数孩子的悲哀  “周老师,我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一向爱亲近老师的袁翌洋兴奋地跑过来,抱着我说,眼睛放着光,很可爱!其他几个得了一百分的同学也蝴蝶似地飞过来,大声说“我也是!”“我
期刊
摘 要:随着一个新生命的呱呱坠地,我们的教育也便开始了。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善心。教师,可以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让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社会可以向孩子报道一些正面的事例,比如:一些贫困的孩子得到了别人的救济和帮助,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别人,让孩子理解善良是可以传递的。  关键词:善良教育;家庭;幼儿园;社会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个人的成绩和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它们似
期刊
摘 要: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验证、确信物理理论;把自身当作是研究对象,去设想感受的物理现象;借用同学的经验、感悟的激发自身的既有相关经历、产生相应感悟。   关键词:物理;日常生活经验;身临其境法;同伴互助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什么是”“怎么样了”等识记性知识,更关注事物自身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概念的形成,应用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就是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所作出的改变。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实际生活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地理学习是枯燥的、无趣的,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实践证明,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