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课程计划》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也包括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有关环保的内容,找好切合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保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之中。
一、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教师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护和改造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二、那么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
1.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依据《自然教学大纲》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全面、明确、具体、适当,并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2.开设以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讲读课。这类课,环境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的,也比较多和集中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堂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1)低年级以环保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美丽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中、高年级则是小学环保教育的关键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识,对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阶段环保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 、发展的关系,了解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
3.开设间接反映环保教育的渗透课。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地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保教育的知识不必展开,只要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自然知识和环保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
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不利于人体健康后,再告诉学生“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进行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总之,环保教育在科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深度上,教师也要把握好。环保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成为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把环保教育贯穿于科学课始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崭新课题,没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坚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积累经验,找到规律,最后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有价值的小学环保教育课。
一、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教师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护和改造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二、那么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
1.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依据《自然教学大纲》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全面、明确、具体、适当,并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2.开设以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讲读课。这类课,环境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的,也比较多和集中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堂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1)低年级以环保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美丽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中、高年级则是小学环保教育的关键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识,对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阶段环保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 、发展的关系,了解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
3.开设间接反映环保教育的渗透课。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地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保教育的知识不必展开,只要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自然知识和环保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
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不利于人体健康后,再告诉学生“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进行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总之,环保教育在科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深度上,教师也要把握好。环保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成为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把环保教育贯穿于科学课始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崭新课题,没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坚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积累经验,找到规律,最后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有价值的小学环保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