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喧哗背后的生长点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smil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看到《星期天的早晨》这样的作品时,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果不是展览标题的提醒,我怕不会想到这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20岁出头的当代年轻人之手,其手法之古典,气息之俄式,都象极了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而《为了忘却的……》的电视机壳里的琐细布置以及易中天略带南方口音的三国演义的播讲,还有《俑》们穿着中山装手里却拿着可乐杯之类的作品却从另一个向度——即后现代的波普艺术给我们以别样的冲击;中间经过《迷楼》《侵蚀》这样的人对现代化进程反思的抽象凝炼的作品标示……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次展览使众生喧哗在写实、抽象、戏谐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存中,也即喧哗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艺术文化样式的碰撞中。这正是当下转型期的中国在中西融合,却又在“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冲突中行进的文化现状以及高校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
  作为“小荷尖角”的莘莘学子可谓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晴雨表,他们的触角四处出击,上下求索,因此无论痛着、爱着、沉思着、焦虑着……这都是他们面对世界、面对自我的鲜活感受和思考的足迹。
  
  当然,关注现实还有另一种模式。这就是“不想累人地思考”“不想表现很深刻的含义,就是趣味性,就是开心,诙谐幽默”(展览研讨会上一同学语——给“胖娃娃”一类作品作了准确注脚);而有的作品甚至连诙谐幽默也懒得表现了,就塑一堆庸常常、懒洋洋、酒足饭饱之后打盹瞌睡的一家3口的胖子模样(《幸福时光》)……尤其如后者的作品不在少数。对于在西方消费观念长驱直入的时代出生的一代人来说,有这样的作品呈现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反映的正是他们生存其间的典型的当下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尽管不奇怪,但我们对此却不能不置一词,正如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所说,“作为西方工业主义又一个大规模的产品,它(按:媚俗文化)在进行一次胜利的世界之旅,排挤和损坏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国家的本土文化,目前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冷战时期、不是被坚船利炮侵略的时代,而是处在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渗透移植的后殖民时代,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警惕!格林伯格认为,媚俗文化是为满足那些对真正文化麻木不仁却渴望某种文化消遣的人生产的。
  我很赞同研讨会上一位教授面对这类作品的陈词判言:“这是不行的!反映媚俗本身也是媚俗,这里有一种缺失,一种严重的缺失!”我想这位老师说的缺失就是指人生终极意义的一种缺失,沦于眼下当前的“幸福”享受而人云亦云被时尚裹挟,即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被遗忘”的无根状态,这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无穷弊害与劣根之所在。
  但有一件用波普艺术的手法创作的作品却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广州美院呈送的《为了忘却的……》。这是一件在掏空了的电视机壳里用真实的生活原材料做出的城市微型日常家居空间,且用缩小了几十倍的多媒体方式播放着中央台的电视节目,给人以景中景、戏中戏之感。乍看,这和西方某些装置艺术很相似,但后现代艺术中的复制、平面、不追求原初惟一性的特点,又使这件作品即使是模仿之作也具有了相当的“合法性”。 然而,仔细看看,又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地下定论,因为作品所释放的信息有着颇令人费解而生回头再去看一下的愿望,我困惑于作品的命名和作品内容的“不相干”,便问询恰好在场的作者,答案让我着实吃惊不小。他给我看了他没有展示的作品说明,这才知道他是在诉说着他自己曾经的爱情故事:“感动一个人有时只需要一支玫瑰花,爱上一个人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细节,结束一段感情最多只需要一滴眼泪,然而要忘记一个人却需要用上人的一生,感情可能就因为如此才伟大。”于是那“电视机”里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木椅、竹凳、电视、床铺、门帘、书架、墙上的明星照和自己的生活照……等等就是他那段爱情生活的真实记录。因为这份体验的真实性,我们便不能说这作品不具有原创和独创性;但是随之让我疑惑的是,用这种后现代的波普形式(生活等同于艺术从而取消深度和意义)的“平面化”形式是否能表现纵深升华而亘古不变的经典爱之旋律?就像用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的金色头像”能否表现类似林妹妹对宝哥哥的真挚爱情?作者的艺术形式是否能够承载他的心中所想?如果没有他的作品说明,我们看到的就是琐屑、平常甚至稍显凌乱的家居样式,如何能让人把捕捉到他铭心刻骨的爱之脉搏?我有点为作者惋惜。于是这就成了一件足以让人反思的作品,成败得失便都是颇富咀嚼的了。
  然而就是这件差点让人看不见爱情却“描写”了爱情的作品,仿佛是这次展览惟一一件关乎爱情的作品。如果我没有看漏,此次大展仅有的拥抱之作是两个同性的民工朋友(《同志》)。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不描写、不表现爱情?这似乎已经不是我在这次雕塑展才发出的疑问,在去年的毕业生雕塑展上,乃至于在大学生一次次的绘画展、设计展上,我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这个问题。
  是现在的爱情来得快,去得急,不足以纪念?还是在后现代的消费时光里没有真正的爱?就象流行歌里所唱“一场游戏一场梦”?我无限怀念罗丹的《吻》,无限怀念古典的简爱穿越森林、草原、烧焦的房舍而对恋人发出的深切呼唤,怀念唐代的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执着,哪怕有些许凄迷……是啊,没有爱情的青春岂不是沙漠?
  但愿我是过于悲观了。好在我找到了些许补偿。这是缘于虽然没有看到描写爱情的作品,但是我多少看到了花样年华、如歌岁月和如梦如幻的青春时光——这是坐在小河淌水里的惆怅少女(《惘》)、是穿着一袭红裙“初次登台”的紧张女生、是梵婀铃上奏出的名曲(《和声》)、是竹笛-琵琶-箫的合奏(《韵》)、是端坐在“高脚凳”上,矗立在绿色风尾竹旁细长优雅、袅袅婷婷、梦幻如云、洁白如鸽的玲珑女士(《花漾》),还有《云想衣裳花想容》里浪漫遥想的古装姑娘们……也许这些作品从技法上来说,并不件件理想, 可是如果没有她们的加盟,此次大展作为“花季-雨季”的大学生作品展岂不是太过遗憾?
  最后想说一下我认为很有才气、灵性摇曳而青春逼人的两件作品。这次展览我去认真看了两次,第一次一眼看上的是放在露天展区里的《紫禁魂》;第二次一眼看上的是放在二层展厅第一次没有看到的《一百单八将》。如果说这次展览“亮点少”,我想它们就该是亮点。如果说这次展览有明显模仿雷同名家之作(譬如有模仿画家方立钧的光头形象、有模仿贾科梅蒂的瘦形人物等)……那么这两件作品就以其解读经典、夸张传神的强烈个性姿态让人捧腹(《一百单八将》);也以灵性摇曳、青春逼人而“人鬼情未了”,它的活泼、野性能使我们驰骋想象让人会心一笑(《紫禁魂》),也许这样的作品不一定能捕获要考虑方方面面的评委的心而荣获大奖,但我却执着地认为这将是众生喧哗背后不灭的生长点。是啊,对于艺术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才情个性更弥足珍贵?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保持自己的东方情调,入乎传统又不被淹没而能创新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玉石质地坚硬温润,色泽鲜明,晶莹纯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璀璨的玉文化。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匠心独运,把玉雕琢成装饰品、艺术品,赋予美好、珍贵、高尚、圣洁的文化内涵。本文将通过汉白玉雕作品《仕女》的创作,来阐述艺术创造的魅力。  关键词:玉雕;艺术的创造:仕女  中国是最早用玉的国家之一,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在这个古老而博
1 张在杰 《步步和谐》 导师:余国富 [参展作品]
1991年,第10屆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吴孟达凭借《天若有情》中的太保一角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职业生涯唯一一次获得电影奖项。当天,他在《逃学威龙》的拍摄现场,接到主办方电话得知了获奖消息。筹备委员会主席梁李少霞代替他上台领奖,有些哽咽地说:“很多人以为,(拿奖)会提前知道,也有很多人在我们邀请的时候说‘我已经知道是谁了’,我觉得很遗憾,我可以对着天讲,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的。”  从艺术和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界就已出现“泛雕塑”的现象。不过,在当时,“泛雕塑”也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问题是现代主义雕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同时还需要回应装置艺术对它的冲击。实际上,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两条发展线索所形成的合力在上世纪60年代曾掀起了现代主义雕塑“去雕塑化”的浪潮。以罗丹为起点,到后来的马约尔、布朗库西、贾科梅蒂,再到极少主义的艺术家,这条发端于现代雕塑内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李贺《致酒行》  刘若望1977年出生,文革后的一代人,这比我想象的要年轻的多。  最早是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他的作品,记住了这个名字,但是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好像是突然就冒出了这么一个人。2008年策划宋庄艺术节“众声喧哗”公共雕塑展的时候,特意邀请他参加了这个展览。他的作品很有气势,体量也够大,特别适合那次宋庄的展出方式
对话,在不同场域、不同语境中,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选择。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之外,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人与物,即与自然、时间、空间的对话,在整体的宇宙观中,对话物我,以致和合。如今在司空见惯的艺术展览中,如何使展览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关注度的认知和传播平台,为作者、作品以及不同的观众群体,提供多维度的对话,以及有效拓展艺术展览价值外延最大化,同样要求展览策划在方式上有所突破,进而赋予
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六日  题材是一个艺术家的良心认为不能不表达的东西。因此昧良心的事不要去干。同学们不能干。  教师怎么能不管这个呢?只教长短、大小、比例,良心呢?还要教这个。这个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讲“风格”是不能教的,是艺术家自己自然形成的。既然不能教,那能不能学呢?不好教,但是可以学。  理解、感受、表达、创作,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画速写而速写。另外,我们还需要多快好省。我们研究蚊子,
2008年9月6日,“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开幕。大会期间,举办了“安东尼·司顿斯专题展”“意象中国——中国雕塑院特邀当代雕塑家作品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美术院校师生雕塑作品展”“韩国雕刻家协会雕塑作品邀请展”“罗丹图片展”和“小型金属焊接展”等数个不同主题的雕塑展览。  9月7日下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长春市规划局、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小
4月28日上午,“平民史诗——许鸿飞雕塑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研讨会分上下两场举行。上半场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和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共同主持,以下是研讨会专家发言节选(按发言先后顺序排):  许钦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鸿飞用十年的工夫,不断将“胖女人”口口相传于百姓之中。以至于在广东,一说起“胖女人”就想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捷克王国除了有神秘的布拉格城堡,还有《鼹鼠的故事》、有趣的木偶剧、流浪的吉卜赛人、街头潦倒却腰板挺直的艺术家,以及不乏创意的当代艺术。古老的捷克王国创造了辉煌的艺术,而今天的捷克当代艺术同样以其自由多变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全球艺术藏家的关注,笔者就今天捷克艺术市场的形成进行探秘。  一、自由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