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例以及教学经验,论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兴趣、提升英语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 意识 培养 策略
  一位国外游客,在Party上拿了两瓶葡萄酒,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这位游客后笑着说:“You have matches?”,游客听后一愣,回答说:“很抱歉,我十年前就戒烟了,所以没有火柴。”,这位女士立刻会意到这位国外游客误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点抱歉的说:“It’s a joke.”然后相互尴尬的笑了笑,走开了。其实,这位女士的意思是问是否需要帮忙。语言既具有外显功能又具有内隐功能,人们在交际中受到自身文化、经历、语言、兴趣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使语言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将语言与文化真正的融合为一体。语言具有语法性、得体性、可行性、现实性。而上文中的听话者显然并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外国人的文化,因此导致了一个尴尬的情境。文化与语言是互相促进的,愈加深入地学习语言,就愈加可以对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熟悉;在进一步地了解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又反过来推动我们更加有效地了解与学习这种语言。那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当前形势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水平,主要是凭借英语教学课堂、英语教材,以及英语教师的讲解。鉴于此,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且还是学生课堂文化气氛以及社会文化气氛的缔造者。可以说,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英语文化素质的高低。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通过一切能够应用的机会进行继续教育,接受一些相关的专业化的培训,比如对于某一行业知识的文化学习,日常用语的归纳与学习。在教师的培训中,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跟西方的英语国家文化进行零距离地接触,通过交流,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从而提高教师外国文化素养水平。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效的文化感知气氛
  对于高中生来讲,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积累文化以及语言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技能,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一个谚语进行讲解,在比较中外谚语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從而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以及英语素养提高,消除或者是减少因为文化不同而导致的交际障碍,以奠定学生学习与应用英语的基础。
  比如,教师能够以how、why、who、what、when进行阐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A taste of English humor”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学生讲解幽默的具体含义,以及中西方不同的幽默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其基础性的知识,又将中西文化差异性传授给学生,从而不仅拓展了知识点,而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语言能力,形成了语言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渗透,循序渐进的原则,常抓不懈,让这种积累变成高中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在设计教学课堂的时候,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体现,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让学生能够发表自身的观点与见解,提倡任务型的教学。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以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感受与学习外国的文化,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第一,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应当为学生提供真实化、清晰的语言内容,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了解与感受语言,并且懂得如何应用。第二,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务必思考教学的目标以及怎样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的知识,且有效地统一教学任务,需要选用哪一部分有利于任务完成的以及务必应用的语言内容,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当中对词汇和语法进行练习,全面地应用听、说、读、写这几种基本的能力。
  四、积累英汉语言信息资源,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进行总结
  建构主义指出,为了对学习人员的积极探究进行支持与实现意义建构,在学习的时候应当将一系列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习人员。而这一系列的信息资源不是对教师的演示与教授进行辅助,是对学生的协作研究与自主学习给予帮助。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观看体现英美国家自然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文化信息的视频信息,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文化,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探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够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进行简单地总结:宗教信仰、饮食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
  总之,将跨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不仅仅提升师生的跨文化意识,而且为教学的空间、时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如今国际交流在新的世纪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际,为此,将文化运用于语言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一种跨文化意识非常必要与迫切。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细香.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J].考试周刊. 2011(44).
  [2]刘家林.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10.
  
其他文献
少年强则国强.当今中国的青少年有多强?2017年8月14日至19日,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杭州拉开了帷幕.大赛上,中国青少年在科学知识积累、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等方面的
期刊
小学生学习外语的首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习本族语有一种强烈的动机,然而掌握外语的动机远没有学习母语的动机强烈,而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研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寻求符合小学生学习英语持久和良好的心理,是促使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基于以上的观点,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采取符合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
期刊
【摘要】我县农村中学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一向欠佳,大部分教师也是为了应试教育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中考时也主要是靠数理化抓分。然而,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不得不让我们对中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习 教学方法 兴趣培养  学生不想学习英语,归根结底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学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高职英语 听说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般来说,英语教学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在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小学英语教学为这种学习方式的深入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启蒙功能。在近十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和实践了几种英语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效果很明显。  一、在学习英语之前要给孩子一个很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也是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的方式。从教的近十年来,我坚持在课前几分钟给孩子充分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外文歌曲,以此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探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关键词】外文歌曲 英语教学 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对知识的掌握也就越牢固。英语作为一种与母语迥异的外来语,学生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便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而存在。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职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因此,高职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就职业技能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角度上讨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字】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 英语教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油”是指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调用品,也是我们身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根据来源,食用油可分成两大类:
期刊
Phylogenomics, the inference of phylogenetic trees using genome-scale data, is becoming the rule for resolving difficult parts of the tree of life. Its promise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学生快速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 阅读 速度  【Abstract】The paper aims to present some way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reading and the reading speed in view of the exi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