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旅行,然后把那些凝固的建筑风景拍摄下来,这就是建筑设计师Mopp的生活爱好。Mopp说:“就像摄影师通过镜头看世界,建筑是我看世界的方式。”
Mopp是台北一家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分公司的建筑设计师。自毕业加入这家公司后,一待就是7年。随着职位的越升越高,他的工作性质不得不从Designer日益转变成Manager,离自己喜欢的单纯的设计工作越来越远。
“我开始明白,真实的职业没有办法真正完成自己在专业上的理想。”Mopp也曾经在一年前备受这种念头的折磨,直到在一个连续加班50个小时赶项目的夜晚,看到原本困得神情萎靡的同事惊呼一声拿起相机拍摄日出。自那之后,受到启发的Mopp也开始用照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从一开始刻意避开专业上的任何内容不谈,到开始通过建筑行记在专业理想和工作之间维持巧妙平衡,Mopp逐渐调整得快乐起来。现在,他最疯狂的时候甚至会利用午饭短暂的一个小时休息时光,买了面包,绕着公司去拍摄周围那些老弄堂。Mopp说,这个业余爱好能让他感觉和工作脱离,但似乎又离专业不远。“让我呼吸到了在职业之外的一点儿新鲜的空气,让我欢喜。”
因为要拍照,于是关注美好细节;因为关注细节成为习惯,于是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这不是一种发泄,不是一个象牙塔,不是一种积累,更不是专业理想的另一个出口,我更愿意把这看成是一场未知的心灵的旅行。”Mopp通过它,不断收获营养。
这个人是高迪。对我来说。
我想这一百年来,大概再没有哪个建筑师能像他一样如此受人瞩目地成为一座城市的旅游品牌,也再没有哪个建筑师的作品能够如此长久而持续地带给那么多不同年代的建筑门外汉们惊讶和神奇的感受。他的作品似乎永远能引起人们的赞叹和关注。这一百年来,时间的洗刷丝毫没有减退这些建筑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冲击度。那些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屋脊、烟囱、阳台和墙面如今依旧在地中海炽热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比任何业界的赞誉更能让一个建筑师感到欣慰的。可惜这些高迪死前从未享受到。他是建筑界的梵高——也不尽然——如今我们在任何关于美术史的书籍中都不可能跳过梵高,而即便在大学课本的建筑史中也读不到高迪。
几个月过去了,我仍旧无法清楚地描述出当我站在各亚细亚(Gracia)大街上面对巴特略公寓(Casa Batllo)时的心情。那时阳光照在由翠绿、明黄、绯红、紫罗兰等各色碎瓷镶拼而成的墙面上,反射出艳丽的光;造型类似于骷髅头骨的阳台给整个建筑增添了几许神秘的气氛。整个建筑外立面的处理一瞬间让我有种疑惑:我究竟是站在一个童话中仙女的城堡之前,还是一座恶魔的宫殿。
走进公寓,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猜测统统都是错误的,原来这里是深海。中庭的四周被海蓝色的瓷砖所覆盖,每一片瓷砖都做成四周隆起中间凹陷的形状,像是被海水常年冲刷的岩石表面。这些海蓝色的瓷砖以45度菱形铺砌,越往上颜色越浅,直到顶部覆盖整个中庭的鱼骨状天窗为止。天光透过天窗洒进中庭的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动画片里常见的阳光洒透深海的情形。
从童话城堡到海底水晶宫的转换就已经够让人惊异的了,所以你可以想见我沿着楼梯爬到顶楼露台,发现眼前又变出了巨型森林时的感受。所有的烟囱被高迪精心包装成蘑菇的形状。高高隆起的土黄色的屋脊像小土坡,也像巨大的爬行动物的背脊。背脊一侧,一个白色的洋葱高耸着,洋葱的顶端那个十字架的造型如今被昵称为“海洋之星”。
事实上,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无处不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奇特的空间和造型的变换。恐龙脊柱般的楼梯侧板,鲸鱼之吻般的壁炉,大腿骨般的柱子,叶子般的窗户……整个公寓从平面到立面没有一根线条是直的。从房间到走道,全是不规则曲线。伫立在如此众多的不可思议的设计中,你甚至有可能喘不过气。
从巴特略公寓走出来的时候,我可以想象高迪和巴塞罗那当时所面对的尴尬了——这样的建筑完全就是在挑战当时人们的审美极限嘛。这样大幅度地颠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知,颠覆几千年来建筑空间的几何感和秩序感,别说是在当时,就是在解构主义建筑已经见怪不怪的今天,也是够让人震撼的。更何况,高迪不仅拿出了设计,还找到了能信任他的业主,在巴塞罗那全城一致的侧目中将它付诸实现。这让我不由想起高迪的导师在递给他建筑师执业资格文件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我真不知道我是把这给了一个天才还是疯子”。
天才也许本来就是疯子。
这样让人兴奋的建筑如今再也不会有了。看看高迪创造出的那些室内外精巧的构件,如今精雕细琢的气质不再,满世界充斥着的只是建筑装配师和施工装配师而已。
就像著名的圣家堂——高迪的代表作,巴塞罗那市的标志——在高迪死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停地被一批号称高迪弟子的设计师们续着狗尾。如今的圣家堂与其赞美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最长久的工程,倒不如赞美说,正是在这座未完成的建筑上,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高迪的天才以及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当代续貂者的平庸和无力。看看高迪亲手设计并主持施工的耶稣诞生立面和在高迪死后设计施工完成的耶稣受难立面的差别吧。前者,追求极致的高迪完全没有留下一处未设计到的空白,立面上所有的人物雕像均用了真人倒模的技术进行施工操作,栩栩如生;而后者,粗劣的石材分面切割,贫瘠的装饰元素,完全没有灵气的构图布局,只一眼,便让我对建成后的圣家堂不再抱有任何期望。如果说建成的都是这样的立面风格的话,我甚至愿意它因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烂尾楼而停止建设。现在堆砌上去的不是高迪的建筑,它没有一点儿高迪建筑所应有的华美、精巧以及他那种对自然界近乎偏执的热爱——而这些恰恰是高迪建筑中散发出来的摄人的魅力。多盖一分,便是向世人多宣布一句“高迪已死”。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当代的建筑师,在大工业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诞生的建筑师,怎样也不会再拥有文艺复兴时代那份匠人的气质了。从米开朗基罗、帕拉迪奥以来那份穷全部心血来雕琢一件艺术品的精神在现代建筑轰轰烈烈展开以前,已做了个华丽的终结。高迪已死。那个时代的建筑精神已死。
当年这样的设计和建造精神是因工厂化建筑的兴起而被抛弃的。随着战后大批量建筑生产成为必需,这样的房屋建造成为时代的累赘。而现在当我们对一批一批不停重复建设的相同面貌的建筑物感到厌烦时,想重拾过去却再无可能。最终我们只有出没在一栋栋板着脸孔没有生气的或水泥或玻璃盒子里,吃着统一的垃圾食品,持续做着统一的垃圾建筑。而这时,高迪的魔幻、高迪的绚烂、高迪的不拘一格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饱尝了放弃的悲哀。
也许高迪早就洞悉了这一切。在现代建筑革命到来的前夕,他说“请远离我的建筑和思想”。我们远离了他的建筑和思想,结果是再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传承。他一生未娶,死前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雕琢上;他在巴塞罗那先后留下9座建筑,这也是他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那些生前被嘲笑和讽刺过的心血,如今每一座都是再也难以复制的珍宝。他一手浇灌出这座城市最美丽、最奇特、最有生命力的花朵,历经百年,从未凋落。而在这一刻,高迪,这位天才又疯狂的建筑师或许正在天堂的某处淡然地凝视转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原点的我们,以及他的建筑带给这座城市的一切。
这是他一个人的城市,他一个人的巴塞罗那。
Mopp是台北一家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分公司的建筑设计师。自毕业加入这家公司后,一待就是7年。随着职位的越升越高,他的工作性质不得不从Designer日益转变成Manager,离自己喜欢的单纯的设计工作越来越远。
“我开始明白,真实的职业没有办法真正完成自己在专业上的理想。”Mopp也曾经在一年前备受这种念头的折磨,直到在一个连续加班50个小时赶项目的夜晚,看到原本困得神情萎靡的同事惊呼一声拿起相机拍摄日出。自那之后,受到启发的Mopp也开始用照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从一开始刻意避开专业上的任何内容不谈,到开始通过建筑行记在专业理想和工作之间维持巧妙平衡,Mopp逐渐调整得快乐起来。现在,他最疯狂的时候甚至会利用午饭短暂的一个小时休息时光,买了面包,绕着公司去拍摄周围那些老弄堂。Mopp说,这个业余爱好能让他感觉和工作脱离,但似乎又离专业不远。“让我呼吸到了在职业之外的一点儿新鲜的空气,让我欢喜。”
因为要拍照,于是关注美好细节;因为关注细节成为习惯,于是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这不是一种发泄,不是一个象牙塔,不是一种积累,更不是专业理想的另一个出口,我更愿意把这看成是一场未知的心灵的旅行。”Mopp通过它,不断收获营养。
这个人是高迪。对我来说。
我想这一百年来,大概再没有哪个建筑师能像他一样如此受人瞩目地成为一座城市的旅游品牌,也再没有哪个建筑师的作品能够如此长久而持续地带给那么多不同年代的建筑门外汉们惊讶和神奇的感受。他的作品似乎永远能引起人们的赞叹和关注。这一百年来,时间的洗刷丝毫没有减退这些建筑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冲击度。那些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屋脊、烟囱、阳台和墙面如今依旧在地中海炽热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比任何业界的赞誉更能让一个建筑师感到欣慰的。可惜这些高迪死前从未享受到。他是建筑界的梵高——也不尽然——如今我们在任何关于美术史的书籍中都不可能跳过梵高,而即便在大学课本的建筑史中也读不到高迪。
几个月过去了,我仍旧无法清楚地描述出当我站在各亚细亚(Gracia)大街上面对巴特略公寓(Casa Batllo)时的心情。那时阳光照在由翠绿、明黄、绯红、紫罗兰等各色碎瓷镶拼而成的墙面上,反射出艳丽的光;造型类似于骷髅头骨的阳台给整个建筑增添了几许神秘的气氛。整个建筑外立面的处理一瞬间让我有种疑惑:我究竟是站在一个童话中仙女的城堡之前,还是一座恶魔的宫殿。
走进公寓,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猜测统统都是错误的,原来这里是深海。中庭的四周被海蓝色的瓷砖所覆盖,每一片瓷砖都做成四周隆起中间凹陷的形状,像是被海水常年冲刷的岩石表面。这些海蓝色的瓷砖以45度菱形铺砌,越往上颜色越浅,直到顶部覆盖整个中庭的鱼骨状天窗为止。天光透过天窗洒进中庭的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动画片里常见的阳光洒透深海的情形。
从童话城堡到海底水晶宫的转换就已经够让人惊异的了,所以你可以想见我沿着楼梯爬到顶楼露台,发现眼前又变出了巨型森林时的感受。所有的烟囱被高迪精心包装成蘑菇的形状。高高隆起的土黄色的屋脊像小土坡,也像巨大的爬行动物的背脊。背脊一侧,一个白色的洋葱高耸着,洋葱的顶端那个十字架的造型如今被昵称为“海洋之星”。
事实上,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无处不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奇特的空间和造型的变换。恐龙脊柱般的楼梯侧板,鲸鱼之吻般的壁炉,大腿骨般的柱子,叶子般的窗户……整个公寓从平面到立面没有一根线条是直的。从房间到走道,全是不规则曲线。伫立在如此众多的不可思议的设计中,你甚至有可能喘不过气。
从巴特略公寓走出来的时候,我可以想象高迪和巴塞罗那当时所面对的尴尬了——这样的建筑完全就是在挑战当时人们的审美极限嘛。这样大幅度地颠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知,颠覆几千年来建筑空间的几何感和秩序感,别说是在当时,就是在解构主义建筑已经见怪不怪的今天,也是够让人震撼的。更何况,高迪不仅拿出了设计,还找到了能信任他的业主,在巴塞罗那全城一致的侧目中将它付诸实现。这让我不由想起高迪的导师在递给他建筑师执业资格文件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我真不知道我是把这给了一个天才还是疯子”。
天才也许本来就是疯子。
这样让人兴奋的建筑如今再也不会有了。看看高迪创造出的那些室内外精巧的构件,如今精雕细琢的气质不再,满世界充斥着的只是建筑装配师和施工装配师而已。
就像著名的圣家堂——高迪的代表作,巴塞罗那市的标志——在高迪死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停地被一批号称高迪弟子的设计师们续着狗尾。如今的圣家堂与其赞美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最长久的工程,倒不如赞美说,正是在这座未完成的建筑上,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高迪的天才以及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当代续貂者的平庸和无力。看看高迪亲手设计并主持施工的耶稣诞生立面和在高迪死后设计施工完成的耶稣受难立面的差别吧。前者,追求极致的高迪完全没有留下一处未设计到的空白,立面上所有的人物雕像均用了真人倒模的技术进行施工操作,栩栩如生;而后者,粗劣的石材分面切割,贫瘠的装饰元素,完全没有灵气的构图布局,只一眼,便让我对建成后的圣家堂不再抱有任何期望。如果说建成的都是这样的立面风格的话,我甚至愿意它因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烂尾楼而停止建设。现在堆砌上去的不是高迪的建筑,它没有一点儿高迪建筑所应有的华美、精巧以及他那种对自然界近乎偏执的热爱——而这些恰恰是高迪建筑中散发出来的摄人的魅力。多盖一分,便是向世人多宣布一句“高迪已死”。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当代的建筑师,在大工业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诞生的建筑师,怎样也不会再拥有文艺复兴时代那份匠人的气质了。从米开朗基罗、帕拉迪奥以来那份穷全部心血来雕琢一件艺术品的精神在现代建筑轰轰烈烈展开以前,已做了个华丽的终结。高迪已死。那个时代的建筑精神已死。
当年这样的设计和建造精神是因工厂化建筑的兴起而被抛弃的。随着战后大批量建筑生产成为必需,这样的房屋建造成为时代的累赘。而现在当我们对一批一批不停重复建设的相同面貌的建筑物感到厌烦时,想重拾过去却再无可能。最终我们只有出没在一栋栋板着脸孔没有生气的或水泥或玻璃盒子里,吃着统一的垃圾食品,持续做着统一的垃圾建筑。而这时,高迪的魔幻、高迪的绚烂、高迪的不拘一格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饱尝了放弃的悲哀。
也许高迪早就洞悉了这一切。在现代建筑革命到来的前夕,他说“请远离我的建筑和思想”。我们远离了他的建筑和思想,结果是再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传承。他一生未娶,死前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雕琢上;他在巴塞罗那先后留下9座建筑,这也是他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那些生前被嘲笑和讽刺过的心血,如今每一座都是再也难以复制的珍宝。他一手浇灌出这座城市最美丽、最奇特、最有生命力的花朵,历经百年,从未凋落。而在这一刻,高迪,这位天才又疯狂的建筑师或许正在天堂的某处淡然地凝视转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原点的我们,以及他的建筑带给这座城市的一切。
这是他一个人的城市,他一个人的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