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辅平台 夯实语言训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正确处理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当下,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适当融合非本体性内容,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课堂;没有语用实践,就没有能力提升。本课试图借助Hiteach平台和小班形式,以“扎实趣练”为核心手段,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厘清文脉。
  2. 发现把“想象”写具体的几种方法,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拓展欣赏。
  3. 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感受文中孩子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1. 读准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
  蝙蝠、慰藉、猛厉 啊唷唷、卜落卜落、顶喜欢
  (2)用Hiteach配套投票器进行选择,了解学情。
  师:这些词语都能读正确吗?请选择。
  出示选项:
  A.我确定自己都能读正确 B.我不太确定能全都读对
  学生选择,软件呈现统计结果。
  (3)个读词语,正音。
  师:请一位选B的同学来试一试。我们鼓励他一下。
  个读词语,引导互评。
  书空:“慰藉”,强调“藉”是多音字。
  (4)了解方言词汇。
  师:第二组是江南一带的方言词语,用宁波话说“卜落卜落”——bo luo bo luo。
  (5)齐读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生概括课文几方面的内容,师随机输入PPT文本框课件。
  师: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写了些什么吗?
  预设内容:
  ①天窗的来历。
  ②雨天,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③月夜,天窗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④天窗是神奇的!
  ⑤孩子们活泼会想。
  (2)引读:作者先介绍—然后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二、厘清文脉
  1.出示选择题,学生用Hiteach配套投票器进行选择,软件呈现柱状统计图。
  师:经过交流、补充,同学们已经概括出课文的五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课文,分分层次,你会选择哪一项?
  出示选项:
  A.一∥二、三、四∥五
  B.一、二、三∥四、五
  C.一∥二、三∥四、五
  2.每一选项,请一名学生交流想法,随机引导补充。
  预设评价:
  A.师:第二、三部分具体介绍了天窗的好处,第四部分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先分后总的结构,看来,这样划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B.师:作者先叙述,再议论,思路也非常清楚。这样划分也是有道理的。
  C.师:有人说,散文就像一首歌,歌曲一般有个引子,而这第一部分就像引子一样引出下文,所以单独分开也是有道理的。
  3.小结:刚才,大家交流时有理有据,符合作者的整体构思,真棒。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过渡: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欣赏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先去了解一下天窗的来历。(课件出示天窗图片,配舒缓音乐;文变诗,随旋律分行出示前三个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读前两段。齐读第3自然段)
  四、品读第5自然段
  过渡:小小的天窗,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还记得夏天的那一场阵雨吗?自由地朗读第4、5自然段,你能读懂些什么?
  1.生自读后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用Hiteach指示笔功能,随机圈画关键词句,或做上简单批注。
  预设:
  (1)生:我读懂了“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吗?
  师:除了这方面内容,谁还想从不同角度来交流?
  (2)生:我发现作者写了很多自己的想象。(师板书:看到→想到)
  师:由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具体来举个例子吗?
  2.聚焦“看到的和想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并输入PPT文本框课件。
  预设:雨脚跳 猛厉地扫荡
  闪电划 威力大十倍百倍
  3.引读两组关键词。
  4.比较两组词语,发现表达特色。
  师:抓住关键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发现文字的特点,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小 → 大,弱 → 强。)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师:这段文字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你能试着把它读好吗?
  五、小组合作探究第7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发现作者把寻常、不起眼的事物,想象成独特、不平常的事物,由小想到大,由弱想到强,这样就把想象写得更具体了。那么,第7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想象的呢?我们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1.明确合作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一生个读。
  (1)每个成员各自读第7自然段,分别画出作者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关键语句。
  (2)组长组织大家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想象写具体的?”
  (3)记录员用简洁的词语将交流的内容记录在词卡上,然后贴到展示台中。
  (4)请小组的一名同学做好发言准备。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合作学习后,把学习成果张贴到展示台(教室侧面黑板)上。
  预设:少 → 多,静 → 动,无 → 有,虚 → 实, 单一 → 丰富。
  3.小组汇报。
  筛选词卡,请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
  4.齐读词卡。
  5.小结。
  师:正如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孩子所独有的,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最后作者茅盾这样感慨——(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拓展语段,自主欣赏
  1.推送拓展阅读文段,自主欣赏想象语段。
  师:有一位叫江南月的作家,写了一篇同名散文,选择一段来欣赏他的想象。
  2.交流。
  【教学反思】
  一、强化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清晰、明确的,就是学习本文最显著的表达特色——想象,细化从看到到想到的几种方式,如“从小想到大”“从无想到有”“从虚想到实”等。教学中所采用的抓关键词、比较发现、朗读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等策略,也均指向本体性的语文内容、方法和技能。而对课文思想层面的理解,即对“慰藉”的感悟和对儿童天性的体会,也就是“非本体内容”教学,则无痕地渗透在画找、提炼、朗读、探究这些本体性学习的过程之中。这就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高了学习实效。
  二、遵循学习心理设计流程,学习内容更加集中
  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本课在学习流程的设计上,完全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客观规律,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方式上,既有个体学习,也有合作探究;环节上更加精简、集中。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趣中生情,情中启智;练中求熟,熟能生巧,螺旋上升,最终使学生能一课一得。
  三、借助Hiteach 平台,展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课借助先进的Hiteach教学辅助工具,即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理解、判断……展现其学习过程。借助投票器功能,及时反馈、统计、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指示笔功能,更高效地呈现学生的自读收获;运用推送功能,更便捷地阅读相关拓展文本。随着柱状统计图、关键语句、批注……的呈现,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教学导向更加贴近当下学情,学习成果自然更加丰富多彩、形象可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315807)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全面思考,根据精读课文要求悉心研究,根据本课导读提示细细揣摩,最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前后勾连,找准前一篇精读课文的任务,摸清学生的学情,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最佳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  统编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从教材编写要求来看,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共同承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要关注两个着力点:一是关注文言文阅读素养的培养,二是重视阅读现代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前者,要求学生能读通、读懂、赏评文言文,能展开拓展阅读,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式。对于后者,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確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能力;阅读素养;文言文阅读;现代经典阅读  基于阅读的重要性,笔者研究了2014年和2015年嘉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跟踪四年级家庭作业一学期。全学期共83天,其中64天有抄写词语并听写的作业,23天有小作文,59天有背诵的作业。学期临近结束时,连续两周每晚有完成试卷练习的作业。由此看来,学生课业负担重名副其实,而作业形式单一、机械,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现象是“加重”课业负担的源头。“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
[课文分析]    《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通过“比识字”“比朗读”“比写话”“比背诵”“比写字”,营造比赛氛围,拓展教学资源,
在高年级习作教学重言语而轻思维的现状下,学生习作有内容无层次,有过程无详略,有佳句无意图。如何让学生的言语与思维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苏联的作文教学》一书所言,要对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该书作者甚至认为智力活动才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到了第二、三学段,除了培养学生习作言语能力以外,还应侧重培养习作思维能力。因此,我在年段习作核心能力的观照下,进行了课例研究,以“围绕写作意
《操场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课文。该文短小精悍,有6个介绍体育活动的短语和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动地反映了在校生活场景。“部编本”教材把这篇课文由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一年级下册,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层次不同,这篇课文的语用功能自然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教师准确解读、合理开发。接下来围绕这节课的磨课过程,谈谈如何基于新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的理解上,学生主要收获的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
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篇幅比上学期长,大部分要求背诵,要求会写的字也增至十个左右,识字量也比原来加大了许多,且全市规定对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回家作业,这就更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进行全面、科学的文本解读,以定准教学目标,成为教学的关键。通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文本解读的五个步骤,下面以《雨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为例作一阐述。  第一步:分析教材,把握诗歌
【摘 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是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这两种方法,难免心生畏惧。借鉴问题转化、以形助数、归纳推理、着眼整体等数学思维,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密切结合起来,可为小古文释义教学探寻更多路径,从而引导学生叩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小古文;释义教学;路径  近些年,小古文悄悄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小古文,通常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的文
【摘 要】大语文观背景下,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心。要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可尝试 “多向对话”这一教学手段,以破解传统习作教学的无奈。借助对话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味,实现语言增长,从而优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向对话;习作教学  一、缘起:思绪万千,囊中羞涩  纵观传统作文教学,“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三大难题,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