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小生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尖下织绣出经纬华彩
  有些手艺,无法用机器代替,有些故事,也只能专属一人。手艺是有生命,有记忆的,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与有缘人邂逅。
  郝乃强,字经纬,是一位缂丝技艺传承人,也是一名85后织绣设计师,致力于缂丝传承研习与设计定制,将中国“织中之圣”缂丝带到时尚设计之都,惊艳整个上海滩。
  2009年,郝乃强就读于苏州大学,学生时代便开始学习缂丝技艺,七年之间,从以手艺人经纬自居,到成为新生代的缂丝传承者、织绣设计师,他创立了缂丝定制工作坊,作品被收藏界大咖所赞赏,更引来时尚圈名仕青睐。在传统手工艺的道路上,他始终默默坚持,不忘初心。


  郝乃强学艺于苏州刺绣研究所,师父是缂丝行业中公认的技艺高手。他眼中的师父,是个头发花白的苏州阿爹,做了一辈子的缂丝。师父给了他最好的技艺传授。
  现在,他的工作室就在姑苏城内的一条古巷中,那里曾是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的家业。繁华的市井里,有石库门、香樟树、小院,院内小楼中一台织机,他伏坐机前,执梭弄拨看丝线交织。
  郝乃强的作品秉承传统缂丝织造工艺,一经一纬,用心修行。2014年复缂的故宫纨扇,技艺精湛,尊享典范,惊艳四方。这份缂丝之美,来自对苏州的眷爱,对传统文化的浓浓情结和独特的感悟。他将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融汇精湛苏工技艺,做出每一件都值得收藏的缂丝手作。他总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以东方美学的设计理念,缔造出精致典雅的“经纬华彩”。
  纨扇摇曳 清风徐来
  也许是从小生长在燕赵故乡的缘故,郝乃强很喜欢首都北京,喜欢去故宫、天坛、雍和宫等,游览皇家风范的建筑,从中捕捉点滴灵感。有一次,他偶然在逛国子监胡同里的旧书店,看到一本关于故宫藏扇的书,里面收录了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成扇,有团扇、折扇、竹扇、羽扇等品种,质地为纸、绢、绸、缎、纱、缂丝等。至臻尊享的成扇深深印在了郝乃强的脑海,那时他便下定决心复原。
  毫无头绪的他一步步开始着手。从扇面线稿到丝线配色,他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织造。裱扇工艺并非市面上见到的那般简单,其实是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于是他在苏州、北京两地奔波求教,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把故宫团扇试样成形,是酱色佛手花鸟图团扇。


  从第一把到接下来复原的每一把,其中都有着郝乃强尊重传统却又求突破的匠心。这也正是他坚持的传承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中国吉祥纹饰:宝相花如意海水纹
  除了扇子,郝乃强也喜爱设计、制作衣饰。或古典或时尚,他将缂丝融入衣裳之中,创造出独特的风韵,尤其是他所做的旗袍系列,遍身吉祥纹饰,是极高雅的中国风。
  相传,释迦牟尼一出世时,即站在莲花上,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一步一莲,取“出五浊世,无所污染”之义,象征佛法之纯净无染。人们赞叹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视为吉祥物。郝乃强相信一切皆有因缘,以之为因,作缂丝宝相花如意海水纹旗袍,向国粹文化致敬。
  缂丝旗袍图案采用满地特点,宝相如意团簇,海水灵动雅致,精湛技艺,剪裁有度,缂丝工艺彰显独特品质,华服留传,气韵东方。
  85后的他,用缂丝惊艳上海滩
  2016年8月,上海设计周开幕。其中,“桃花源”系列缂丝作品,手包、女鞋、旗袍、礼服,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国画卷,用代表东方的青绿山水,渲染出一部桃花源式的自然之境,为缂丝跨界创新,奉献一场桃花源式的视觉美极盛宴。


  在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协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创新项目)”中,PACC特邀中国原创文化设计鞋履品牌“SHEME”首席设计师张金弦、海派设计师苗海燕作为中国跨界设计师,参加织绣创新培训课程,首次牵手缂丝艺人郝乃强进行设计创作。创作团队从缂丝工艺中攫取创作灵感,与时尚设计相融合,将古老的技艺就进当代生活。在项目过程中,设计师及艺人建立起融合跨界创新的模式,借助平台力量,将缂丝传统元素运用到设计之中,设计创作出《桃花源》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两件缂丝高订礼服《桃花源·寻》与《桃花源·梦》,两双缂丝高订女鞋《桃花源·寻迹》与《桃花源·梦影》,创造出了民族风与时尚感兼具的潮酷新品,走出当代生活美学的创新之路。
  “PARHASARD 亻遇”“燕慕海派旗袍”“SHEME”,聚焦了中国时尚界的目光,而她们的缂丝织造者都是他——郝乃强。
  蝶舞花开:缂丝与皮质的艺术
  在“PARHASARD 亻遇”的法兰西风情里,柔美缂丝与挺括皮质融为一体,传统与时尚邂逅,碰撞在一起,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浪漫的偶遇呢?不同的质感元素,相同的匠心手作,谁能否定其中跨界意义的所在呢?这是郝乃强向手艺人的致敬。
  青绿山水:来自宋代的美学
  郝乃强擅于将传统织绣工艺互相结合,缂丝、纱罗、苏绣、宋锦,这些来自织绣工艺的不同元素整合在一个视觉体系中,既有织锦气质的隽永优雅,又有刺绣的缥缈灵动。
  宋代青绿山水的向往与憧憬,是这次设计团队的初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寻找心中的桃花源。郝乃强与海派旗袍设计师联袂制作缂丝旗袍与礼服,柔软的纱罗质地,被他织刻成轻盈的白羽,轻盈若雪,山水灵动,融合了苏绣工艺的缂丝精致动人;手工织锦上勾勒出山水纹样,素白、石绿、青金蓝、浅粉色系,搭配绿松石镶嵌,为来自东方的优雅,增添蕴秀涵美。


  桃花源记:行走的艺术
  郝乃强联手“SHEME”品牌创作缂丝高定女鞋时,根据所提供的青绿山水设计稿,一次又一次的缂织试样,用心源于对桃花源的向往。虽年轻匠心不简,终获美好。数千年的东方文化与艺术美学,浓缩为方寸之间的雕镂,古老的技艺在潜移默化间传承延续,他以自己的方式向这种来自皇家御用传统致敬。
  用心修行 有容乃强
  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复刻,不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形式,而是把自己的心与技艺融合一起。郝乃强坚持从古老的丝织工艺中探索织造的无限魅力,从而作出不同技艺的碰撞与共鸣。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好物,代表的都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要么是苦,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青春好时光。而郝乃强,一位年轻的缂丝手艺人,只是简单、耐心的在做一件事,就是用缂丝手艺,诠释来自中国的高级定制。
其他文献
“瑞玺”创始人隋欣  金赤红,象牙白,柠檬黄,各色锦鲤栩栩如生,它们向着一个方向游弋,密密匝匝,旁若无物,小巧的淡色鱼泡略略点缀于湖蓝色真丝缎面上,灵动而鲜亮。整幅绣品被挂在墙上,顶天立地,仿若一池被九十度旋转的活水。隋欣立于画前,站在锦鲤之间,一袭白衣,像是要把鱼群召唤出来。召唤那沁凉澄碧的一“墙”水。  绣与画  这样的绣品在隋欣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它们以苏绣为工艺核心,佐以精美绘画,绣不厌精,
期刊
就茶叶而言,自神农尝百草到当下的禅茶一味,是其时间;当一颗茶子掉落土中,逐而变成茶树,亦是时间;当一片绿叶变成一抹茶香,也是时间;当一杯茶,自热而凉,同是时间。“时间”。“时”,日寸行;表述太阳的运动模式,“间”门中而停,表述太阳相对静止在某个空间的模式;一动一静两种太阳的状态构成了“时间”。而我们究竟在品茶的“时”还是“间”呢?当下的时间,我只是沉浸在一片叶子的“来龙去脉”里。  说到一片叶子的
期刊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梓庆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思考到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
期刊
我平时主要是在画画,收藏是业余爱好。搞收藏,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不要只看经济价值。美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所以说我的收藏分两类,一是器型很美,一是图案很美,然后品相比较好,还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  其实我做收藏的年份并不长,从2010年开始,到今天只有6年时间。我最开始收藏的是汉代的陶器,收藏时间长了之后发现,高古的东西在造型上比汉代的陶器更古朴一些。汉代的陶器大部分都是一些陪葬器,是祭坑所出。
期刊
大漆,又名国漆,是我国三大宝之一。一直以来,我对大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贵”的层面,直到认识了漆匠张章。像他这样的手艺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总会让人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从作品的价格转向它的美。这也许是因为,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匠人用双手创造的奇迹吧。  说到大漆,许多人脑海中出现的,首先是马王堆中精美绝伦的汉代漆器,而事实上,漆器的历史还要更早许多,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明。从古至今,漆
期刊
阳澄湖畔的太平镇,是风景清嘉、环境幽雅、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1996年,孙根元厂长在这里创办了苏州市江南园林古建砖瓦厂。这里生产的砖瓦并非凡品,而是御用“金砖”。  金砖,是古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又专送北京“京沧”,供皇室御用,所以称之为“京砖”,后逐步演化成为“金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现在大众
期刊
郑小俏:好多人在第一次接触到的您的作品时,最先留意的就是这一件“沐浴佛光”,我最先接触到的也是这一件。这是您的首件作品吗?  梁明毓:对,它是我的处女作。之前,我做了十四年的设计。因为我们工作室年底要送客人礼物,我就将这件作品做了二十几件送了出去。结果客人都特别喜欢,就要我再送。又送了两三件,结果客人还要,我只能告诉他们,抱歉没有了,这件作品是限量的。通过这件事,突然让我觉得,老天爷是不是可以给我
期刊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据此进行分类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品行和专长,孔子曾把他们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孔门四科只是表明孔子十分重视这四种能力,而其所教授的,则远不止这四门。而四科中德行列在首位,足见圣人的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光明一个人的德行,在此基础上发展好其他三科,此人定成国之重器,此谓德才兼备;德行缺损,却有才华,必
期刊
我是个学习美术的,自从我步入这个行列开始,就没离开过笔、水、墨、纸。后来从事设计工作,由于电脑水平不行,还是没离开在纸上的创作。于是,这个介质就变成了生存方式,充其量也说是活着。  我目前的工作是创作博物馆展览所需求的视觉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场景、甚至目前流行的互动多媒体,也包括主题公园等艺术营造领域。之于此,纸上的创作有了转移,创作的欲望也增强了,因为这些立体材质与虚立体的媒介突破了纸张的局
期刊
常常觉得在宋代的文学里,我非常喜欢他们自己可以转换角色,转来转去一点都不冲突,所有的分裂忽然都和解了。  词对他们来讲本来就是一个玩赏的东西,是游戏之物,上班没有人写词的,都是下了班去找一些歌妓唱歌,这时你还要说那么正经八百的东西,实在大可不必,这个时候他就会释放出另外一个我来。  宋徽宗比较麻烦,每天都在那边写词,忘掉皇帝的角色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人格。  我最喜欢的中国知识分子大概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