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化心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与医疗空间的结合,是当代艺术空间转向的必然趋势。医疗空间的功能属性决定了自身必然会成为视觉体验和交流的场所所在。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环境的逐步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特别是视觉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医院建设重要议题之一;现代医院发展壮大越来越依靠自身文化作为推动力,适宜的行业文化和精湛的技术成为医院发展的灵魂与动力之源;同时,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不仅是卫生行业的自身需要,也是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接。
  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医院的空间环境。
  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影响下,医院空间环境的内涵和品质,越来越依赖于空间视觉呈现和营造,空间视觉文化已成为医院空间品质与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当代视觉审美体验的角度来看,空间视觉艺术形象已成为医院形象和医院文化打造的突破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视觉文化随着艺术与公共空间结合程度的日益紧密,已经从艺术在空间中的实验走向了艺术与空间的互生共发。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在当代日常化和生活化价值、意义的重塑下,促使各类都市公共空间的呈现,在视觉层面上越来越依赖于艺术的形式和手段。因此,以健康和医护为主导的医院空间,在人本和人道关怀的主旨下,也在空间视觉的形式和意义营造上,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拓展和社会职责的发挥提供了大量载体和时机。
  从国际范围来看,近20年来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医院空间营造和艺术的结合上,已经做出了诸多优秀的案例和尝试。(图1-3)
  实际上,在医疗中运用艺术的手段和做法,自古以来就已有很多探索。在远古时代,人类就以艺术的形式探寻生命的起源,如在古埃及时期,埃及的长老、医生就把音乐艺术比作心灵的药物,通常把歌曲治疗作为医学活动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末,在欧洲大陆掀起的“道德治疗”热潮,将艺术直接作为治疗的手段。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兴起,该学派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鼓励病人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心像和梦境记录下来,以辅助治疗。194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开创了艺术教育与治疗的新模式。1949年,美国精神病医生纳姆·博格,将艺术作为独立治疗模式,并发展出“艺术治疗的动力模式”。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在1964年成立艺术治疗协会,标志着英国艺术治疗进入专业化、普及化阶段。1997年,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成立,主张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造过程,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治疗。至此,以艺术与医疗手段的结合来完成对人体的当代健康构建,已经极大地促进和生发了艺术与医疗空间的高度结合。
  在当代艺术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与多元化创造的今天,如何通过对空间艺术的营造,来达到和实现以环境营造出对患者的关爱,并以视觉来激发情志的通达,实现以情境触动心灵的目的,成为当代医疗空间艺术自律性的要求和艺术社会功能实现的目标。
  人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人必须从自然界开始他的生活和思维。”医院环境作为对患者健康成长关爱与呵护的主导医疗空间,对于患者的健康成长有着全面而直观的影响。
  空间环境的视觉营造,决定着医院的品质和内涵;造型的方式展现和寓意,体现出医院的关怀和关爱。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阐述视觉与情志时说:“距离感官最近的感觉反应最迅速,这就是视觉,是所有感觉的首领。”而对于视觉情景和心灵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曾论述道:“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所以,医院空间艺术以至空间美感的营造,应特别注重和追求视觉艺术载体升华为人性乃至与心灵之交流,从而达到一种高度的空间情景身心体验,此种体验可拉近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的距离,继而进一步释放出内心情感,促成交流。
  因此我们说,医院文化内涵追求是医院空间视觉环境建设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尤其是随着当代艺术走向跨界、跨学科的多元整合,视觉形态内涵的多元性、丰富性、延展性、包容性为医院视觉环境营造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良好的视觉文化环境将有助于增添医院独特的意象和亲和力,唤起精神与思想的共鸣,启迪丰富且无限的想象与智慧,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促进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实现人文医院、品质医院、智慧医院的目标追求。
  对于公共艺术与医院空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图4的分析中,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對于公共艺术在医院空间的融入路径和功能而言,对外,公共艺术可以塑造医院形象,营造空间环境,使得医院外显的环境变得更加醒目、突出:对内,公共艺术可以充实医院空间文化内涵,塑造人文环境,让内在的隐性的文化因素由不可见变得可见;由外而内的充分营造,将促使公共艺术实现医院空间品质的打造,彰显医院医疗技术与环境的特色,营造出活泼、健康的空间情境,体现出医院环境如家般的呵护与温暖。
  在医院医疗环境建设走向和关注视觉文化营造的趋势中,杭州市儿童医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公共艺术整体营造理念,全方位提升医院文化建设。
  该医院立足于自身江南地域特色,紧扣儿童心理和成长特点,期望通过艺术,介入杭州市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以特色化和典型性为原则,以当代艺术的多元形态和理念,塑造儿童医院文化品质和形象特色。该医院委托专业设计团队,通过对医疗空间的整体把握。以及对空间的属性、功能、尺度、节奏等符合儿童关爱的主题的艺术创作理念,运用当代艺术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思维,通过人文性、生态性、地域性的艺术手法,强调造型和色彩的独属,突出儿童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情景营造和氛围打造,缔造了充满人性关怀和精神共鸣的诗性空间,设计出亲切、温馨、自由的如家公共环境。从医院门诊入口、进入候诊大厅,延伸到就诊科室,一直到入住病房入住,实现了空间整体性的艺术营造,以鲜明的空间形态打造出了国内一流的人文化、艺术化、特色化的儿童主题性文化医院空间,为当代儿童医院空间建设的理念和营造方式,做出了前瞻性的探索,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与医疗空间的拓展和融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案例。   设计团队立足于以当代艺术视觉多维体验与空间结合的创作理念,依据杭州市儿童医院的特点和特性,确立了以鲜明的主题引导和贯穿所有整体空间的创作路径,提出了《生命·成长》主题,作为艺术空间融入的整体主旨。主题具体构成见(图5)。
  《生命·成长》作为整个空间营造的主题,是对杭州市儿童医院自身特色的具体回应。在设计逻辑上,围绕地域化、当代化、视觉化的视觉呈现原则,如何以空间艺术展现和体现出杭州的地域意蕴和文化脉缘,如何以极具表现力的造型形态融入和激活整个空间,如何通过合乎儿童认知特点的视觉造型,体现出空间的特色和功能?设计团队依据总主题《生命·成长》从生命演变和呵护的设计目标中按照生命成长历程又细化为“新生”“成长”和“蝶化”3个子主题。
  《成长》主题是总主题中的核心主题。《成长》主题既表示前来医院就诊儿童的生命状态,也预示杭州市儿童医院的初步建立和投入使用(建设空间为原来杭州市第六医院搬迁后的重新改造);“新生”主题的具体表现题材,是通过杭州市儿童医院的代言卡通形象——“潭潭”和蝴蝶幼虫展现出来。本设计方案之所以选择“蝴蝶”这一主题,作为整体空间的引导形象,是基于对杭州地域脉缘和生态特点以及儿童成长特性的提炼。意在利用以蝴蝶从幼虫到做茧,到破茧,到成虫展翅而飞的演化过程,寓意出儿童人生成长的轨迹。所以,在3个分主题的设置中,又确立一个表现辅助和助增儿童健康成长主题的“传统”认知主题。这一主题则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述——通过传统生命探索中的《十二生肖》和自然界树冠的视觉形态当代化处理体现出来。在这些主题的设置中,通过蝴蝶出生——幼虫——成长的生命发展轨迹和脉络,表现出儿童茁壮成长的过程,最后以“蝶化”主题结尾,寓意了经过儿童医院健康护理的全部过程后,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个体儿童,从幼童小成长为少年,最终在这里变得身强力壮,从这里破茧成蝶,展翅而飞。
  因此,设计团队以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手法确立了鲜明独特的艺术主题和形式,营造出整体空间积极、健康、活力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为原本令儿童紧张的医疗空间,变得可亲可近,以最大程度的儿童视觉元素,把他们吸引到这里,并乐于融入到其中,从而发挥出了医院空间为儿童创造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共同发展的良好视觉效果。
  在艺术主题的空间布局上,艺术表现的具体形态依照现场的硬装条件和医疗路线设定。具体主题点位布局确立为(图6)
  杭州市儿童医院空间艺术的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医疗大厅方案——《新生》主题
  《新生》主题采用了当代新型有机材料与数字互动媒体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儿童医院的卡通人物形象——“潭潭”,进行了立体化处理,造型风格以活泼开朗和充满生机的视觉形态,体现了儿童世界的乐观与活力(图7)。
  该主题的设计特点在于对就诊大厅楼体回旋空间的巧妙利用,采用具象的艺术手法表现,运用立体视觉语言,将活泼可爱的“潭潭”形象呈现于医院入口大厅内右侧楼体上行空间外侧(图8)。依托楼梯回旋空间进行安装,巧妙结合楼梯的空间结构,既呈现了“潭潭”的独立艺术造型,又恰当地遮掩了呆板的楼梯结构,实现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样既实现了医疗大厅对儿童的吸引,又可以快速疏散人群的流动。
  同时,《新生》造型,以静态造型与互动装置相结合,内部采用互动发声装置,每一个儿童可以在艺术造型面前与其互动和对话,增强了就诊大厅的空间活力与趣味感。
  方案完成以后,本主题以“潭潭”的欢笑与开朗造型,感染着大厅的整体氛围,既增强了儿童医院的儿童专题空间属性特色,又削弱了医院本身带给孩子们的心理紧张与就诊压力。
  二、医疗大厅方案——《成长·毛毛虫》主题
  本方案以毛毛虫为创作原型,通过对毛毛虫自然生态形象和成长过程的提炼与抽离,运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拟人、可爱的卡通形态。(图9)
  在现场安装中,以毛毛虫固有的立体形态特征与医院入口大厅内左侧就诊楼梯护栏相结合(图10)。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起到了挡护作用,又起到了视觉引导作用。醒目的毛毛虫形象既呈现出了儿童医院的空间属性特色,又巧妙地遮掩了楼梯的呆板结构,寓意着儿童成长的每一步足迹,都离不开健康的管理和关爱。连续的造型形象寓意儿童成长过程中实现步步升高的良好愿望;本方案为楼梯通行空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有力渲染了空间轻松、愉悦的氛围,实现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
  三、大厅方案三——《成长·蝶化》主题
  《蝶化》主题造型以“化茧成蝶”为主线。本方案设计寓意就诊儿童在经过医院的健康护理后,茁壮成长,展翅飞翔。蝴蝶丰富多彩的自然形态和色彩,传达给人们无限的绚麗想象,激发出儿童内心世界潜在的积极明朗、勇敢向上的感受(图11)。
  “蝴蝶”造型采用具象艺术手法,以悬垂方式与医院入口大厅的顶部空间结合(图12)。作品以大体量的形态呈现出自由飞翔状态,其多彩的翅膀斑纹既渲染着医院大厅的童话般的世界,又仿佛以巨大的臂膀守护着儿童。造型自然奇幻,加以阳光的投射和变化,产生了神秘的色彩转换效果。
  本方案材料选用当代新型彩色有机材料,色彩处理以透明方式呈现,与上方天光相互映衬,在大厅内部形成多彩光线折射,将大厅营造成为梦幻多变的彩光世界。
  四、候诊区走廊方案——《生命·十二生肖》主题
  候诊区方案设计以《十二生肖》为主题,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中国传统生命观的活化和再利用(图13)。本方案对传统《十二生肖》造型形象运用了正负形态转换的表现方式,进行重构和重组,吸纳当代艺术中构成手法和色彩表现力,呈现出一种合乎当代视觉图形感知和认知特点的空间处理效果。
  本方案设计采取意象表现方式,以色彩和图像正负形态相叠的认知建构为追求,设计出色彩丰富、绚丽的视觉效果,并选用当代新型的有机材料进行制作和呈现,把浑厚的生肖动物造型形态与多变的视觉认知融为一体,有效地重塑和活化了呆板无趣的候诊空间,为就诊儿童创设了随处可见、可观、可思的视觉形象(图14)。就诊儿童通过对十二生肖形象的寻找,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与自己的属相相应的对象,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在观看中,观察和体验周边活泼可爱、醒目亲切的艺术氛围。透过对丰富色彩和通透造型的认知过程,增添了对视觉的知识建构和候诊的乐趣,让乏味的候诊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五、健康管理中心方案——《森林之歌》主题
  杭州市儿童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属于国内较早设置的专门医疗服务机构。设计团队围绕健康管理中心的功能和空间布局,设计了体现和反映生命总主题的以森林生灵为内容的5个子主题,分别是《森林成长》《森林精灵》《森林乐园》《森林大会》《森林之歌》(图15)。
  其中,核心主题为《森林之歌》。《森林之歌》的设计是以丰富活泼、欢快跳跃的各类鸟儿为题材,通过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欢快起舞的群鸟形态,表现出生命的无限活力(图15)。
  本方案作品吸收当代装置艺术手法,展示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塑造出了动物和森林和谐共生的生态交响曲(图16)。儿童穿行其中,可以观赏和触摸鸟之百态,各色各异,或动、或驻、或鸣、或憩、或展、或聚……那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小生灵已经在此恭候多时,用它们活泼健康、生机勃勃的形态展示在候诊区域。(图17),作品的主题也预示着孩子们将会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去,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歌唱。
  杭州市儿童医院作为国内首家引入公共艺术观念和形式所进行的空间文化和环境建设案例,探索出了成功的创作和建设路径。该项目完成之后,社会反响强烈,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好评。概括起来,本次建设案例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作和建设经验:
  1.敢于创新和突破,敢于发挥专业和行业的引领作用。
  杭州政府主管部门、儿童医院、设计团队、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项目进程,并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各方面保障。杭州市儿童医院引入公共艺术理念整体营造对空间进行整体营造,以艺术重铸和激活医院环境空间,得到政府管理方和儿童医院建设方的高度信任与全力配合。
  2.艺术主导,积极配合。
  杭州市儿童医院公共艺术采用整体设计分步骤、分时序建设方法,既保证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又促进了整体建设顺利有效推进。以整体设计和分步推进杭州市儿童医院公共艺术建设,以儿童的感受和体验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特色,结合医院文化,进行全方位营造,体现当代医疗发展的品质化、人文化需求。
  3.关注儿童心理,彰显人文内涵。
  杭州市兒童医院公共艺术整体营造大胆、夸张,成为中国儿童医院空间视觉形象建设创新和突破的范例。每一个来到儿童医院的人都会感到意外和惊喜,并对空间中充满创意的艺术造型印象深刻。杭州市儿童医院每一件锐意创新、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都是根据现状空间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具有特色性、独属性和不可复制x性。其中公共艺术形态丰富且维度多元,既有附属于墙面单一角度观赏的平面造型,又有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观看的三维造型。二维造型与三维造型的结合为空间增添无限活力和想象力,丰富了观者的视觉感受和体验。
  4.以当代的多维造型重塑空间精神。
  杭州市儿童医院公共艺术色彩运用丰富、多元,鲜快、明亮的色彩均提取自杭州独有的山、水、人文风光,并结合儿童心理研究,合理有效地与艺术造型有机结合,营造出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空间氛围。在设计中融入声、光、电多种艺术呈现媒介,营造出可观、可听、可品、可感的艺术互动与体验空间。
  5.关注环保,追求品质。
  杭州市儿童医院公共艺术作品均采用达到国家标准的各类创新、环保型材料,既与科技发展与进步结合,又兼顾儿童医院空间健康与环保要求。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按照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严格执行,“精益求精,铸就品质”的信念始终贯彻于日常工作的每一环节。
  杭州市儿童医院空间环境主题设计,以艺术的多元表现,实现和打造了诗意的空间,塑造出了形、色、质、律、韵多元要素兼备的丰富视觉体验,营造出了安全、稳定、温馨、舒适、轻松的如家氛围,为医疗空间环境中注入了艺术活力和审美特质,成为以艺术促发儿童成长和实现社会关爱的成功果案例。
其他文献
对话,在不同场域、不同语境中,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选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之外,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人与物,即与自然、时间、空间的对话,在整体的宇宙观中,对话物我,以致和合。如今在司空见惯的艺术展览中,如何使展览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关注度的认知和传播平台,为作者、作品以及不同的观众群体,提供多维度的对话,以及有效拓展艺术展览价值外延最大化,同样要求展览策划在方式上有所突破,进而赋予
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六日  题材是一个艺术家的良心认为不能不表达的东西。因此昧良心的事不要去干。同学们不能干。  教师怎么能不管这个呢?只教长短、大小、比例,良心呢?还要教这个。这个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讲“风格”是不能教的,是艺术家自己自然形成的。既然不能教,那能不能学呢?不好教,但是可以学。  理解、感受、表达、创作,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画速写而速写。另外,我们还需要多快好省。我们研究蚊子,
2008年9月6日,“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开幕。大会期间,举办了“安东尼·司顿斯专题展”“意象中国——中国雕塑院特邀当代雕塑家作品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美术院校师生雕塑作品展”“韩国雕刻家协会雕塑作品邀请展”“罗丹图片展”和“小型金属焊接展”等数个不同主题的雕塑展览。  9月7日下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长春市规划局、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小
4月28日上午,“平民史诗——许鸿飞雕塑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研讨会分上下两场举行。上半场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和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共同主持,以下是研讨会专家发言节选(按发言先后顺序排):  许钦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鸿飞用十年的工夫,不断将“胖女人”口口相传于百姓之中。以至于在广东,一说起“胖女人”就想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捷克王国除了有神秘的布拉格城堡,还有《鼹鼠的故事》、有趣的木偶剧、流浪的吉卜赛人、街头潦倒却腰板挺直的艺术家,以及不乏创意的当代艺术。古老的捷克王国创造了辉煌的艺术,而今天的捷克当代艺术同样以其自由多变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全球艺术藏家的关注,笔者就今天捷克艺术市场的形成进行探秘。  一、自由的创意,
当看到《星期天的早晨》这样的作品时,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果不是展览标题的提醒,我怕不会想到这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20岁出头的当代年轻人之手,其手法之古典,气息之俄式,都象极了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而《为了忘却的……》的电视机壳里的琐细布置以及易中天略带南方口音的三国演义的播讲,还有《俑》们穿着中山装手里却拿着可乐杯之类的作品却从另一个向度——即后现代的波普艺术给我们以别样的冲击;中间经过《迷楼
2012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获奖作品
⊙供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    刘士铭简历  刘士铭,1926年出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  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作为徐悲鸿先生亲自招录的该校第一批雕塑系学生之一,师从王临乙、滑田友等名师。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班毕业。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职。自1955年起,先
达·芬奇花了好几年画一个鸡蛋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其实,在科学领域,跟一个小东西“较真”的科学家还真不少,比如,在美国哈佛大学,有教授会为一根香蕉开一学期的课程,还有人花几年时间研究一个鸡蛋的诞生过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现在,有一个小问题也让科学家困惑了几百年,这个问题就是摆钟问题。  摆钟的发明  1582年,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里,牧师正在向人们讲道,这些人中有一个贫寒的大学生,他对讲
长久以来,正是受到知识和思维的限制,人们认为太阳系之内除了地球,其他星球都没有生命,因为没有一个星球与地球相似。此外,对于外星智慧生命的认识,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它们是某种人形生物,就如同电影中描述的那般。  随着不断的探索,我们对地球以及其他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外星球上的环境看似神秘诡奇,但是同样的环境竟然在地球上也能找到。而根据生物学家的观点,在相似的环境中能进化出相似的生物,比如海洋中进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