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西方有教育家曾说过:“最成功的教师都参与到与学生的高水平互动中,这似乎成为决定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互动活动有助于激励并帮助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习。当学生与教师或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处于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从而可以去了解和发现学生知道了哪些,不知道哪些。
  在传统的课堂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互动。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只有在你想知道答案时才会提问。而在传统的课堂中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教师其实已经知道答案。教师之所以提这类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情况,找出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想出“正确”答案,或者是教师心中的那个答案,我们称这类问题为“猜猜我在想什么?”而教师的角色则是给予学生信息并确认学生是否已接受该信息。
  要改善这种现状,改进我们的提问,方法之一就是提一些能够激发和支持思考与学习的更好的问题,并且需要找到更好的提问方式,摆脱追求正确答案的嗜好。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更好的问题
  首先,要关注问题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提问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反思我们为什么提问,通过提问要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信息。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有限的,提问是教学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问些什么,是否该问,为什么提问,都应该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其次,要关注问题的启发性和启智性。设计的问题要富于启发性,以激发学生思考,能够支持学生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尽量避免与学生做“猜谜”游戏,只关注学生是否记住某个知识,机械地模仿某种方法。如果我们想挑战学生以扩展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那么我们的问题必须能够引发他们思考和讨论,需要设计更多的启发式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以拓展思维、发展智力。
  再者,建议多用探究性的问题获取更多的信息,用提示性的问题给予建议。探究需要更多更准确的问题来捕捉学生的思维,并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思考,而且能帮助他们清楚地表达与分享他们的思考内容。例如 ,“你能告诉我更多关于……”“你的证据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出……的例子吗?”“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等。而提示性问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使用哪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自己得出答案。例如“你可以尝试……” “……会有帮助吗?”“如果……怎么样?”等。
  最后建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多的关注是如何找出答案的,而不只是关注答案本身。
  二、改善提问的策略,更好地提出问题
  首先,注意提问的适时性。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地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教师更要适时加以点拨,因势利导,以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推敲得出新知识的结论而豁然开朗时,自然会享受一种犹如醍醐灌顶般的喜悦之情。
  其次,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自在地提问和讨论。在很多课堂上,往往是那些公认的聪明学生很容易在讨论中占据支配地位,而其他学生感到没有能力去判断或挑战他们的观点。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在一起思考和学习,自认为或公认的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能够与能力较强的学生持不同意见。相反,能力稍强的同学需要尊重所有同学的想法,若不同意某位同学的观点,则要能够说出原因。在课堂上不允许羞辱和讽刺任何人。
  再者,建议提问时使用讨论和对话的语言。讨论是为了分享信息和解决问题而交换彼此的想法;对话则是通过提问和讨论寻求共识,以便获得引导或提示,减少选择,把风险和错误降到最低,并加快概念和原则的“交换”。
  还有就是,要留出足够“等待”和“思考”的时间,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等待”的时间也包括教师要留出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的时间,它可以帮助教师思考隐藏在学生回答背后的东西,以及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倾听孩子们说什么,是一种非常明确地对他们表示尊重的方法。如果了解學生的想法,就必须倾听。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思考、结对与分享。这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鼓励课堂参与和互动的方法。这种参与是渐进的,先是个体的思考,形成某种观点,然后通过同伴讨论进行补充、发展,接着,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结对),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享) 。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问题并适切地提出问题,便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支持学生思考与探索,积极主动并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注意的持久性差,无意注意占优势,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力优于理解力,且多好奇好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及各种形式的激趣教学,营造和谐、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活跃,注意力稳定集中。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因此我寓教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紧张有趣的竞赛中,同时
期刊
古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用心品位古诗词,将使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让你回味无穷。辛弃疾的这首《清贫乐 村居》这首宋词,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灵性的田园风光画面,全词46个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一个“美
期刊
记得上课之余,我们几个语文教师在办公室一起聊天时,经常谈到一个共同的感受:上课气氛很沉闷,学生不怎么爱发言,尤其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更不用说主动举手提出问题了。这样的情况确实让其他语文教师头痛,教师讲课的一番激情往往在整班学生的沉默面前缺少了共鸣。许多人都曾经遭遇过这样的情景:小学一年级课堂上,小朋友们一听到教师提问就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把桌子碰得砰砰响生怕教师看不见自己,教师在如林的小手中
期刊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过程。它是英语的重要技能之一,而阅读课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读中的活动设计而忽略读后活动,因此阅读课教学中常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一、问题与分析  案例一:九年级上第八模块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教学中,读中活动为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技能,通过扫读跳读及快读等理解文本。读后活动设计为展示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并進行仿写练习。
期刊
一、背景  一天早晨,小桦奶奶对我说,“我们宝宝眼睛不好,医生说要带眼镜,所以我们帮你配了一幅。”“眼镜很贵的,麻烦老师给我们留心下。”因此我们老师也很留心着,在午餐和睡觉时都提醒宝宝摘下眼镜,其余时间提醒她戴起来。  二、事件描述  放学时,爸爸来接孩子,看到小桦一手拿着眼镜,就大声对孩子说:“眼睛怎么不戴!“小桦不做声,就看着爸爸,我看到了就说:”刚刚宝宝穿衣服,不方便,宝宝现在戴起来啊!“小
期刊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个体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的经验,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下面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谈一些笔者的教学思考。  一、情境创设,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情境是体验的关键。在课开始,创设为“羊羊运动会”
期刊
现如今,教育改革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一、言传身教 ,爱生如子  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出好学生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举行大型活动,班主任要热情投入,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荣誉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
期刊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故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  一、实践探索与反思  《谁围出的面积最大》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数学广场中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都有16
期刊
带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崇敬和向往,带着青春的梦想和蓬勃的激情,我踏进了小学这片孕育未来希望的园地。当我穿过它前面的花环,真正融身其中时,才切实体会到了教师的含义。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这颗良心就是播在学生心中希望的种子。  我们班有一个从农村转学来的孩子叫李兆伟,他不爱说话,很孤独,在班里也没有什么朋友。他是一名住校生,在我的面
期刊
由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长期束缚人的思想,许多家长鄙薄职业教育,认为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考不上高中的无奈之举,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穷则变,变则通”,要改变“生源不佳、毕业生待遇不高”的现有状况,就必须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之路。为此,我校在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过程中,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按照“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