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内外因素的限制,领悟课文缺乏理解基础,真正的内涵也变成了无源之水,难以企及。因此,笔者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品读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借助生活经历,品读领悟语言文字


  笔者教学前,安排学生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在课上让他们先交流这些小短文,对美好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进行回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同类文章产生学习期待和浓厚兴趣。学习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来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感,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宠物的动人故事。这样他们在表述中就能有更多的情感,从而将课文中感受到的情感表露出来。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融通,实现了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成长需要的沟通,让教学内容呈现鲜活的状态。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审美感受。

二、引入背景资料,领悟积淀人文底蕴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如果脱离作品的背景资料孤立地进行机械解读,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对语言文字无法产生感悟和共鸣,甚至曲解其中蕴含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收集了解彭德怀的戎马一生,通过对书本故事的前因后果和长征中特定历史情况的深入了解,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情感基调。其次,在引导学生感悟彭德怀下的三次命令时要借助背景材料。教师在学生理解“杀”与“不杀”之间巧妙地穿插介绍相关的资料释疑解惑。第三,在学生领悟语言文字处于突破的关键时刻,例如文章中彭德怀对战士“不耐烦”“怒吼”“发火”,似乎与文中主旨相背,但教师通过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背景资料,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从对比中激活学生的想象。

三、训练阅读技能,培养促进自主发展


  阅读和领悟语言文字是一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学生由阅读语言文字而得来的那种对情感的体验还会激发出学生反复诵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语言形式与思想意蕴的感受更加细腻,进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笔者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首先进行“范读”。在范读阶段,老师应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力争通过精彩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和鲜活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碰撞”,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其次,要在课堂上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精细阅读,局部揣摩。笔者带领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阅读揣摩这些词句,从而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
  在前阶段的阅读基础上,学生已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笔者建议学生课后去阅读《丰碑》《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等长征路上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运用他们习得的方法,揣摩各篇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并从修辞、炼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
  在我們的语文教学中,通过结合背景资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体会与作者相同或相通的思想情感,获得对文章的深刻领悟,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近日,我执教了学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现代美文阅读》五(下)中的主题单元“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短短的40分钟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上呈现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该如何展开?于是,在备课时,我首先在思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该“教什么”。  “教什么”——大胆取舍,让教学内容精简  思考一: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的教学是否都要在课堂上呈现?  “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与象共舞》《
期刊
泰格特的小小说《窗》,塑造出了两个迥异的形象——“近窗者”与“远窗者”,通过塑造他们道德品质上的崇高与卑劣、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与污秽不堪,形成令人惊诧的强烈反差,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远窗者”是“恶”的代表,然而真的如此吗?“远窗者”到底是谁?  一、他是一个普通人  原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  1.“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
期刊
要上好习作讲评课,取得实效,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层次的读,采用“导”“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写法、学会修改,促进习作能力不断提高。下面,我就以《一次体验活动——穿针引线》这篇习作的讲评课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目标导向,研读习作  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所以在目标导向教学中,目标的设置与适当陈述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科学化的第一步。学生的作文就是作文讲
期刊
2.选画面,写“村居”  选择其中一个喜爱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  (1)学生写话。  (2)交流写话。  3.赏“村居”,谈感受  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  设计意图:从为画面取名,再到写画面,旨在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别用提炼画面标题、一句话、一段话来描绘村居画面,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悟和赞美。  三、吟唱,感受词的魅力  1. 吟诵  茅檐、小溪、青草,
期刊
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起构成“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王维为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清新淡雅,禅境空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风景。诗人选取四个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不加藻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汉字学运用”专栏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从高中语文教学看小学识字教学》,作者陈玉琴、金文伟老师认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小学、初中的语文知识教正确了,基础打好了,高中语文课就可以节省时间讲授更多的知识;要是教得不到位,学生语文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就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知识的讲授,影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  《义务教育语
期刊
“同构”,源于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名词。在当前追求文本创造性解读、多元化解读的今天,笔者也对“同构”一词在概念上进行延伸,探索基于“同构”意识下的语文文本审美性解读。具体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文本之间,通过某种相同或者类似的系统结构进行同构解读,继而能够有效唤醒学生旧有的审美经验。不过这里的同构性,更多源于对象的同构。一、源于编者对话,同构文本背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地进行着,但课堂的氛围还是那样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成绩仍然停滞不前。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在语文教学中迷失方向,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乱闯地去寻找那一道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景。直到2014年,我有幸接触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才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与实践,我领略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给语文课堂带来的一道道曙光,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期刊
朱永新说,阅读意味着改变,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是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是,学生阅读量少,课内阅读少,阅读指导少,这已是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大量阅读、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课内阅读,无疑为当前的阅读问题开了一剂良方。在小学阶段,教师除
期刊
近年来,朱文君老师和她的小古文研究團队的成果越来越为大家熟悉,很多一线教师开始进行小古文的实践,我也进行了尝试,发现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重点在只拣儿童“趣”处行。  一、趣读小古文——埋下儿童语文生长的根  当我接过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时,心里想:正好,合适的年级,合适的基础,就从这个班级开始,读小古文!  一开始的时候,总是我读,学生跟着读,我慢慢地读,学生跟着我慢慢地读,读通读顺溜了,我们就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