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它讲究精细、重点、思路、快速、便捷这么几个要点,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革,全国各高职院校的生源正在逐步增加,这种状态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出现匮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语;应用分析
微课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从口语表达到手工制作,以及户外体育项目都有所涉及,而微课模式正是因为教学时间短,教学效率高的特点而运用在中职英语中,中职英语学科具有相当高的基础性,微课模式在中职英语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语法,单词和作文等的重难点总结上。笔者将从“微课”为视角,具体分析中职英语在微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如何理解“微课”
(1)微课的含义
“微课”通常都被应运到专业学科的具体讲解中,它主要以视频形式来对学科某个章节的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进行总结和详细讲解,它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最普通的表现方式就是利用纸笔进行讲解,通过视频录制完成对公众的呈现。简而言之“微课”就是以视频设施为载体,进行学科内容的精心录制并呈现,为达到在短时间内拥有最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2)微课在中职英语中的体现
中职英语的教学综合性较强,主要以教学过程中英语词汇量的掌握以及简单口语表达为主要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口语。因为教育体制的革新,教育也适应着新的环境开启了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微课模式。微课模式具体应运在中职英语中,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中难点的记忆,将学生记忆库中的资料进行了规整,中职学生不同于重点高中的教学体制,中职学生对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就更需要通过微课模式来体现[1]。
二、对微课教学与中职英语教学相互融合的探讨
(1)中职英语相关教材的选择
文章开始我们指出微课的特点,由于微课受时间限制,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对微课的呈现进行严格把控,中职英语的教材内容繁多,利用微课可以将把他们分类,在此环节上,要求老师能够具有快捷的思维模式进行数据的精确分析和挑选。拿中职教材来讲,某个章节设计到日常打招呼用语,在微课的思维模式下,教师应该根据章节挑选对学生用途最大的知识点来设计微课的课程。相对于传统的中职教学,一堂课涉及到的知識点多且杂乱,不能达到重点教学的目的,而且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课堂主要内容,在无法达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微课就具有主题突出,知识点明确的优点。结合上述说明,老师对微课录制的最大前提就是拥有良好的教材选择能力。
(2)对课程进行特色设计
一堂好的英语微课,需要教师对板块进行完美设计,2018年1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组织了60余名老师进行微课试讲,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通过PPT,动画以及特色视频的综合对各自学科进行了精彩的演示,由此可见微课对课程板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中职英语的微课制作需要预先准备教案,将相关内容进行挑选和分类是板块设计的基础,专业教师在进行设计课程时还应该注意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和存储控制,微课的时间一般会控制在5—8分钟左右,因此课程板块要根据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实用语法和交流语句设计成情景交流的单独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可以设计对话语气和表情来完成相关的案例事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记忆,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某个重点英语单词作为引导,进行词句相互融入,最后再将语句结合到情景交流中得以完善,达到每一个板块都有各自教学用途的微课设计[2]。
(3)对课程的呈现进行合理的策划
中职英语的学习模式以英语语法和词汇为基础,着重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需要听、读、识、写融会贯通,单纯的识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能将中职英语的学习性质变成死学,在实际考核中不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考核的目标。合理利用微课的模式可以将中职英语的知识点活灵活现,也能根据教材重点展示的内容,将微课视频的最终呈现内容赋予立体感和色彩感。我们说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最终知识呈现,视频制作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元素控制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整合编排的过程,那么英语学科要在此基础上呈现就必须符合课程需要,进行综合展示。此外,英语课程的呈现还应该注重网络拓展,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英语课程的微课呈现就应该及时创新,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职业英语的教育模式进行最大的完善[3]。
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便,也创新了新一代中职英语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行业改革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教育逐渐新起,微课属于其中之一,但带来的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纵观历史,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的弊端日益显现,而微课模式下的中职英语教育即将弥补这一弊端引领教育行业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朱世恒.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7,51(12):73.
[2]吴海荣.微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及设计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26):42-43.
[3]金婕.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0):207-208.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语;应用分析
微课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从口语表达到手工制作,以及户外体育项目都有所涉及,而微课模式正是因为教学时间短,教学效率高的特点而运用在中职英语中,中职英语学科具有相当高的基础性,微课模式在中职英语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语法,单词和作文等的重难点总结上。笔者将从“微课”为视角,具体分析中职英语在微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如何理解“微课”
(1)微课的含义
“微课”通常都被应运到专业学科的具体讲解中,它主要以视频形式来对学科某个章节的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进行总结和详细讲解,它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最普通的表现方式就是利用纸笔进行讲解,通过视频录制完成对公众的呈现。简而言之“微课”就是以视频设施为载体,进行学科内容的精心录制并呈现,为达到在短时间内拥有最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2)微课在中职英语中的体现
中职英语的教学综合性较强,主要以教学过程中英语词汇量的掌握以及简单口语表达为主要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口语。因为教育体制的革新,教育也适应着新的环境开启了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微课模式。微课模式具体应运在中职英语中,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中难点的记忆,将学生记忆库中的资料进行了规整,中职学生不同于重点高中的教学体制,中职学生对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方法就更需要通过微课模式来体现[1]。
二、对微课教学与中职英语教学相互融合的探讨
(1)中职英语相关教材的选择
文章开始我们指出微课的特点,由于微课受时间限制,在此基础上需要我们对微课的呈现进行严格把控,中职英语的教材内容繁多,利用微课可以将把他们分类,在此环节上,要求老师能够具有快捷的思维模式进行数据的精确分析和挑选。拿中职教材来讲,某个章节设计到日常打招呼用语,在微课的思维模式下,教师应该根据章节挑选对学生用途最大的知识点来设计微课的课程。相对于传统的中职教学,一堂课涉及到的知識点多且杂乱,不能达到重点教学的目的,而且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课堂主要内容,在无法达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微课就具有主题突出,知识点明确的优点。结合上述说明,老师对微课录制的最大前提就是拥有良好的教材选择能力。
(2)对课程进行特色设计
一堂好的英语微课,需要教师对板块进行完美设计,2018年1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组织了60余名老师进行微课试讲,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通过PPT,动画以及特色视频的综合对各自学科进行了精彩的演示,由此可见微课对课程板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中职英语的微课制作需要预先准备教案,将相关内容进行挑选和分类是板块设计的基础,专业教师在进行设计课程时还应该注意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和存储控制,微课的时间一般会控制在5—8分钟左右,因此课程板块要根据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实用语法和交流语句设计成情景交流的单独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可以设计对话语气和表情来完成相关的案例事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记忆,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某个重点英语单词作为引导,进行词句相互融入,最后再将语句结合到情景交流中得以完善,达到每一个板块都有各自教学用途的微课设计[2]。
(3)对课程的呈现进行合理的策划
中职英语的学习模式以英语语法和词汇为基础,着重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需要听、读、识、写融会贯通,单纯的识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能将中职英语的学习性质变成死学,在实际考核中不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考核的目标。合理利用微课的模式可以将中职英语的知识点活灵活现,也能根据教材重点展示的内容,将微课视频的最终呈现内容赋予立体感和色彩感。我们说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最终知识呈现,视频制作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元素控制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整合编排的过程,那么英语学科要在此基础上呈现就必须符合课程需要,进行综合展示。此外,英语课程的呈现还应该注重网络拓展,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英语课程的微课呈现就应该及时创新,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职业英语的教育模式进行最大的完善[3]。
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便,也创新了新一代中职英语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行业改革以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教育逐渐新起,微课属于其中之一,但带来的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纵观历史,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的弊端日益显现,而微课模式下的中职英语教育即将弥补这一弊端引领教育行业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朱世恒.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7,51(12):73.
[2]吴海荣.微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及设计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26):42-43.
[3]金婕.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0):207-208.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