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说明:初三的学生绝大多数处在15―16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不断迁移。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及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认识),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规律,我按情境导入——目标认定——准备实验——分组实验——成果展示——课堂小结——反思交流——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几个环节设计本节课。
  在授课过程中,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时我引用了一首诗的模仿秀,让二氧化碳更具诗情画意,更具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导入课题,引出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实验任务。为了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有条不紊,避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就是第三环节——准备实验,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我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导游”,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活动。
  这节课最为关键的就是第四环节——分组实验,在这一环节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一是熟练操作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实验的神奇,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也就成了学生的得意之作。
  课堂小结、反思交流这两个环节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加深巩固(或达标练习)环节,我选取了与这节课有关的生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正真体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理念。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布置作业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实验课主要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已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这节课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鞏固与提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熟练了操作技能;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了研究的氛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操作失误的地方,比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盖上毛玻璃片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与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尽管事先做好了知识准备,但真正动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应该让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在平时就注重实验操作,熟练操作技能。
  本节课有些迷惑之处,就是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与水的反应,只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还是既溶于水又与水反应,因为对教材的深度吃不透、高度把握不准,没有安排进一步的探究,感觉只是流于对现象的侧重,没有拓展延伸出去;对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发现或事故,没能考虑到。
  还有一些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西兰幼儿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叙事性评价方式--学习故事,近年来在国际幼教界评价颇高,并在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很多幼儿园中推广。“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随着新西兰和中国幼教界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故事”也受到了中国幼教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学习故事 观察 记录  一、初识“学习故事”  刚开始,听到“新西兰学习
期刊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但我们应该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主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
期刊
教学目标:1.回顾课文中品读人物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夏洛的网》的兴趣;2.渗透读好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体会阅读的乐趣;3.介绍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绘出人物特点,读懂人物形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设计意图:以“单元整合·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培养阅读兴
期刊
一、书法悠久的教学历史,却为新生的课程  自从有文字的产生之后,为了交流,为了延续,它便不得不互相传授学习。有私塾的,也有官方的,唐太宗在位期间成立了专业的书法教学机构,宋、元、明、清时期也都有。虽有上千年的书法教学历史,其研究的都是深层次的理论,而对基础教学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教学经验。基础书法的学习,高度地概括就是一个临摹的过程,深入些则欣赏、创作。书法中的临摹是一个十分枯躁过程,因为临摹对象
期刊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知识;2 通过多种形式(表演,配音,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思想及性格;3 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比剑中主要人物间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2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正确认识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难点: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关汉
期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领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充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珍贵的情谊。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领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充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珍贵的情谊。  教学难點:通过学习,充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珍贵的情谊。  教学准备:PPT课件 、 PAD 、微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
期刊
【内容摘要】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机电与汽车专业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建设内容、主要模式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基本特征 建设内容 主要模式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施行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而实训教学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学校与企业相分离、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应用题;2、掌握实际问题(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模型解题。  过程与方法:1、先简单后复杂的带领学生分析行程问题中相遇、追及、环形跑道、列车错车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行程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了解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
期刊
【内容摘要】自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智能工具,人们依靠着计算机接触和研究着最前沿的科技,带领世界信息技术水平不断突破达到新的高度。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中,对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由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薄弱,教师信息素养相对较弱,本文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针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
期刊
知识训练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3、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整合点: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整合拓展点:《蚊子和狮子》《得过且过》  读写指导点: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前一分钟展示:展示自己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