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复习中深入尝试目标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ng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图形的对称》是初三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节课,是学生深入生活、审视数学美的数学内容.虽其概念是较抽象的,但应用甚广.在设计此课时,我收集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利用图形的对称进行设计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是主动还是被动?学生都动起来了吗?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了吗?学生喜上数学课不…带着问题,则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做出抉择,课堂改革需呼唤新理论,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知识技能领域等提高素质,全方位规范教学行为.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出了新阐释,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融合作了极高概括和总结,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主的教学体系.它有四阶段:①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单元、设计单元反馈矫正程序等,②目标教学:单元教学、形成性测验、反馈矫正、测验等.③最终评价:全部学完后,还要通过最终考试和评价.④教学模式:认定目标、观察调整、达标教学、反馈矫正和小结等.
  在本节课中,笔者制定了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体会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3)能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情感目标
  (1)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与讨论,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通过共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自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技能;
  (2)通过复习使学生达到运用对称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细节与结果
  学生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采用从相似概念的比较入手,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也比较相似.在复习过程中采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从而达到复习的总体目标.
  在复习图形对称的有关知识时,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目标是:(1)陈述性知识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即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和思考掌握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2)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的初步运用,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认识;(3)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区别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并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初步运用对称的思想进行设计时,笔者设立了目标:(1)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或点的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进行图案设计;(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合作与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目标时,笔者兼顾到学生各领域能力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笔者又兼顾到该知识技能的要求.笔者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两块同样的三角板成中心对称,试确定它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②由4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案.若再在这个图形的外面拼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有一条边在原图形的边上,使新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如何让新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呢?若使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呢?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主动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通过图形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为后面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在运用对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笔者设立了如下目标:(1)运用基本图形的对称性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品质;(3)帮助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课堂反馈和评价的设计方面来看,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例如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时,全班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地找出了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地进行纠正.
  四、案例评析
  运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时,笔者制订的目标是:(1)学生能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对称知识的回顾和复习;(2)通过实践与思考、合作与交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成率;(3)学生独立地解决目标中所规定的类型的问题,并掌握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4)学生作出归纳总结和自我测评.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把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要从双向互动向多维互动的方向发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与教学评价紧密相联,形成了以“目标→活动→调节→发展”为特征的教学体系.这种以反馈矫正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观是最符合现代教育本质的评价观.
其他文献
互联网对人类的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有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以及最新的学习理论的运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应合理运用网络多媒体、网络技术,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效果。  一、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寻找合适教学工具  1。Powerpoint  Powerpoint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软件,利用po
期刊
黑板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体工具,书写便捷、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明显。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黑板在教学中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是信息呈现的过程慢、信息量小,不能即时呈现各种图表,不能呈现动态画面,不能长期保存教学中在黑板上所书写的有用信息,会产生大量粉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等。交互白板进入课堂,使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传递形成多通道的网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五严”规定的实施,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所谓“数学学困生”,即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引导、促使每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教学的核心。针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解题。解题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思维能力的切入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要从实践、感悟、内化入手,让学生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验证和再认识。如果没有解题反思,学生数学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注重数学解题反思尤为重要。  一、解题反思利于教学拓展  数学解题过程可以被称之为采蘑菇现象。当人找到了第一个蘑菇之后一定会环顾四周是否有其他蘑菇。解
期刊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理概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性概念,这是直接反应事物,物质特性的概念,如质点、绝缘体、电场等,对于它们,大凡是通过定性语言表述,阐述它是什么。另一类是理性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含过程、现象)原理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如力、能、电场强度、电容等。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原教科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相比,绝大多数内容在知识结构、素材资源、知识呈现方式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旨在改变原教科书“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思想方法的渗透”等缺陷。本文以新教科书《物理1》(必修)第二章、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谈谈“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本节内容中的体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
期刊
在初中阶段,最短路径问题一直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纵观历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我们会发现这类问题不管怎么变,我们几乎都能从课本当中找到原型:“马喝水”问题和“造桥”问题(新人教版2013版教材P85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如果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从最短问题中提炼出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教会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解决起来定会游刃有。  一、“马喝
期刊
江苏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多、覆盖广,但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要想学好数学并达到高考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做好数学课堂笔记。那么记在何处?纸上?试卷上?本子上?时间长了,这些都容易被丢弃。稍微留意一下,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每页的一侧都留下一栏空白的地方,每页约三分之一的地方,除编者注的少量说明和图形外,还有很多空白。如果我们再稍稍留意或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有不少同学在课本的空白栏乱写乱画,有些同
期刊
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们先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在后面我们又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解每一个不等式,再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出所有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最后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找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我们也可以记住口诀在数轴上讨论:  第一类:同向大于取大于最大的;解集大于则原来同向大于.  第二类
期刊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会学习、会思考、会发现、能提出问题、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然而,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