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图形的对称》是初三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节课,是学生深入生活、审视数学美的数学内容.虽其概念是较抽象的,但应用甚广.在设计此课时,我收集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利用图形的对称进行设计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是主动还是被动?学生都动起来了吗?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了吗?学生喜上数学课不…带着问题,则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做出抉择,课堂改革需呼唤新理论,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知识技能领域等提高素质,全方位规范教学行为.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出了新阐释,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融合作了极高概括和总结,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主的教学体系.它有四阶段:①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单元、设计单元反馈矫正程序等,②目标教学:单元教学、形成性测验、反馈矫正、测验等.③最终评价:全部学完后,还要通过最终考试和评价.④教学模式:认定目标、观察调整、达标教学、反馈矫正和小结等.
在本节课中,笔者制定了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体会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3)能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情感目标
(1)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与讨论,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通过共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自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技能;
(2)通过复习使学生达到运用对称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细节与结果
学生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采用从相似概念的比较入手,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也比较相似.在复习过程中采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从而达到复习的总体目标.
在复习图形对称的有关知识时,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目标是:(1)陈述性知识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即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和思考掌握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2)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的初步运用,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认识;(3)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区别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并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初步运用对称的思想进行设计时,笔者设立了目标:(1)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或点的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进行图案设计;(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合作与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目标时,笔者兼顾到学生各领域能力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笔者又兼顾到该知识技能的要求.笔者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两块同样的三角板成中心对称,试确定它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②由4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案.若再在这个图形的外面拼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有一条边在原图形的边上,使新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如何让新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呢?若使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呢?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主动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通过图形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为后面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在运用对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笔者设立了如下目标:(1)运用基本图形的对称性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品质;(3)帮助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课堂反馈和评价的设计方面来看,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例如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时,全班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地找出了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地进行纠正.
四、案例评析
运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时,笔者制订的目标是:(1)学生能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对称知识的回顾和复习;(2)通过实践与思考、合作与交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成率;(3)学生独立地解决目标中所规定的类型的问题,并掌握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4)学生作出归纳总结和自我测评.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把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要从双向互动向多维互动的方向发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与教学评价紧密相联,形成了以“目标→活动→调节→发展”为特征的教学体系.这种以反馈矫正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观是最符合现代教育本质的评价观.
《图形的对称》是初三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节课,是学生深入生活、审视数学美的数学内容.虽其概念是较抽象的,但应用甚广.在设计此课时,我收集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利用图形的对称进行设计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是主动还是被动?学生都动起来了吗?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了吗?学生喜上数学课不…带着问题,则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做出抉择,课堂改革需呼唤新理论,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知识技能领域等提高素质,全方位规范教学行为.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出了新阐释,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融合作了极高概括和总结,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主的教学体系.它有四阶段:①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单元、设计单元反馈矫正程序等,②目标教学:单元教学、形成性测验、反馈矫正、测验等.③最终评价:全部学完后,还要通过最终考试和评价.④教学模式:认定目标、观察调整、达标教学、反馈矫正和小结等.
在本节课中,笔者制定了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体会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3)能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情感目标
(1)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与讨论,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通过共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自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技能;
(2)通过复习使学生达到运用对称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细节与结果
学生已经学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采用从相似概念的比较入手,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也比较相似.在复习过程中采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从而达到复习的总体目标.
在复习图形对称的有关知识时,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目标是:(1)陈述性知识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即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和思考掌握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2)通过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的初步运用,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认识;(3)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区别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并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初步运用对称的思想进行设计时,笔者设立了目标:(1)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或点的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进行图案设计;(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合作与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目标时,笔者兼顾到学生各领域能力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笔者又兼顾到该知识技能的要求.笔者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两块同样的三角板成中心对称,试确定它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②由4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案.若再在这个图形的外面拼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有一条边在原图形的边上,使新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如何让新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呢?若使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呢?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主动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通过图形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为后面运用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
在运用对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笔者设立了如下目标:(1)运用基本图形的对称性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品质;(3)帮助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课堂反馈和评价的设计方面来看,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例如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时,全班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地找出了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地进行纠正.
四、案例评析
运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时,笔者制订的目标是:(1)学生能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对称知识的回顾和复习;(2)通过实践与思考、合作与交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成率;(3)学生独立地解决目标中所规定的类型的问题,并掌握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4)学生作出归纳总结和自我测评.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把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要从双向互动向多维互动的方向发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实施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与教学评价紧密相联,形成了以“目标→活动→调节→发展”为特征的教学体系.这种以反馈矫正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观是最符合现代教育本质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