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虽然内容浅显,知识简单,但却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只知学而不知用。教师不能时时刻刻进入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只能在课堂上尽可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注意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体现生活,自然觉得数学平易近人,也觉出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是什么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生活化;思维培养;教学方法
引言:当学生在从事思维活动时能够运用到所学知识,那么这个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是记忆十分深刻的,而学生的思维在于外界互相同化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著名的心理学界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识与外界获得的惊艳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段仍属于孩童,而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讲正是一个帮助他们构架世界结构的有效工具。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
一、抽象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幼小,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知识只能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来感受。比如圆是什么,他们不懂,但是数学教师告诉他们十五的月亮是圆的,他们就明白了。到往后学生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逐步将这些知识化为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自行联系生活实际时要先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
1、在抽象中认识数学
学生首先要学会在抽象中认识数学。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化入抽象,需要先让学生们理解具象数学,圆形的盘子象征着数学中的“圆”,那么让学生们在脑海中自行画个圆可不可以,大部分学生是可以的。数学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教学生将生活中这些现象呈现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来,从而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可以把题目中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抽象的表达出来。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课本里提到了“位置”这一概念,许多学生肯定会想,我所在的地方不就是我的位置吗,这和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让大家彼此看不见对方,又想向对方表明自己所在的位置,让对方找到自己,要怎么办呢?学生们肯定会陷入沉思,需要在脑海中构建彼此看不见的样子,又要思考如何向对方表明自己的位置,于是陷入一个抽象的思维中。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本中“位置”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位置,从而认识数学。
2、在抽象中理解数学
何为在抽象中理解数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分地理解。比如1+1=2,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么为什么1+1=2?许多学生脑海印象一定是,教师拿出一根笔和另一根笔放在一起,数一数是两根笔,于是大家就都知道这是1+1=2的原因。那么1+1在什么情况下都等于2吗?如果是一束花和另一束花合在一起呢,还是两束花吗?学生们肯定不能盯着一束花说这是两束花,但是如果承认这是一束花,是不是就觉得“1+1=2”是错误的呢?不是。这就是数学奇妙的地方,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想的转化,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并非千篇一律的死知识。学生需要在不断的验证中思考,在抽象的思考中逐步理解数学,单纯地靠形象地举例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
二、实际结合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早就提出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教师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和理解數学,才能够让学生自行汲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学会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理解数学思想。而如何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帮助学生,循循善诱。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如何解答千奇百怪的数学题目,教师交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也是按步骤逐个击破,并不考虑问题的来源和作用。使得最后分数最高的学生,往往进入生活中什么都不会,无法将数学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而差的学生因为无法理解数学,随着成绩的降低对数学开始产生抵触和厌弃心理,从而对数学的距离感越来越强。
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认识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有个“折线统计图”,许多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但是许多学生早已见过,却不知它们是干什么用的。教师可以先让见过折线统计图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都在哪里见到这种图画,有人可能说爸爸炒股的时候在看,有人可能说妈妈看超市价格表的时候,或者有人说哥哥(姐姐)做的电脑软件里有。通过这些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会明白原来这个折线图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十分有距离的知识,于是“好好学习”的决心开始暗暗种下。到后面教师告诉大家折线图是用来表示数据起伏现象的,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可以影响到那些在海上冲浪的人。他们就更好理解了。最后教师让他们课下回到家中主动向家长了解折线图,第二天上课反馈给教师。如此课堂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折线图的记忆。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
数学教育,其实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化教育,还是一种科学教育。需要数学教师用科学的点点滴滴眼光和态度去教授数学,让学生们逐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们在学习过数学知识之后,应当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以保证未来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去化解生活难题。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折线图,教师在教完这一章节后,可以让三四个学生结成小组,到超市中去观察几种蔬菜的价格变化,记录到本子上,一周之后画出折线图上交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到家中询问父母,记录近一周每天买菜所花的金额,将这些金额画成折线图交给教师。学生们通过自身活动获取知识,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今后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学生们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结语:教师作为小学生漫漫学习路中主要的启蒙者和指明路灯,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以学生能掌握知识并合理运用为重。现实生活离数学很近,所以将实际生活联系到数学知识中的方法有很多,内容和道理也都十分浅显易懂。教师们应当紧随时代潮流,举更恰当的例子,帮助学生们更好接受知识,更好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范进科,考试周刊,2020.12
[2]创设现实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杨霖,2020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10
[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探讨,宋佳,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中心校白洋校区 31208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生活化;思维培养;教学方法
引言:当学生在从事思维活动时能够运用到所学知识,那么这个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是记忆十分深刻的,而学生的思维在于外界互相同化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著名的心理学界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识与外界获得的惊艳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段仍属于孩童,而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讲正是一个帮助他们构架世界结构的有效工具。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
一、抽象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幼小,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知识只能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来感受。比如圆是什么,他们不懂,但是数学教师告诉他们十五的月亮是圆的,他们就明白了。到往后学生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逐步将这些知识化为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自行联系生活实际时要先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
1、在抽象中认识数学
学生首先要学会在抽象中认识数学。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化入抽象,需要先让学生们理解具象数学,圆形的盘子象征着数学中的“圆”,那么让学生们在脑海中自行画个圆可不可以,大部分学生是可以的。数学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教学生将生活中这些现象呈现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来,从而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可以把题目中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抽象的表达出来。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课本里提到了“位置”这一概念,许多学生肯定会想,我所在的地方不就是我的位置吗,这和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让大家彼此看不见对方,又想向对方表明自己所在的位置,让对方找到自己,要怎么办呢?学生们肯定会陷入沉思,需要在脑海中构建彼此看不见的样子,又要思考如何向对方表明自己的位置,于是陷入一个抽象的思维中。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本中“位置”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位置,从而认识数学。
2、在抽象中理解数学
何为在抽象中理解数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分地理解。比如1+1=2,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么为什么1+1=2?许多学生脑海印象一定是,教师拿出一根笔和另一根笔放在一起,数一数是两根笔,于是大家就都知道这是1+1=2的原因。那么1+1在什么情况下都等于2吗?如果是一束花和另一束花合在一起呢,还是两束花吗?学生们肯定不能盯着一束花说这是两束花,但是如果承认这是一束花,是不是就觉得“1+1=2”是错误的呢?不是。这就是数学奇妙的地方,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想的转化,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并非千篇一律的死知识。学生需要在不断的验证中思考,在抽象的思考中逐步理解数学,单纯地靠形象地举例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
二、实际结合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早就提出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教师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和理解數学,才能够让学生自行汲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学会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理解数学思想。而如何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帮助学生,循循善诱。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如何解答千奇百怪的数学题目,教师交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也是按步骤逐个击破,并不考虑问题的来源和作用。使得最后分数最高的学生,往往进入生活中什么都不会,无法将数学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而差的学生因为无法理解数学,随着成绩的降低对数学开始产生抵触和厌弃心理,从而对数学的距离感越来越强。
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认识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有个“折线统计图”,许多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但是许多学生早已见过,却不知它们是干什么用的。教师可以先让见过折线统计图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都在哪里见到这种图画,有人可能说爸爸炒股的时候在看,有人可能说妈妈看超市价格表的时候,或者有人说哥哥(姐姐)做的电脑软件里有。通过这些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会明白原来这个折线图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十分有距离的知识,于是“好好学习”的决心开始暗暗种下。到后面教师告诉大家折线图是用来表示数据起伏现象的,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可以影响到那些在海上冲浪的人。他们就更好理解了。最后教师让他们课下回到家中主动向家长了解折线图,第二天上课反馈给教师。如此课堂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折线图的记忆。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
数学教育,其实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化教育,还是一种科学教育。需要数学教师用科学的点点滴滴眼光和态度去教授数学,让学生们逐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们在学习过数学知识之后,应当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以保证未来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去化解生活难题。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折线图,教师在教完这一章节后,可以让三四个学生结成小组,到超市中去观察几种蔬菜的价格变化,记录到本子上,一周之后画出折线图上交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到家中询问父母,记录近一周每天买菜所花的金额,将这些金额画成折线图交给教师。学生们通过自身活动获取知识,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今后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学生们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结语:教师作为小学生漫漫学习路中主要的启蒙者和指明路灯,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以学生能掌握知识并合理运用为重。现实生活离数学很近,所以将实际生活联系到数学知识中的方法有很多,内容和道理也都十分浅显易懂。教师们应当紧随时代潮流,举更恰当的例子,帮助学生们更好接受知识,更好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范进科,考试周刊,2020.12
[2]创设现实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杨霖,2020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10
[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探讨,宋佳,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中心校白洋校区 31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