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对某学科情有独钟,问之,曰爱学。这里的爱就是兴趣。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对新知识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才能最清晰,思维活动才能最积极最有效,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不会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钻研数学中去;反之,如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带领学生打开数学之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唤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纠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每一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如设计悬念、采用观察方法、由史料介绍、巧设“诡辩”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程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那么必然会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时,黄金比例λ≈0.618,本是个枯燥的数字,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如书籍、门窗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就为0.618;当气温为23°C时,人们身心感到最舒服,此时气温与人体体温37°C的比为23/37≈0.618;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的高度与第二层之上的高度的比是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美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等,如此引人入胜的引入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并依据问题与故事的联系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并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够一够”后就能品尝到撷取知识“果实”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为此,教师要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通过提问、板演、讨论、辩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体验这种愉快心情的机会。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寻找习题蕴涵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
数学学习不能在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更不能使学生成为解题机器和知识的存储器。例题、习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讲解完一道题后,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探索、联想、改造。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选最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强调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把教学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数学化。如:在讲解“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做模型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课堂变成了探索知识的新天地,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开拓兴趣
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灵活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多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开展数学实验,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联系,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而新的教学目标是人人都要学到有用的数学,但是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智力思维都不一样。为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程序,具体做法有:
1. 学生分层。学生分层的依据是以学习水平差异为主,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分层途径有综合测试、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等。
2.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依据A、B、C层目标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 教学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分层的关键。对C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要具体引导,分段启发,逐步完成,回授小结;对B层学生较多地采用探索式、讨论式,要提示方法,渗透思想;对A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开放式、研究式,要点拨思路,让他们自主研究。
4. 作业分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业起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题、巩固理解题、综合深化题。同时研究各层在新授课、单元复习、总复习时各使用哪些题目,尽可能做到不“越位”。
5. 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动态评价、阶段评价和个案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这样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七、开展好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结束时,可针对本节课或下节课内容进行精炼的总结,精心设计一些带悬念的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这样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以此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为了便于记忆,我对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作了如下比喻:“一家三口,管方向,管顶点,管截距”,既形象又生动,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亲切,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通过长期的有意思地培养,逐渐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学生乐于学习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快乐的情绪是学习的加速器,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启发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想尽办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课堂由枯燥变得生动活泼、由被动变得主动、由千篇一律变为富有个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无穷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唤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纠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每一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如设计悬念、采用观察方法、由史料介绍、巧设“诡辩”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程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那么必然会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时,黄金比例λ≈0.618,本是个枯燥的数字,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如书籍、门窗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就为0.618;当气温为23°C时,人们身心感到最舒服,此时气温与人体体温37°C的比为23/37≈0.618;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的高度与第二层之上的高度的比是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美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等,如此引人入胜的引入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并依据问题与故事的联系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并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够一够”后就能品尝到撷取知识“果实”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为此,教师要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通过提问、板演、讨论、辩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体验这种愉快心情的机会。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寻找习题蕴涵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
数学学习不能在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更不能使学生成为解题机器和知识的存储器。例题、习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讲解完一道题后,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探索、联想、改造。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选最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强调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把教学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数学化。如:在讲解“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做模型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课堂变成了探索知识的新天地,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开拓兴趣
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灵活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多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开展数学实验,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联系,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而新的教学目标是人人都要学到有用的数学,但是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智力思维都不一样。为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程序,具体做法有:
1. 学生分层。学生分层的依据是以学习水平差异为主,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分层途径有综合测试、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等。
2. 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依据A、B、C层目标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 教学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分层的关键。对C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要具体引导,分段启发,逐步完成,回授小结;对B层学生较多地采用探索式、讨论式,要提示方法,渗透思想;对A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开放式、研究式,要点拨思路,让他们自主研究。
4. 作业分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业起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题、巩固理解题、综合深化题。同时研究各层在新授课、单元复习、总复习时各使用哪些题目,尽可能做到不“越位”。
5. 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动态评价、阶段评价和个案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这样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七、开展好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结束时,可针对本节课或下节课内容进行精炼的总结,精心设计一些带悬念的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这样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以此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为了便于记忆,我对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作了如下比喻:“一家三口,管方向,管顶点,管截距”,既形象又生动,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亲切,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通过长期的有意思地培养,逐渐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学生乐于学习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快乐的情绪是学习的加速器,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启发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想尽办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课堂由枯燥变得生动活泼、由被动变得主动、由千篇一律变为富有个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无穷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