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助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集体学习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生生互助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更能够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生活中,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生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调动课堂氛围,构建融洽的班集体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构建氛围,选择适合生生互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的契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生互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助模式的构建及意义
所谓生生互助,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相互讨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的模式通常有一对一结对帮扶、小组学习等两种形式,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生互助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而这种能力及意识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助的形式,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通过生生互助的形式,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逐渐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老师”。通过生生互助形式,在课堂中逐渐形成互帮互助、不耻下问、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随着教育的进步及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学习氛围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其意义远超出当前教师的想象。
二、常见的生生互助形式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较为基础与常见的生生互助模式,新课改以来在教学中多有体现。在新课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地运用与讨论,已经是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课堂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与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当前课堂的局限,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增添了新的思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学生之间可以共同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思维碰撞;也可以相互监督,带动学习主动性弱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2.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在当前教学中并不常见,也是教学中需要探索的过程。所谓一对一结对,就是特意将A同学与B同学结合成学习小组,有时候是一位某方面较为优秀的同学与某位某方面较为弱的同学结合在一起;有时候,是双方互有优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总之,这种结对能更有针对性,学生之间的成长也更快,也更能体现出互补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组成帮扶小组并不意味着B同学比A同学差,而是需要两人相互学习。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现生生互助的策略分析
构建学生主体的氛围。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生生互助的学习模式的构建,先要帮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当教师将这种学习的任务,甚至是教育的任务、帮扶的任务交到学生手里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尊重、平等的人文环境,鼓励学生发言,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能够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且给予鼓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努力维系与构建,才能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讲解某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听一听学生的观点。《妈妈的葡萄》一课中,主题立意在于母爱,但是也有学生会看出要善待动物等观点,此时教师不能以“一言堂”的形式予以否定,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这种思考是正确的、有益的。
四、帮助学生搭建生生互助的形式
所谓搭建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的形式,使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始的时候,也许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也会出现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的情况,此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醒与纠正。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任务,如讨论某一篇课文的中心立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某篇课文的某一段进行讨论与学习,然后在班级进行讲解等。教师为学生提供模式与任务,使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摆脱教师去自觉地尝试与思考,这才是生生互助的基本走向。习惯的养成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在生生互助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是直观而敏感的,在组织生生互动的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切忌使学生产生“我不如别人”的意识,互助不代表不优秀,只是在某方面暂时落后而已。此时也正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可以在学科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观点与思想,汲取古人的智慧,去启发学生。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传统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逐渐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培养学生谦逊好学的品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可能会使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助,需要教师的探索与不断尝试,需要打破课堂的原有规则,这些都是新课标下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体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生生互助中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是生生互助模式构建的意义所在,也是探索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张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助模式探索[J].才智,2017,21(01):49-50.
[2]刘琦.小学课堂的生生互助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2016,19(01):64-66.
[3]何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助形式[J].小学教育,2016,18(02):54-55.
[4]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5-169.
[5]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師的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生互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助模式的构建及意义
所谓生生互助,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相互讨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的模式通常有一对一结对帮扶、小组学习等两种形式,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生互助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而这种能力及意识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助的形式,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通过生生互助的形式,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逐渐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老师”。通过生生互助形式,在课堂中逐渐形成互帮互助、不耻下问、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随着教育的进步及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学习氛围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其意义远超出当前教师的想象。
二、常见的生生互助形式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较为基础与常见的生生互助模式,新课改以来在教学中多有体现。在新课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地运用与讨论,已经是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课堂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与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当前课堂的局限,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增添了新的思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学生之间可以共同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思维碰撞;也可以相互监督,带动学习主动性弱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2.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对一结对帮扶在当前教学中并不常见,也是教学中需要探索的过程。所谓一对一结对,就是特意将A同学与B同学结合成学习小组,有时候是一位某方面较为优秀的同学与某位某方面较为弱的同学结合在一起;有时候,是双方互有优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总之,这种结对能更有针对性,学生之间的成长也更快,也更能体现出互补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组成帮扶小组并不意味着B同学比A同学差,而是需要两人相互学习。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现生生互助的策略分析
构建学生主体的氛围。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生生互助的学习模式的构建,先要帮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当教师将这种学习的任务,甚至是教育的任务、帮扶的任务交到学生手里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尊重、平等的人文环境,鼓励学生发言,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能够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且给予鼓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努力维系与构建,才能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讲解某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听一听学生的观点。《妈妈的葡萄》一课中,主题立意在于母爱,但是也有学生会看出要善待动物等观点,此时教师不能以“一言堂”的形式予以否定,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这种思考是正确的、有益的。
四、帮助学生搭建生生互助的形式
所谓搭建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的形式,使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始的时候,也许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也会出现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的情况,此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醒与纠正。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任务,如讨论某一篇课文的中心立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某篇课文的某一段进行讨论与学习,然后在班级进行讲解等。教师为学生提供模式与任务,使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摆脱教师去自觉地尝试与思考,这才是生生互助的基本走向。习惯的养成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在生生互助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是直观而敏感的,在组织生生互动的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切忌使学生产生“我不如别人”的意识,互助不代表不优秀,只是在某方面暂时落后而已。此时也正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可以在学科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观点与思想,汲取古人的智慧,去启发学生。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传统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逐渐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培养学生谦逊好学的品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可能会使教学工作误入歧途。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助,需要教师的探索与不断尝试,需要打破课堂的原有规则,这些都是新课标下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体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生生互助中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是生生互助模式构建的意义所在,也是探索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张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助模式探索[J].才智,2017,21(01):49-50.
[2]刘琦.小学课堂的生生互助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2016,19(01):64-66.
[3]何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生互助形式[J].小学教育,2016,18(02):54-55.
[4]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5-169.
[5]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師的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