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品味,也重视作文个性美。即“作文个性化”。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1.彻底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
采用的方法是: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然后把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其思维的模式僵化的荒谬。或者老师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构思然后要学生把其构思写在纸上,进行交换,然后统计,让他们感受模式化作文的可笑之处。
当然,更要向学生展示同一道作文题,别人的创新,别人的逆向思维,别人的鲜活语言,正面感召学生向生活求新意,知道“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从而抛弃小学时的模式化作文思维习惯。
2.激发写作的情感需要
很多时候,学生作文出现模式化问题,关键是老师没有把握好学生写作的情感需要,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激发,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是,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写,是否有话可说,是否能写好?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其实,我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往往我们忽略了学生这个可贵的感悟,后续工作每做好,我们应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对课文的感悟,趁热打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去谈。(“个性化平台”中的《鹰之魂》就是这样一个尝试。)
(2)引导学生切实的关注生活:其实,老师不必概叹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实际上学生内心中有很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但是他们的思想往往被“霸权话语”所禁锢,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这里需要找一个突破口,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用趣味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从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入手,让他们去找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他们写老师、写父母、写班级风云、写学习苦乐,一个“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多能瞪大眼睛,努力去体会身边的一切。
(3)不出陈题,力求多样化:总是一种形式的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其写作情感逐渐会变淡。可以让学生不停的换换口味,写写诗,写写小说,编编课本剧,编编相声等等,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都可以让学生学生写进作文。切不可认为“写诗填词”是不务正业,而挫伤了他们原本灵动的文学感悟。
总之,力图保持学生兴奋的写作需要,让他们把内心中对世界美好的体会表达出来,始终是鲜活的,始终是自信的,那么其作文也就能体现他自己个人的东西,自然、顺畅的把真实的自我吐露出来——这就是“个性化作文”。
3.改变批改模式,放开话语权
作文的批改是个老大难问题,同行们常把它喻为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独霸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独霸话语权,有的批改本身也值得推敲。委实是一桩“力大作用小,出力不讨好”的事。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具体做法是,学生的自由作文全部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揭其短,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批改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指指戳戳”。其实,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靠自己写出来的,改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地“导”出来的。
我想,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努力着,想让自己的学生在作文方面呈现风格各异的个性色彩。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
1.彻底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
采用的方法是: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然后把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其思维的模式僵化的荒谬。或者老师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构思然后要学生把其构思写在纸上,进行交换,然后统计,让他们感受模式化作文的可笑之处。
当然,更要向学生展示同一道作文题,别人的创新,别人的逆向思维,别人的鲜活语言,正面感召学生向生活求新意,知道“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从而抛弃小学时的模式化作文思维习惯。
2.激发写作的情感需要
很多时候,学生作文出现模式化问题,关键是老师没有把握好学生写作的情感需要,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激发,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是,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写,是否有话可说,是否能写好?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其实,我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往往我们忽略了学生这个可贵的感悟,后续工作每做好,我们应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对课文的感悟,趁热打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去谈。(“个性化平台”中的《鹰之魂》就是这样一个尝试。)
(2)引导学生切实的关注生活:其实,老师不必概叹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实际上学生内心中有很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但是他们的思想往往被“霸权话语”所禁锢,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这里需要找一个突破口,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用趣味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从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入手,让他们去找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他们写老师、写父母、写班级风云、写学习苦乐,一个“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多能瞪大眼睛,努力去体会身边的一切。
(3)不出陈题,力求多样化:总是一种形式的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其写作情感逐渐会变淡。可以让学生不停的换换口味,写写诗,写写小说,编编课本剧,编编相声等等,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都可以让学生学生写进作文。切不可认为“写诗填词”是不务正业,而挫伤了他们原本灵动的文学感悟。
总之,力图保持学生兴奋的写作需要,让他们把内心中对世界美好的体会表达出来,始终是鲜活的,始终是自信的,那么其作文也就能体现他自己个人的东西,自然、顺畅的把真实的自我吐露出来——这就是“个性化作文”。
3.改变批改模式,放开话语权
作文的批改是个老大难问题,同行们常把它喻为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独霸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独霸话语权,有的批改本身也值得推敲。委实是一桩“力大作用小,出力不讨好”的事。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具体做法是,学生的自由作文全部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揭其短,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批改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指指戳戳”。其实,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靠自己写出来的,改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地“导”出来的。
我想,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努力着,想让自己的学生在作文方面呈现风格各异的个性色彩。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