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义务基础教育应当承担起法治启蒙的责任。法治是我们生活的底线,中学生要健康成长,必然离不开对法治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公民是社会独立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中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刻不容缓,教师要加强对初中法治教育的研究,为早日实现全民知法、全民守法出一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来学习法律知识,这门课是一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人文课程。要想达到对初中生法治教育的目标,就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初中生的法治教育。
一、初中生法治素养培养的现状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教学方法还是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单纯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缺少必要的反思,无法将法治教育内容化为自身的法治意识,一旦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符合教学内容的事情,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甚至背弃,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目前初中生的法治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首先,学生欠缺必备的法律知识。许多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储备少,不熟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善于主动获取、应用法律知识,法治素养相对低下。其次,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学生缺少应有的法制观念,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成为不法侵害的对象,当面对意外和危险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向教师、家长、警方等求助,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后,学生的法律行为失范。许多学生在现实的家庭、社会和校园生活环境中,不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法有效地处理事情,无法明确辨识罪与非罪行为的区别。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的加强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由于信息闭塞,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少,他们获取法律知识、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整合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让他们能接触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增添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将教材中相关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合理归整,发掘其中的法治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深入研读,逐渐增长法律知识。例如,在“善用法律”教学时,教师设置问题:“遇到不法侵害时,你会利用什么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这样的问题,多数学生都会懂得利用诉讼的手段进行维权,但教材中只在“相关链接”栏目中展示出法律条款,并未对法律条款做出具体解析,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链接互联网,将网上关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条款内容的解读展现给学生们,恰当地补充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遇到侵害时,能依法通过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机构、国家法律救济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法制读物进行广泛阅读,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条件,精选法治信息,实施有益阅读,还可以通过收看法律相关的频道节目、影视剧、纪录片、讲座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丰富他们的法治认知。
2、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能有效拉近实践知识与道德法治知识内容的距离,结合不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起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典型生活案例来讲解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掌握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就“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抄写作业”行为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抄袭的不道德行为,或者列举社会考试中“考试抄袭”行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学生知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严重后果,明白侵犯作者原创知识成果这种违法行为是不可取的。教师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深层面的理解,探寻法律知识的内涵,学会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树立法治意识。
3、组织角色扮演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选取一些经典的案例,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以演说的形式讲述相关的法律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吸毒犯罪的案例,给学生指定几个角色让他们挑选,比如判官、原告、被告、辩护人、律师等,当他们挑选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部分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准备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在这方面的法律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能力,促使他们更好进行法律学习。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经典的话语记录下来,方便后期能够有针对地进行分类点评。由于每名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的能力有区别,因此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分类点评,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将他们在扮演中一些典型的话语在班级中进行重复,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赞美学生的作用,还帮助其他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角色扮演中语言表述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对教师重复的那些与法律的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爱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可以通过奖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在点评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他们进行言语赞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还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投入法律学习中,提升法律教学实践的质量。
三、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化培育学生法治素养任重道远,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学情出发,创新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法治教育趣味性,激励学生投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中,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初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崇高追求,促进他们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牛艳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 文存阅刊,2019(24):185.
[2] 王娟.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法治教育[J]. 新智慧,2019(14):5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来学习法律知识,这门课是一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人文课程。要想达到对初中生法治教育的目标,就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初中生的法治教育。
一、初中生法治素养培养的现状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教学方法还是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单纯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缺少必要的反思,无法将法治教育内容化为自身的法治意识,一旦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符合教学内容的事情,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甚至背弃,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目前初中生的法治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首先,学生欠缺必备的法律知识。许多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储备少,不熟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善于主动获取、应用法律知识,法治素养相对低下。其次,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学生缺少应有的法制观念,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成为不法侵害的对象,当面对意外和危险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向教师、家长、警方等求助,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后,学生的法律行为失范。许多学生在现实的家庭、社会和校园生活环境中,不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法有效地处理事情,无法明确辨识罪与非罪行为的区别。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的加强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由于信息闭塞,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少,他们获取法律知识、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整合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让他们能接触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增添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将教材中相关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合理归整,发掘其中的法治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深入研读,逐渐增长法律知识。例如,在“善用法律”教学时,教师设置问题:“遇到不法侵害时,你会利用什么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这样的问题,多数学生都会懂得利用诉讼的手段进行维权,但教材中只在“相关链接”栏目中展示出法律条款,并未对法律条款做出具体解析,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链接互联网,将网上关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条款内容的解读展现给学生们,恰当地补充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遇到侵害时,能依法通过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机构、国家法律救济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法制读物进行广泛阅读,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条件,精选法治信息,实施有益阅读,还可以通过收看法律相关的频道节目、影视剧、纪录片、讲座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丰富他们的法治认知。
2、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能有效拉近实践知识与道德法治知识内容的距离,结合不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起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典型生活案例来讲解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掌握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就“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抄写作业”行为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抄袭的不道德行为,或者列举社会考试中“考试抄袭”行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学生知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严重后果,明白侵犯作者原创知识成果这种违法行为是不可取的。教师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深层面的理解,探寻法律知识的内涵,学会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树立法治意识。
3、组织角色扮演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选取一些经典的案例,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以演说的形式讲述相关的法律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吸毒犯罪的案例,给学生指定几个角色让他们挑选,比如判官、原告、被告、辩护人、律师等,当他们挑选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部分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准备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在这方面的法律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能力,促使他们更好进行法律学习。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经典的话语记录下来,方便后期能够有针对地进行分类点评。由于每名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的能力有区别,因此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分类点评,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将他们在扮演中一些典型的话语在班级中进行重复,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赞美学生的作用,还帮助其他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角色扮演中语言表述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对教师重复的那些与法律的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爱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可以通过奖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在点评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他们进行言语赞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还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投入法律学习中,提升法律教学实践的质量。
三、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化培育学生法治素养任重道远,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学情出发,创新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法治教育趣味性,激励学生投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中,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初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崇高追求,促进他们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牛艳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 文存阅刊,2019(24):185.
[2] 王娟.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法治教育[J]. 新智慧,201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