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学生意识、关系着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对学生成长及发展意义深远。激励措施是一种常见的、可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及主动性的手段,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为增进德育教育效果,常将激励措施引入实践教育当中。本文从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办法、应用注意事项以及应用效果入手,对激励措施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展开探讨,旨在激励措施的实践应用提供相应参考、助力学生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措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378
德育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涯,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措施。班主任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须对德育教育的内涵有深刻认识,并掌握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办法或手段。此背景下,激励措施被引入班主任德育教育当中,通过科学使用激励措施,学生的自觉性会有明显提高,能在教师指导下更加深入、系统的进行德育教育学习。不过,班主任在将激励措施引入德育教育时,因为对细节把握不足、缺乏因材施教意识等等,可能出现激励措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为避免或减少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激励措施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
一、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办法
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几种常见应用办法如下:第一,班主任是实施激励措施的主体,因此在将激励措施应用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时,首先要重视班主任德育素质提高,并使班主任掌握激励措施在德育教育中应用的方式方法;第二,将激励措施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使德育教育全面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例如,当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时,应即刻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肯定与夸奖,从而激励学生,使“乐于助人”这一品格进一步在学生人格中定型;第三,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学习氛围的构建,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德育自律,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开展“德育小教师活动”,让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德育小教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德育知识,然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对德育小教师的表现进行简单评价,若德育小教师的表现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就可以给予德育小教师一定奖励。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注意事项
在把激励措施用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时,为使激励措施发挥其效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科学控制奖惩力度。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不足,会导致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较差,无法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而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力度过大,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自大、低落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德育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严重下降,所以在应用激励措施时,班主任必须科学控制奖惩力度,做到“不过度奖罚”。第二,班主任要注重奖惩时机以及奖惩公平。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奖惩时机是否适宜、奖惩是否公平,也会直接影响激励措施的应用成效,进而影响德育教育效果。若奖惩时机不对,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并取得较好成绩时,若班主任未能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就可能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学生取得某一成就或成绩时,班主任应当立即对学生进行肯定。若应用激励措施时奖惩不够公平,比如两名学生表现相同,却只有其中一名学生得到了奖励,那么另一名学生就很可能出现失落沮丧等情绪、出现德育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必须要做到客观、公平。第三,班主任在应用激励措施时要做到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简言之就是要采取差异性激励措施,学习优异的同学与学习较差的同学,其德育学习目标应当有所不同,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应当结合各自的德育学习目标进行。
三、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
结合激励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有:第一,可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科学应用激励措施,学生通过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教育可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使得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主动配合。第二,可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通过科学应用激励措施,学生的好胜心被激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了解德育知识、参与德育实践,如此以来,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这对班主任实施高德育教育十分有利。除上述效果外,科学采取激励措施还有提高班主任德育教学效率等效果。
四、结语
班主任德育教育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效用,对学生发展及成长至关重要。在把激励措施引入班主任德育教育时,班主任首先需正确认识激励措施、掌握激励措施实施方法,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激励措施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班主任必须留意激励措施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最后,班主任在把激勵措施应用于德育教育时,还要收集反馈信息,对激励措施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解,以便进一步掌握激励措施的应用方式及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芳. 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 学周刊,2020(02):162.
[2]殷洁. 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激励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0(02):12-13.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措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378
德育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涯,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措施。班主任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须对德育教育的内涵有深刻认识,并掌握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办法或手段。此背景下,激励措施被引入班主任德育教育当中,通过科学使用激励措施,学生的自觉性会有明显提高,能在教师指导下更加深入、系统的进行德育教育学习。不过,班主任在将激励措施引入德育教育时,因为对细节把握不足、缺乏因材施教意识等等,可能出现激励措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为避免或减少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激励措施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探讨。
一、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办法
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几种常见应用办法如下:第一,班主任是实施激励措施的主体,因此在将激励措施应用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时,首先要重视班主任德育素质提高,并使班主任掌握激励措施在德育教育中应用的方式方法;第二,将激励措施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使德育教育全面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例如,当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时,应即刻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肯定与夸奖,从而激励学生,使“乐于助人”这一品格进一步在学生人格中定型;第三,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学习氛围的构建,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德育自律,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开展“德育小教师活动”,让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德育小教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德育知识,然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对德育小教师的表现进行简单评价,若德育小教师的表现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就可以给予德育小教师一定奖励。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注意事项
在把激励措施用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时,为使激励措施发挥其效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科学控制奖惩力度。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不足,会导致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较差,无法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而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力度过大,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自大、低落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德育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严重下降,所以在应用激励措施时,班主任必须科学控制奖惩力度,做到“不过度奖罚”。第二,班主任要注重奖惩时机以及奖惩公平。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奖惩时机是否适宜、奖惩是否公平,也会直接影响激励措施的应用成效,进而影响德育教育效果。若奖惩时机不对,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并取得较好成绩时,若班主任未能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就可能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学生取得某一成就或成绩时,班主任应当立即对学生进行肯定。若应用激励措施时奖惩不够公平,比如两名学生表现相同,却只有其中一名学生得到了奖励,那么另一名学生就很可能出现失落沮丧等情绪、出现德育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必须要做到客观、公平。第三,班主任在应用激励措施时要做到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简言之就是要采取差异性激励措施,学习优异的同学与学习较差的同学,其德育学习目标应当有所不同,在对学生进行奖惩时应当结合各自的德育学习目标进行。
三、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
结合激励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应用效果有:第一,可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科学应用激励措施,学生通过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教育可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使得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主动配合。第二,可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通过科学应用激励措施,学生的好胜心被激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了解德育知识、参与德育实践,如此以来,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这对班主任实施高德育教育十分有利。除上述效果外,科学采取激励措施还有提高班主任德育教学效率等效果。
四、结语
班主任德育教育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效用,对学生发展及成长至关重要。在把激励措施引入班主任德育教育时,班主任首先需正确认识激励措施、掌握激励措施实施方法,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激励措施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班主任必须留意激励措施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最后,班主任在把激勵措施应用于德育教育时,还要收集反馈信息,对激励措施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解,以便进一步掌握激励措施的应用方式及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芳. 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 学周刊,2020(02):162.
[2]殷洁. 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激励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