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在幼师生物教学中运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幼师生基本上是15-16岁的学生,她们通常都喜爱音乐、美术、舞蹈等技能技巧课程,忽视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生物。幼师生物课的教学必须以"兴趣"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教师机械讲授,学生呆板听、记,被迫学习的僵硬模式,认真组织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幼师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提高她们的科学素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开展幼儿科技活动,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在幼师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可视性"方法所得的点滴体会作介绍。
  一、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及其主要内容
  VIPP (Visualisation in Partiei-patory Programmes) 是参与式可视性的缩写,将VIPP方法运用于教学中称之为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它被逐渐应用于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教学工作中,是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教学工作中,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而倡导的一种教学法。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可视性,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人的视觉和肢体语言及其他的感觉器官都可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权威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去施教"。可见人体的视觉感官在学习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可视性是VIPP教学法的关键。(二)参与性,即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激发参与者的责任感、热情、兴趣,促使其思考、分析、判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在生物教学运用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幼师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团体活力
  幼儿师范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进学校,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大半学生在上初中时没有认真关注过生物课。新入学的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处于相当低水平中,根本没意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幼师生的心理感受性较强,偏向于形象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直观的教具、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变课堂演示为学生动手制作和动手实验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幼师生的潜力,拓宽视野
  "参与式可视性"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且可视的教学形式,从幼师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使用标本、模型、挂图、投影、录像等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具体化,让幼师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以及结合亲身经历过的情境等,从中去接受新知识,无疑为课堂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幼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成为可能。由于有充足的时间和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见解,加之青少年又有活力,便容易激发幼师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一个人的经历、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学习知识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支持的观点也各异。在交流中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拓展视野的功效。正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交流必须有内容,小组讨论是要求每一位幼师生都要发言的,这就促使他们要去查阅更多的资料,积累知识经验,虚心学习,丰富自己,幼师生的知识面真正得到了拓宽,视野也更开阔了。
  (三)有利于对教师的自我鞭策
  把"參与式可视性"方法应用到幼师生物教学中,在国内外还没有更多可直接借鉴的先例,只有靠在实践中去摸索。所以教师在实践前必须要考虑充分,打有准备的仗,如课前如何引导预习,课堂如何设问,怎样来提高幼师生参与性,如何才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如何收集反馈信息,如何进行总结、评价,如何培养幼师生的创新意识等等。首先它不但要求教师在态度上放下高高在上的空架子,还要在教学方式上想办法。例如如何才能把教学内容处理成可视性,如何去调动幼师生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还要预测可能出现的种种偏差,找出解决办法。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就要勉励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在形式上达到新的升华,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加之要重视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规范精炼,富有内在逻辑性,避开了"满堂灌"这一怪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利用"参与式可视性"教法方法,让幼师生发现自己的需要,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幼师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以一个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幼师生克服对自身和自身知识的自卑感,创造令学习者觉得舒适、信任和平等的环境,为学习提供一个结构性的过程,不要只是关注逻辑性,同时也要关注与他人相互作用和学习的感性经验。尊重学习者的知识和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同时,在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给予学习者鼓励和及时的反馈。人不再是被发展,而是可以自由发展。这样的氛围,学习者会积极地去开拓自身的潜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培养幼师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有力的措施。幼师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极大地促进其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其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使自身的素质修养得到提高。
  三、"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在幼师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一)结合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幼师生很多才多艺,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美术、音乐、舞蹈与生物活动联系起来,比如我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叶画、种子拼图,设计有趣水果的展示板、或者制作PPT、双眼皮单眼皮的调查、校园植物的调查等,学生利用各种颜色的卡片、彩笔等这些可视性的工具,以及多媒体的辅助进行汇报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为提高幼师生的参与性,我们采用了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协同合作的形式,增加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每一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交流观点。在充分民主氛围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把同学个人的见解融人团体的智慧中,使团体活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讨论过程中,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增强团体活力。
  (二)参与实验实践
  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幼师生,在了解幼儿生物实验的重要意义后,不但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生物实验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评价等,而且还必须掌握组织、教法和寓意思想教育于全过程的总体把握能力。幼师生既要使自己能做生物实验,更重要的是又能设计和组织幼儿开展生物科学活动,所以对幼师生的组织、表达、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前让幼师生备课、课中让幼师生实践、课后共同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幼师生的组织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参与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是提高幼师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生物标本制作活动,幼师生们积极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认真按老师和课本的要求自己动手制作。
  通过课外兴趣活动可以开发幼师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幼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师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幼师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与心理满足的需求,加强幼师生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锻炼幼师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幼师生组织教学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了基础。
  (四)培养参与思维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强调教师的作用。"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这方面的名言。这与现代教育提倡幼师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相悖的。我在生物课教学中,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幼师生动脑筋、多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维去获取知识。
  例如,讲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师生去猜测、质疑、分析、讨论、总结。这样,引发幼师生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幼师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幼师生在科学领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此外,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幼师生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也是一种让幼师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幼师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参与的质量,教师可在课前 预先设计一些问题,问题设计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提出重点,难点,盲点问题,并组织幼师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激活幼师生的思维,根据回答引导幼师生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并提出发散性问题,培养幼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的是, 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教学法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生物教育改革的需要。但由于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存着一些比如班级人数过多、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等各种客观问题,如何更好的将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推进生物教学改革,这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李亚军.VIPP教学法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02,(2).
  [2]陆江红.参与式可视性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J].科学教育,2002,(02).
  [3]孔祥娟.听课也需参与式[J].科学课,2005,(01).
  [4]孙磊.参与式教研培训的实践及收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6).
  [5]陈昌林.让幼师生参与渗透到生物学教学各个环节[J].中幼师生物学.2005,(09).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理规划设计职业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青春成长、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期刊
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特别是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要自主开发、特色开发、共同开发。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出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
期刊
在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对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是完全必要而又十分重要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基本概念多,知识点复杂。对于刚刚涉足专业课的学生来说,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为应付考试,大多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考后即忘。在对历届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如何选材和怎样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掌握的非常不好。为此,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的教学
期刊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慧发展有赖于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依赖于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理卫生状况。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改造,它对塑造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精神促进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尽善尽美的转化,发挥着社会性的功能,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心理因素,发挥着心理学意义的功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功能,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
期刊
一、个别差异对制图学习的影响  个别差异实质上就是个性差异。指的是个人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个性特征又包括: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这些个性特征对学习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有的人才思敏捷,有的人反应迟钝,有的人小心谨慎,有的人粗心大意,有的人爱好广泛,有的人一无所长,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将反应出个别差异。教学实践证明,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性格、兴趣等个性特征对学
期刊
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困难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能力、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也取决于所能获得的就业信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過程中,就业服务信息的有效采集和利用是帮助毕业生及时、顺利地择业和就业的可靠保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和利用的现状  随
期刊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的理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N、S Prahu在《过程教学大纲》中提出,经过许多语言学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于上世纪90年代逐渐成熟的。  任务型教学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据此,笔者认为应
期刊
目前,在全国高等经济类、管理类本科院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数学课程。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数学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设立承认了这一事实。经济学数学化的重要标志,是它不限于应用现有的数学工具,而是与数学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如线性规划的出现谁也说不清楚是数学的突破还是经济学的突破;点集拓扑学中的效用函数存在定理可以说
期刊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多以文字材料为中介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对课本内容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知识结构及对课本内容讲解的方式、语言技巧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很高,在1-2个课时内,要学习一篇课文,掌握知识要点,记忆新词汇,如果上课不专心,学习兴趣不高,是很难
期刊
一、《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分析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验,要求学生能利用Access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能把数据库信息与Web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如果按教材章节顺序来组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尤其是第一章和第二章,对没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他去理解第一、二章中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实在不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