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弥漫型肝癌的图像特点,以尽可能的减少弥漫型肝癌的误诊漏诊。方法 总结分析50例弥漫型肝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本组47例均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被膜凹凸不平,内管道结构杂乱走行失常,CDFI血流信号分布杂乱,可检出高阻力动脉血流信号。48例中发现门静脉增宽,并伴有门脉癌栓。难与肝硬化的图像改变相鉴别。结论 弥漫型肝癌声像图常见肝脏增大,肝内见多发的结节或斑片样改变,发现门脉栓子后,应仔细鉴别血栓或癌栓,以及肝内的血流信号分布和阻力指数,均对诊断弥漫性肝癌有极大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30-50岁间的男性发病率最高。原发性肝癌大体病理上有多种分类法,我国于1979年通过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①弥漫型;②块状型;③结节型;④小癌型。其中,弥漫型肝癌为较少见类型,因其癌肿结节较小且弥漫分布于全肝,无肿瘤包膜与边界,与肝硬化结节不易区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50例弥漫型肝癌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22-87岁。上述病例均为临床病理或增强CT确诊为弥漫型肝癌。
1.2仪器与方法 诊断仪器为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5MHz。嘱患者禁食12h以上,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按照肝脏超声常规检查记录肝脏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情况,同时注意检查胆囊,胰腺、脾脏及腹主动脉周围等超声声像变化情况,同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结果
2.1本组50例患者均肝脏被膜凹凸不平,肝脏弥漫性增大者47例,部分肝脏呈球形增大。肝脏形态无明显改变者3例。
2.2弥漫型肝癌癌肿结节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癌肿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型,几乎不出现混合回声型,因癌肿结节较小,故肿瘤周围都无声晕或包膜回声。本病常伴有肝硬化,本组病例中患者均伴有肝硬化,非肝癌组织有肝硬化声像图改变
2.3本组50例弥漫型肝癌患者中,48例门静脉增宽内径大于14cm,占96%,最宽达3.0cm。2例门静脉不宽,占4%,40例门静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内充满癌栓,占80%,5例门静脉及其较大分支内局部见癌栓,占10%。3例肝静脉内见癌栓,占6%。超声检查发现肝静脉癌栓的较少,这是由于被侵的肝静脉较细小,或被包裹在癌肿中间,或受癌肿压迫而致扁平。所以有时虽然肝静脉内存在癌栓而超声难以显示或无法分。
2.4 50例弥漫型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水肿,脾脏增大以及不同程度的腹水。
3讨论
弥漫型肝癌的癌肿数目较多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可致肝脏增大,癌肿大小不一,多数直径在1.0cm左右,少数可达5.0cm,癌肿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型,几乎不出现混合回声型,因癌肿结节较小,故肿瘤周围都无声晕或包膜回声。弥漫型肝癌常伴有肝硬化,非肝癌组织可有肝硬化声像图改变,如肝脏形态失常,部分萎缩,尾状叶肿大等。图像易与肝硬化声像图相混淆。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发生漏诊。
弥漫型肝癌肝脏血流信号走行失常,分布紊乱,可探及血管绕行或散在斑点状、短棒状的动静脉血流信号,癌肿结节周边可检出高阻力动脉血流信号[4]。
门静脉癌栓在超声多普勒显像检查中容易发现,发生率亦较高,这与肝癌合并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阻滞倒流有关,是诊断弥漫型肝癌的的重要指标。门静脉癌栓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①局限于某一支门静脉管腔内,显示边界清晰的孤立均匀的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癌栓周围有血流通过,在一些癌栓中可测及低阻动脉血流信号。②某一支门静脉管腔被条索状等回声或低回声团所充填,管腔内无回声区几乎消失,管腔完全。但是,门静脉管壁回声基本正常。③肝内门静脉被广泛浸润,管腔内无回声区消失。因门静脉壁严重浸润和破坏,门静脉壁连续性中断或显示不清。门静脉形成广泛的吻合支及门静脉肝动脉短路,使门静脉周围出现“海绵样”变,呈筛网状高回声。这种情况最多见于弥漫型肝癌[2]。
门静脉无栓塞的患者与肝硬化患者更是难以鉴别,所以对于声像图除具有肝硬化典型特点外,肝脏还明显肿大的患者,除要对声像图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外,还需结合临床病史及肿瘤系列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弥漫型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率,对肝内检出弥漫结节的,肝内血流信号走行失常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弥漫型肝癌的可能,建议做CT或者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伴有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特别是明确诊断为癌栓的,则是诊断弥漫性肝癌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弥漫型肝癌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漏诊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 第四版(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933-934
[2]曹海根 王金锐主编 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北京人卫出版社 2006年1月
[3]独建岸 李冠海 张明德等 彩超诊断弥漫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临床军医杂志 2011年8月第39卷 第5期
[4]于型艳 栾伟 刘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弥漫性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07卷30期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30-50岁间的男性发病率最高。原发性肝癌大体病理上有多种分类法,我国于1979年通过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①弥漫型;②块状型;③结节型;④小癌型。其中,弥漫型肝癌为较少见类型,因其癌肿结节较小且弥漫分布于全肝,无肿瘤包膜与边界,与肝硬化结节不易区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50例弥漫型肝癌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22-87岁。上述病例均为临床病理或增强CT确诊为弥漫型肝癌。
1.2仪器与方法 诊断仪器为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5MHz。嘱患者禁食12h以上,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按照肝脏超声常规检查记录肝脏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情况,同时注意检查胆囊,胰腺、脾脏及腹主动脉周围等超声声像变化情况,同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结果
2.1本组50例患者均肝脏被膜凹凸不平,肝脏弥漫性增大者47例,部分肝脏呈球形增大。肝脏形态无明显改变者3例。
2.2弥漫型肝癌癌肿结节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癌肿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型,几乎不出现混合回声型,因癌肿结节较小,故肿瘤周围都无声晕或包膜回声。本病常伴有肝硬化,本组病例中患者均伴有肝硬化,非肝癌组织有肝硬化声像图改变
2.3本组50例弥漫型肝癌患者中,48例门静脉增宽内径大于14cm,占96%,最宽达3.0cm。2例门静脉不宽,占4%,40例门静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内充满癌栓,占80%,5例门静脉及其较大分支内局部见癌栓,占10%。3例肝静脉内见癌栓,占6%。超声检查发现肝静脉癌栓的较少,这是由于被侵的肝静脉较细小,或被包裹在癌肿中间,或受癌肿压迫而致扁平。所以有时虽然肝静脉内存在癌栓而超声难以显示或无法分。
2.4 50例弥漫型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水肿,脾脏增大以及不同程度的腹水。
3讨论
弥漫型肝癌的癌肿数目较多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可致肝脏增大,癌肿大小不一,多数直径在1.0cm左右,少数可达5.0cm,癌肿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型,几乎不出现混合回声型,因癌肿结节较小,故肿瘤周围都无声晕或包膜回声。弥漫型肝癌常伴有肝硬化,非肝癌组织可有肝硬化声像图改变,如肝脏形态失常,部分萎缩,尾状叶肿大等。图像易与肝硬化声像图相混淆。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发生漏诊。
弥漫型肝癌肝脏血流信号走行失常,分布紊乱,可探及血管绕行或散在斑点状、短棒状的动静脉血流信号,癌肿结节周边可检出高阻力动脉血流信号[4]。
门静脉癌栓在超声多普勒显像检查中容易发现,发生率亦较高,这与肝癌合并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阻滞倒流有关,是诊断弥漫型肝癌的的重要指标。门静脉癌栓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①局限于某一支门静脉管腔内,显示边界清晰的孤立均匀的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癌栓周围有血流通过,在一些癌栓中可测及低阻动脉血流信号。②某一支门静脉管腔被条索状等回声或低回声团所充填,管腔内无回声区几乎消失,管腔完全。但是,门静脉管壁回声基本正常。③肝内门静脉被广泛浸润,管腔内无回声区消失。因门静脉壁严重浸润和破坏,门静脉壁连续性中断或显示不清。门静脉形成广泛的吻合支及门静脉肝动脉短路,使门静脉周围出现“海绵样”变,呈筛网状高回声。这种情况最多见于弥漫型肝癌[2]。
门静脉无栓塞的患者与肝硬化患者更是难以鉴别,所以对于声像图除具有肝硬化典型特点外,肝脏还明显肿大的患者,除要对声像图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外,还需结合临床病史及肿瘤系列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弥漫型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率,对肝内检出弥漫结节的,肝内血流信号走行失常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弥漫型肝癌的可能,建议做CT或者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伴有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特别是明确诊断为癌栓的,则是诊断弥漫性肝癌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弥漫型肝癌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漏诊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 第四版(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933-934
[2]曹海根 王金锐主编 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北京人卫出版社 2006年1月
[3]独建岸 李冠海 张明德等 彩超诊断弥漫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临床军医杂志 2011年8月第39卷 第5期
[4]于型艳 栾伟 刘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弥漫性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07卷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