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緣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島的五月,因媽祖這位藉由大愛與慈善、從凡人到天后的女子而沸騰起來。
  在老城,四方長途站,傳源文化藝術團帶來了臺灣原住民極具震撼力的歌舞表演,一張張面龐洋溢著青春活力,一雙雙赤足在紅毯上踩踏出激越的音符,展現原住民男子力與美的原創舞蹈《躍動山海》讓歸心似箭的乘客們駐足,旅客們的表情是愉悅的,不獨如此,更讓人納罕的是,他們的動容,他們一定是透過男性舞者強而有力的肢體動作感受到了山的巍峨,他們一定是透過女性舞者的輕柔揮灑感受到了生命的純真與萌動。這樣樸拙而鮮活的舞蹈讓習慣於快節奏城市生活的人們真切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崂山,港東社區,被譽為臺灣地區四大上元節民俗的東寒單來到了文化節現場。寒單爺又稱玄壇爺,是台東地區漢人的民間信仰中相當獨特的一支,每年正月十五,寒單爺出巡,接連兩天,伴隨著各路神明繞境,更成為地方盛事。台東炸寒單的儀式非常震撼,由真人扮演的“肉身寒單”頭紮紅布,並以黄巾蒙臉,身穿紅色短褲,赤裸上身,手拿榕樹枝葉護體,站立於神轎之上在大街小巷中繞境,接受信眾投以鞭炮炸身。這一習俗在臺灣已經流傳了一百多年。
  青島市首屆媽祖文化節是一場盛大的兩岸民俗文化盛宴,因為大愛媽祖,因為殷殷親情,因為“天下媽祖,祖在湄洲,恩澤青島,福佑中華”的主題,數以千計來自臺灣、澳門地區的同胞,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的海外華人來到青島,其中大多數嘉賓是首次回到大陸,來到青島,文化節期間,他們在這裡感受最真摯、最濃烈的親情。
  一場文化的盛宴
  4月29日,充分展示臺灣原住民風情的工藝品、梨山茶等在四方長途站吸引了往來乘客的目光,上至七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尚未上學的兒童都為逭些原生態的產品所吸引。由臺灣當地的藝術家繪製的圖案製作的杯墊,有收藏價值,“你看逭上面畫的人正在演奏口簧琴,口簧琴是我們當地的樂器。”此外還有手工编織的展示泰雅族圖騰的手鏈、個性化創意的酒杯也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
  “檳榔樹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神聖祭典儀式、浪漫愛情故事、純潔天真童趣或是日常所需的器皿,皆密不可分。團隊善用大地的禮物,取之于自然,巧妙應用於生活中,從傳統生活文化中,尋找檳榔葉鞘的優點,透過再生、結合與創新,創造友善土地的價值,與大地圓融而存。逭段話出自檳榔鞘製作的筆記,環保與匠心充溢其間。
  5月2日下午,崂山港東社區海霧重重,宛如仙境。青島市首屆媽祖文化節書畫展暨媽祖祈福文藝晚會在此舉行。這是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自年9月始開展的系列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的結晶。來自福建湄洲媽祖祖廟,臺灣、澳門地區的友好宮廟負責人及相關文化、旅遊、經貿等人士,及島城各界千餘人參加了盛大的祈福晚會。在碼頭,來自臺灣原住民的歌舞節目和本土的文藝節目將一輪又一輪高潮,作為本土的藝術,由國家一級演員張梅香老師帶來的茂腔《趙美蓉觀燈》以及由青島茂腔劇團表演的膠州秧歌《喜洋洋》同樣讓來自海內外的觀眾過足了癮。膠州秧歌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以其“三彎九動十八態”的藝術魅力蜚聲全國,並于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遣產名錄,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茂腔被譽為“膠東之花”,也是地方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5月3日上午,文化節在港東碼頭和周邊海域舉行了盛大的“天上聖母丁酉年嶗山港東祭海繞境平安祈福典禮”,在宛如仙音的媽祖吟唱聲中,主祭者、陪祭者依次就位,向媽祖敬香、獻花、獻果、獻茗、獻財帛。媽祖祭典位列“中華三大祭典”之一。臺灣東森電視臺的記者感歎道,第一次在中國北方看到如此震撼的媽祖文化活動。
  一份回憶一份牽掛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會會長趙起良說:“走出去,迎進來,包括這次來的臺灣同胞,還有東南亞的華人華僑,希望通過這種活動,把大家的心和力聚在一起凝在一起,為我們國家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他還講到,“實際我們大家印象中的媽祖文化都印象中都好像是南方、福建,北方對媽祖文化的認識說實在講和南方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媽祖文化在北方來講應該是不陌生,在青島也近600多年歷史了。由於種種原因,媽祖文化沒有在北方發揚光大。將來我們希望通過媽祖文化節,把媽祖文化打造成青島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新加坡萬天府蔡亞樺宮主說:“感恩趙會長及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的邀請,我們萬天府的六姐妹第一次來到青島,參加首屆媽祖文化節,媽祖祭典儀式非常成功,文化節舉辦的非常成功!感恩!
  馬來西亞雪隆海南會館會長丁才榮博士說,“我們因媽祖文化而認識,亦因為珍惜逭份友誼,我們加緊合作關係,把彼此情繫媽祖的心拉得更近。我們都是媽祖一家人,在逭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線上,對於貴會把中華民族的心凝聚在一起,彼此共榮、共存與共用的這一份抉心和誠意,我特別的感動。
  臺灣寒單玄武堂代表林建榮說:“山東青島是一個啤酒聞名世界的城市,這次我們受邀來青島參加首屆媽祖文化節,帶給我們滿滿的回憶。所有成員不分你我,同心協力,完成任務。此次我們受到青島市民的熱情接待,是用千金也換不來的。”
  青島市首屆媽祖文化節圓滿閉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媽祖人因緣相聚,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青島市媽祖文化節明年還會再相會!
其他文献
青島,春夏之交,浮山灣畔,帆影重重,城市俱樂部國際帆船公開賽(CCOR)、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相繼舉行,輕巧的琺伊19R帆船、壯觀的GC32水翼雙體船輪番登場,千帆競發的浮山灣畔讓人心潮澎湃,在疾風中斜傾入水的船身十分驚心動魄,帆船——這項古老而時尚的運動,同時演繹著極致的浪漫和持續的枯燥艱辛。  帆船意味著自由、挑戰和冒險,對於帆船人來言,那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海,是他們的另一片天空:海上的浮沉、搖擺
期刊
還記得电影《春風化雨》裡那位鼓勵學生站上課桌、撕爛書本的基廷(Keating)老師嗎?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裡對學生一視同仁、播撒愛與理性的馬修老師嗎?如此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的教育者,不僅僅定格在大銀幕的“烏托邦”裡,現實中也不乏其佼佼者。記者便有幸採訪到了這樣一位。他,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來自臺灣的蘇志偉教授。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因一張機票結緣青島  
期刊
“用千針縫成‘圓’,又用萬線穿成‘緣’”。逭是鳳凰奶奶印在明信片上的寄語,一針一線的拼布世界,絢麗多彩,令逭位63歲的老人,時刻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  鳳凰奶奶的真名叫王鳳琴,因為自己總與“鳳”字有緣,便為自己起了這個意義獨特的名字,熟悉她的人會稱她“鳳凰奶奶”,就这這樣,17年過去了,左鄰右舍都知道這個名字。當然這個名字跟自己的職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鳳凰奶奶以拼布作為自己的愛好,同時也是自己的
期刊
蘇格蘭有風笛和穿格子裙的男人,普羅旺斯有薰衣草和浪漫詩,青島的符號是什麼?沙灘、美女、海螺、建築、帆船,還是啤酒?都是,又都不是。  青島不是一個簡單的羅曼蒂克,而如一個海螺,背後有著自身錯綜的紋理,這些紋理由廣袤的空間和久遠的歲月擠壓、碾展而成,並且仍然生生不息。  在這個讓人流連傾倒的城市漫步,會發生很多“豔遇”,臨海憑風會遇見瑞士的大好風光,在老城兜兜轉轉會與德國風情撞個滿懷,徜徉窄窄長長的
期刊
6月6日-7日,為期兩天的2017亞洲媒體峰會(Asia media summit,簡稱AMS)在青島舉行。本屆峰會以“媒體新時代、全球共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以及絲路沿線參與國家之間的媒體交流。  峰會設定了“媒體如何影響發展議程”、“媒體對推動健康與教育議程的作用”、“技術新動態”等10個議題,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及7個國際組織的政府部長、高屑人士、媒體界專家學者及中國
期刊
v青島與電影有很深的淵源,是享有盛譽的“影視之城”,是中國最早引入電影的城市之一,水兵俱樂部被論證為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電影院。青島被譽為“天然攝影棚”,我國早期的電影《劫後桃花》、《風雲兒女》、《到自然去》、《浪淘沙》等,都以青島為外景拍攝地,至今每年有超過200個劇組來青拍攝。  目前,世界最大的影視產業園區——東方影都已落戶青島,規劃建設45個攝影棚以及後期製作中心、IMAX全球研發中心、電影
期刊
提起海蜇,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海底世界裡那些如花般絢爛的美麗生物?海灘游泳時避之不及的恐怖生物?在吃貨的眼裡,海蜇是渾身是寶的美味佳餚。  每年夏天七、八月份是海蜇豐收的時節,在崂山頭以北的海域,有一條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溝,是海蜇繁衍、生長的聚集地。因為毗鄰海溝,坐落於山海之間的小漁村黃山社區,成為了當地知名的海蜇特色村。黃山社區居民世代以漁為生,有近半數居民從事海蜇捕撈、加工,世代相傳,並積累了豐富
期刊
總想跟著味蕾去旅行,穿行於城市之間享受各色口味。然而耽於當下,不妨找尋一下藏匿於城中的特色主題餐廳,跟著味蕾去遊走和感受,恍惚間,仿佛置身彼岸……  用阿拉丁神燈召喚美食  5月17曰,青島威斯汀酒店知味標幟餐廳開啟“一千零一夜”主題美食之旅,帶來經典阿拉伯美食盛宴。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帥氣大廚現場烹飪中東風情的活力美味。大廚主理的  土耳其烤肉卷餅,將鮮嫩的羊肉佐以特調醬料和蔬菜捲入餅中,咬上一口,
期刊
近年來,在島城諸多山水畫家中,逐漸凸顯出一位中年畫家,他的人品及作品越來越被世人所推重,他就是一直努力耕耘在青島的單明波。他的作品厚重穩健,氣息潤足,很充實,很結實,更很紮實。無論是山樹雲水的物象造型、筆墨水度的掌握、對物造化的取捨、心源意境的表達、對傳統承接的認識,還是對時代精神的理解,處處顯露出單明波多元修養與駕馭繪畫語言的能力。  筆墨功力“取法乎上”  中國畫的筆墨,在中國畫的審美取向上佔
期刊
欲說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航線之濫觞,非青島莫屬。早在1600年前,東晉高僧法顯經陸上絲綢之路赴古印度尋求真經,比唐玄奘早228年踏上取經之路。14年之後法顯北上登陸青島,留下了青島與“一帶一路”的珍貴歷史印記  法顯西行求經  法顯(337-422)俗姓龔,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襄垣縣龔家村)人。晉代著名高僧,古代地理學家、旅行家、佛經翻譯家。生於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  晉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