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产、学、研一体化新画卷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8日至30日,“2014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成立暨音乐剧教学交流演出季”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1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音乐剧界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历时三天的活动,内容丰富,气氛热烈。
  一、“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成立
  5月28日上午,开幕式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系主任、音乐剧中心主任赵光主持,他由衷地欢迎和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王祖皆,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剧教育研究会主任廖向红,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沈力伟等先后向本次活动致辞。随后,进行了揭牌仪式。许舒亚院长与王祖皆会长共同揭牌,宣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正式成立。
  许舒亚在致辞中表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是集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一体的学术机构。他相信,在当今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音乐剧中心必将显现出与音乐戏剧系教学之间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和发展机遇,为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剧领域的交流互动提供更高的学术平台,为中国音乐剧与国际音乐剧的接轨而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推进:王祖皆认为本次活动的举办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智慧、大胸怀和大气魄,他代表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向此次活动表示感谢和敬意;廖向红肯定了上海音乐学院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廖昌永简单回顾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建系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他与音乐剧的渊源,并感谢各位业内领导、专家给予的支持;张力伟认为音乐剧中心的成立体现了一种实力、一种胆魄和一种眼光,这归根于上海长期形成的文化艺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子,自身师资队伍的实力和社会人才综合利用的优越条件,以及领导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充足的经费保障等。他们对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寄予厚望,并共同展望上海音乐剧中心发展的美好前景!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音乐剧中心主任、作曲家赵光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以音乐剧教学为根本,积极进行试验性音乐剧创作的基础上,成立音乐剧中心,以国际化视野,高起点、高标准的艺术追求和探索,全面与国内外一流同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以拓展更大、更广阔的音乐剧教学、科研及创作艺术空间。从而让艺术成果在市场中不断检验,让学生在一线社会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老师在新音乐剧和经典音乐剧的创、排、演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和思考,再反过来对教学和科研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
  二、音乐剧教育高峰论坛
  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音乐剧专家居其宏以“我国原创音乐剧的近态与走势”为题,谈到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不少原创剧目。他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音乐剧以故事为主,而概念音乐剧《王二的长征》的出现代表了新的走向,它通过舞台展现了人们对某个历史阶段某人、某事的深层体味和思考,不同观众可以从中体会不同的意味和意趣。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张旭就音乐剧教学的问题做出5点阐述:1.音乐剧表演教学要以经典作品为引擎、为龙头、为发动机,并要以上世纪黄金时期的作品为选择核心,这样相关对应的学科就都能找到方向。2.音乐剧的表演区别于话剧的表达方式。它是诞生在浪漫主义基础上的一种具有表现主义、诗意化、严格格律化的、强调仪式感的表演审美,是想极力追求人性与神性在交织的情感中如何抵达观感和精神的极限,这与立足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话剧表演有巨大差异。3.音乐剧舞蹈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古典的芭蕾舞以及早期的现代舞的独立方式。4.提倡把“老师”的观念更换成职业的剧场原则、演出的原则,以培养的音乐剧演员的职业化能力。5.所有课程的界定、最终结论和目的应定性在音乐剧表演上,使表演及塑造角色成为最高任务。
  美国纽约大学音乐剧系副主任黛安娜演讲的题目“音乐剧是一种国际共享的语言,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推广它,以使我们的故事保持生命力”。她认为教育最主要的是以“真实性”为核心,鼓励学生在演唱时,自己去体验角色的内心活动,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每个字的意义,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客观对象和规定情景当中,这样学生的气息就会自然放松,声音的共鸣也会集中起来为角色服务。她呼吁,面对现代时尚节目里只注重包装和故事,声乐凭借科技进行音量和技巧的调整等社会现象,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让学生在不刻意抵制时尚的同时,看到所谓时尚背后真正的艺术形式,引领学生走不是很时尚,却回归教育本质的道路,把传统教育中求真,却复杂而严谨的表演方式带到最真实的精益求精的风潮中。
  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徐卫宏就“音乐剧演员培养”的问题谈了他的几点感受。1.音乐剧演员培养的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表演好是一个音乐剧演员非常重要的要素。2.声乐课一对二每周一次,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同样好,关键点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3.虽然项目制的教学能更好为学生提供认识音乐剧和演出实践的机会,但在校期间,就应该学好各门基础课程,不赞成过早过多地融合音乐剧的各项基础元素。4.不赞成目前我国各高校小而全的办学方式,提倡打开门户,进行强强联合,以适应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和发展。
  美国Carthage大学音乐剧系主任科琳.内斯介绍了他们的教学情况。她认为把学生变成职业演员最好的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入学之前开办类似军事化管理的训练夏令营。通过非常紧张的学习,让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学习音乐剧的准备。在夏令营的教学中主要是声音、表演、舞蹈等训练,教师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从而完善他们的能力。夏令营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研究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陶辛教授就“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的编创能力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问题的背景:第一代音乐剧学生担负整个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发展任务,是未来音乐剧事业的希望所在。目前音乐剧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已经有很大发展;音乐剧也从注重影响的大制作逐渐到注重本体的小制作的变化。2.必要性:表演专业学生如果眼里只盯着声乐、舞蹈、表演等要素进行训练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有完整的戏剧意识。未来中国音乐剧是靠那些真正接触过很多音乐剧,并参与演出音乐剧的现在的那一大批学生。他们会成为音乐剧事业的种子,从事音乐剧教育和编创及音乐剧编导学科的建立。3.实施的路径:音乐剧的编创就是讲故事的过程,现阶段应该把编创意识贯彻在赏析课,表演课,剧目课等上。   上海音乐学院原系主任、作曲家金复载教授以“如何在融合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长处,使整个音乐剧教学和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为话题谈到,在最初的交流中,我们各大院校展现的都是自己的强项。随后,大家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校文化背景慢慢向音乐剧的综合能力发展并进行交流。这个趋势非常好,但在融合过程中应该保持自身的特点,不要把每个学校自身的强项丢失,因为音乐剧各种题材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演员。创作上,也应该有总体观念,不要把具体的很多表演手法固定在一个具体的模式里。应该关注如何在音乐剧的原创中既符合音乐剧规律,又保持中国民族的元素。
  三、音乐剧交流演出季
  28日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毕业班学生排演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Little Me》率先在排演中心拉开了演出季的序幕。这部以女主角贝尔接受自传作家的采访为线索,通过喜剧的风格来展开一段段生动有趣故事的音乐剧,场景复杂,人物众多,25位同学连轴转地分别扮演了56个角色,充满了令人开怀的喜感。音乐剧《Little Me》作为2010级的毕业大戏于4月28
  5月2日连续上演6场,场场爆满,喝彩声此起彼伏。为了参加本次展演,答辩好了论文,已经奔赴各自实习岗位的25位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归队进行短暂的排练,为母校音乐剧中心的成立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29日下午,由美国Carthage大学学生排演的《Next tonormal》在数字媒体中心录音棚上演。这是一部摇滚音乐剧,讲述了一位母亲挣扎在日益恶化的极端心理失调症中,以及她的疾病的症状、她的家庭试图缓和这个疾病对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所做的努力。简易的舞台背景与丰富的表演层次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家禁不住为他们连声喝彩!
  29日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一、二年级学生在学术厅演出了由青年教师张博创作的《路》。作者用嬉笑怒骂的笔调讽刺了当今社会选秀节目中的各种弊端。学生们的表演虽然稍显稚嫩,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散场的观众纷纷感叹:一二年级就能(演得)这样(好),到了毕业那会成什么样儿啊!
  30日下午,美国Carthage大学学生在数字媒体中心录音棚上演音乐剧《Seussical》。这是一部由苏斯博士众多著名书籍进行复杂合并编成的喜剧故事,是通过教孩子如何去阅读的途径,来传递美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学生们风趣的表演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喜欢。尤其是演出后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环节让大家受益匪浅。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王道诚认为他们的表演和演唱状态自然,每个表演区域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体现出他们职业化水平之高。沈承宙教授夸赞他们在教师之间的合作、艺术的真实和生活与音乐之间以及台词与歌唱之间等方面都达到了无痕迹、无障碍的高度。
  30日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三年级全体学生在学术厅首演了百老汇音乐剧《A Chorus line》。这部音乐剧讲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群舞演员从幼年到成人再到职业生涯的故事。客观地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演唱方面相对有优势,而在舞蹈和表演上相对一般。让他们表演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同学们卯足劲的表演赢来的喝彩声几乎要掀翻整个剧场。
  本次交流演出季展演的五部内容、风格迥异的音乐剧,不仅带给大家丰富而多彩的感受,中外音乐剧创作和表演之间的互动更带给与会专家、学者更多思想上的碰撞和启发。
  四、教学公开课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李奇、孙莉莎老师的公开课“谈《歌舞线上》唱、跳、演的融合与剖析”,是自然呈现他们所带三年级剧目班的上课过程和教学方式。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孙莉莎从音乐上进行音乐上的深入诠释。她先让学生集体随着音乐做热身运动,进入律动音乐感觉中。然后选择特点比较鲜明的角色进行教学展示。第二部分由李奇做结合唱、跳、演的舞蹈及整体调度讲解。她在简单地让学生集体做了舞蹈热身运动之后,选择一段融合不同角色独唱与全体角色跳的片段进行教学展示。
  纽约大学副系主任黛安娜·海尔德曼、弗兰克·施罗的公开课是针对学生的独唱作品进行声音技巧的改善和作品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念读歌词,甚至让其他观众扮演角色,或让一组学生给另一组学生作为演唱的对象来启发让学生的想象力,带动学生从音乐中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他们解释在纽约大学教学中,经常说到的语言等问题,其实是在注重分析某个年代的语言风格和作曲家的风格的同时,又不过份强调把所有的要素在同一时间全部表达,而更注重在歌曲中怎样跟观众交流,怎样传递音乐作品信息给观众。
  美国Carthage大学音乐剧系主任科琳·内斯与罗兰·施瓦伯的公开课是让大家看到怎么把一首新歌唱好。首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belt或古典风格演唱声音的训练。随后学生开始一段独唱,他们必须分析角色,了解作品风格,分析声音,分析声音的质量,然后很真实地表演出来。完成独唱之后,全体示范学生上台练习合唱曲目。要求独唱时可以在声音上有不同的选择,但在合唱的时候要选择与大家共同的声音。
  三堂内容和形式各异的公开课,形象地、直观地展现出三所院校音乐剧的教学方式、教学成果及教学经验,使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五、音乐剧教学、学术交流研讨会
  在教学交流环节中,来自各地的音乐剧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讲述各自院校音乐剧教学方法和演出实践中的经验及与所遇到的问题。其间美国科琳·内斯与罗兰·施瓦伯对美国Carthage大学音乐剧系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介绍引起了众多参会学者浓厚的兴趣及强烈关注,大家就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廖向红提出要尽快确定我国音乐剧教学模式,教育大纲和相对应的教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和教材的选用等问题。她进一步陈述在表演基础训练中,要遵循戏剧表演中的真看、真听、真思考的必要性,只有当这些基础扎实稳固之后,才能从再现的层面进入到表现的层面,使表演更加坚实。她还介绍了中央戏剧学院院研究生剧目创作实践课程的特点及措施,以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互相补给,真正让学生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实际能力的拓展。张旭关于经典剧目和片段的教学模式,音乐剧教学中以剧院模式来培训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走出校园的就业做准备等观点得到专家的广泛认同。赵光关于在各院校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加强的情况下,保留并发扬自己优势的同时,知晓自己的劣势,并予以强化,尽量将综合能力调整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的观点获得大家的一致肯定。
  赵光就本院音乐剧教学情况作进一步阐述:目前虽然跟国内同类院校相同,尚未建立自身完善的音乐剧教学体系,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有着一支整齐的、专业综合素质很高且年轻的教师团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均曾在国外一流音乐剧专业院校访问、留学及参与工作。赵光尤其强调的是音乐剧教学中课程的细化问题。只有围绕音乐剧表演的各个方面的专业课程的细化、深入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实质性提高。以本院的教学资源优势,2014年9月即将开始进行为期两学年的《音乐剧歌曲分析课》的试验性教学。既是以国内外经典音乐剧为内容,以音乐剧史及其中作曲家代表作品,自早、中、黄金时期乃至现当代的剧目、曲目为具体脉络线索,在学生演唱过程中,老师以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导师引导、讲解,进行详细、深入的曲目分析,让学生对经典作品有全面、细致和深入的理解。
  沈承宙对中国传统戏曲与欧美音乐剧的教学糅合在一起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第一是发扬传统,第二是与新时代结合创造新的戏曲,才能将戏剧这个大民族文化融进新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胡晓娟由此介绍了她将戏曲艺术融合到音乐剧声乐教学,探索音乐剧的新方法新思路的经验。谈到音乐剧题材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剧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张殷认为音乐剧中塑造群体性人物是核心,要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中有所提问,在寓教于乐过程中让观众有所理解,产生思想上的提升。
  在本次活动的短短三天时间里,专家学者们观看了三场教学公开课,五场音乐剧,针对“音乐剧教学模式探索”“地域、文化差异对音乐剧创作的影响”等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了契合本专业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相信,此次活动为中国音乐剧教育界和国际音乐剧专家教授之间的合作创造了良机,更为上海音乐学院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音乐剧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成果与市场的有效链接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引 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教育界的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尽管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从2002、2004、2006到2009年接连四次下发一系列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文件①,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多种社会原因,成效并不显著,不端学风仍不断出现,且在某种程度上正悄悄地发展着。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一种经相关教育部门批准的、须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教学的“精品课程”应运而生;而学术不端行为这个怪物
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领域有不少论著,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管林著的《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1984)和《中国民族声乐史》(1998)、傅雪漪著的《戏曲传统声乐艺术》(1985)、顾旭光著的《中国民族声乐论》(2000)、金明春著的《民族声乐艺术》(2000)、李晓贰著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2001)、郭建民等著的《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2004)、刘雅丽编著的《民族声乐概论》(2007)等
11年10月18—20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的“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的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众多专家与师生,围绕我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尤其是音乐院校作曲家的理论与实践,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理论探讨并呈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正如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在开幕致词中所指出的,本次论坛是“一次独具特色的
时盼多日,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终于再版!  2002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策划,汪毅夫主编的畲族研究书系,此书系六本论著涵盖关于畲族风俗、音乐、语言、相关民族比较等多方面研究,而其中关于畲族音乐方面论著——蓝雪霏博士学位论文《畲族音乐文化》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而蓝雪霏教授也以此成为音乐学女博士。  论著自问世起便吸引了众学者的目光,并于20
由当代最出色的次女高音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于2007年录制的专辑《向玛丽娅致敬》①注定会在当代声乐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张集欣赏性与学术性于一身的专辑是为纪念19世纪传奇次女高音歌唱家的玛丽亚马里布兰(Maria Malibran, 1808—1836)而录制,其制作团队集合了众多欧洲顶尖艺术家,除了芭托莉本人外,还有以诠释德奥古典交响乐及歌剧作品见长的匈
应中央音乐学院庆祝70华诞系列活动之邀举办的“歌唱生活、赞颂时代——关益全作品音乐会”于2012年1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举行。  关益全从事专业艺术五十多年,涉猎作曲、指挥、评论、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但他始终不忘坚持深入生活,努力勤奋创作。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均以高昂、热情的情调歌颂我们这个风起云涌的伟大变革时代,运用抒情、酣畅的韵律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
“古典音乐”即以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为主要标志所形成的音乐风格、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等,国内外已出版的音乐史论、教科书、音乐辞典早已有公认的注释和评价,无庸赘述。当今提出“为古典音乐正名”似乎是多此一举,危言耸听。  1986年,笔者曾针对《中国青年报》文艺部编辑谭明的《古典音乐的发展与现代音乐思潮》一文①,拟定此提纲撰写一篇商榷的文章,因忙于教学无暇完稿。
2008年1月28日下午,香港中乐团于国家大剧院的两场演出结束后,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及《人民音乐》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支持的“香港中乐团大型民族音乐会访演北京座谈会”于北京市前门建国饭店举行,两地的民乐知音尽情交流。会前一连两天,香港中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献上了两套完全不同的曲目。1月26日的首场音乐会题为“从古曲经典到现代情怀”,上演五首于过往三十年由香港中乐团委约的经典作品,包括
2015年5月20至22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音乐学院承办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选》(全套)音乐会暨大师班,该院在音乐厅拉开了帷幕。在三天时间里,共举办了两场储望华的全部(已经出版的)钢琴独奏作品音乐会,四场大师班,一场专题学术讲座。  本次系列音乐活动的内容,是针对2010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之一《储望华钢琴作品选》的全套曲目以及作曲家在2014年最新创作的两首钢琴变
2月27日,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的姑娘们走进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办了“民族情·古韵风——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元宵音乐会”专场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及在京的专家学者和4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次日上午。连云港市文广局在北京文联召开座谈会,就乐团的发展等问题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现将与会者发言简述如下:  田明(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这次到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