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减少了课时总量,没有家庭作业的时间,大大缩减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精心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疏松的土壤能令植物更茁壮地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人心灵更健康的发展。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造就健康、开朗、自信的心灵。态度和蔼可亲、面带笑容是老师的准则。学生在老师的亲切中感受温暖,在老师的微笑中得到鼓励,处在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的愿望,发自内心地喜欢,往往能调动学生身上一切的积极因素。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一个问题,多种考虑,允许他们的猜想,允许他们的异想天开。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我喜形于色,给予喝彩;学生回答有误时,会给予鼓励:‘举手回答问题,很勇敢!’因为我知道,宽容是一种风度。”
  二、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认知风格和智慧水平,这是一笔潜力巨大、后劲充足的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思维的互动和智慧的碰撞中,新思想、新问题、新知识便会重组、整合。如我在教《春》一课时,指导学生学好第三自然段后,要求学生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合作,自学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每一位同学在小组中主动承担了学习内容,大家忙开了,查字典,释词,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大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起来是常见的事,但每次在不断交换意见的学习中,很快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时,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三、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质疑
  学生质疑是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与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手指头有长有短,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
  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参加和讨论。
  2、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興趣。如我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荷花对大家来说,都很熟悉。一提到荷花,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它那大圆盘似的叶子,粉红色的花儿,好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过荷花、描绘过荷花,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荷花的古诗句来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优美名句勾起了同学们本这课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改革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寻找新的评价策略势在必行。
  1、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更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传统的课堂评价,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而且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的评价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2、注重评价的多样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体态语评价,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联系课文的人物来对中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只有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教学。
  3、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实践证明,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贯彻实施语文新课程、新标准,我们必须不断审视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意愿。因此,我们的教育过程应在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的基础上,承认个体差异,用“赏识教育”理念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赏识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学会赏识学生,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
期刊
记得上周,我在上《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共有八幅鲜明的图画,八段生动的文字,图文并茂,是一篇难得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好教材。我班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扎实,但是阅读水平却不太乐观。他们对简短的课文基本能读下来,可是语感比较差,时常是拉长了
期刊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何谓主体?概括地说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特指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我们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它关系到儿童的发展权利、特点、地位是否受到尊重。本人结合多年小学教育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  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要: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立 体育教学 和谐
关于新闻标题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有人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造课堂学习气氛,完善教学体系,融入新课程的理念,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关键词:常规学习活动;课堂的主角;情感与鼓勵教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
自从工作以来,我已经陆陆续续地当了几年的班主任了,大多都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工作中体会很多,也收获很多,既有工作中的艰辛,也有精神上的充实,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酸楚。但我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重任,没有忘记家长信任的目光,不敢辜负学生期盼的眼神。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的艰辛劳动。我所带的大多都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班主任,由于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自制力较差,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理智、个性等等。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在对学生体育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但需要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对终身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身健体
期刊
建立了二维平面内动力学约束下追逃运动的数学模型.首先为追捕者设计了基于比例制导算法和进化算法的混合追捕策略,以提高其追捕能力;然后利用协同进化算法对追捕者和逃跑者
摘要:高等学校内部发展经历扩招、高校资源整合的合并,外部环境国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学督导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当今高等学校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二级督导模式构建。  关键词:高等学校;二级督导;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