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世界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赵启正,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赵启正《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一书,通过101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 以“话说体”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让读者在小故事中,获得启迪,体会交往的智慧、敏锐和幽默。
  
  “淡妆浓抹”未必“总相宜”
  
  我多次出国,每次出入各国的海关都很顺利,但也有一些小的插曲。有一次,代表团连续访问三个国家。一位中年健壮的男团员,每到一处关口,都会被留下“特殊关照”,而且每次都只拦下他一人。问一下究竟,原来他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乡镇企业家,穿了一套簇新的米黄色西装,黄领带,脚下是黄皮鞋。这身隆重的打扮使他显得突兀,怎么看也不像官方代表团成员,难怪一再引起边关检查人员怀疑。
  还有一次,在一个管理专业代表团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团员,服装艳丽,装扮惹眼。海关人员也总是要翻翻她的行李,他们似乎不太相信这位女士是专业人士,原因也是不合身份的打扮,让人另眼看待。古人云,“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说的是服装不合适,会招来人灾;今日看来,虽不致招来大祸,招来小麻烦却有可能。
  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总是显示着不同的美丽。对于人物,可未必如此。若是在某个场合,你为如何打扮而犹豫不决时,还是以淡雅的打扮为妥。电视人靳羽西说过。女士在不知穿什么颜色的服装好时,就选黑色的,这不会大错的。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里的女孩子们,大多衣着朴素:休闲鞋,白色圆领T恤衫,不仅没有“浓抹”,也没有“淡妆”,透出一种健康向上、活泼可爱的青春气息。衣着只要与年龄、身份相符,与场合相适应,就是“总相宜”的。
  
  幼儿园老师的疑惑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一所著名的幼儿园开始兼收中外幼儿。这所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受过专业训练,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她们对孩子们可谓关怀备至,教育水平之高有口皆碑。可是,没想到有些外国家长却对老师颇有微词。孩子摔了跟头,老师急忙跑过去扶,外国家长却说:“不用管他!”孩子秋千荡高了,老师急喊:“别这样,危险!”外国家长却鼓励:“再高点!”办园初期,老师们对我说,她们对外国人的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颇感疑惑,究竟谁对,谁错?后来,她们把中外的教育观点作了适当比较,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新教学法,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中西方对儿童教育的差异,从动漫片也能看出来:中国着重指导孩子,西方偏重激发孩子。美国经典动漫《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小熊维尼》……简直就是告诉孩子们怎么去淘气,聪明机灵甚或捣蛋的都是正面的角色。日本动漫又是一种:鼓励一种不服输、拼命战胜对手的意志,有的甚或有点过于推崇强者的倾向,似乎隐约反映了其民族对于生存环境压力的忧患意识。中国的动漫,则多是在于教导孩子励志奋进,寓教于乐的,但有时则显得活泼不足,想象力不够。不过,近年中国动漫进步很快,相信许多“中国动漫大片”问世就是近在眼前的事。中国家长给孩子既看外国动漫,又看中国动漫,这也许是个让孩子们!”开眼界、更多受益的好方式。
  
   可别介绍老外吃药
  
  遇到外国人在中国偶感风寒,古道热肠的中国人往往会主动地向他们介绍吃某种感冒药片、喝某种感冒冲剂等。但实际上,多数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是不会吃非医务人员推荐的药物的,这是他们一条严格的“生活戒律”。一般说来,他们只相信医师的处方,服非处方药也要以前吃过的,决不敢自作主张。我们的“热情推介”常常会使外国人感到为难。所以,见到外国人生病,最恰当的做法定帮助他们去医院就诊,向他们介绍好的医生,而不是介绍“好药”。相比之下,我们用药未免随便,很容易相信别人推荐的据说很有效的某种新药,甚至“偏方”。
  中国一家权威医药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中国人都有不良用药习惯。70%多的人表示,他们曾因感觉“药效不明显”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不按时服药,或停止服药。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调查发现,1/3的病例死因是不合理用药。在中国,有80%以上的人随意服用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其结果可能导致人体的抗药性,甚至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由此看来,外国人不敢随意服药的“戒律”倒是应该借鉴的。
  
  京剧不是“北京歌剧”
  
  我曾经与几位法国文化界人士谈到如何强化京剧在世界传播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文化形式:一是歌剧,二是芭蕾,三是中国京剧。其中一位补充说,还有日本歌舞伎。
  其中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研究的法国人说,京剧英译为“北京歌剧”(Pcking Opera),使外国人误认为是北京(演出)的《茶花女》、《卡门》那类的歌剧,就不一定会以强烈的好奇心去观赏了。而京剧和西方歌剧特色差异之大,绝不可在概念上有所混淆。其他几位则说,他们没看过京剧,就是按“歌剧”去以为的。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既然京剧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就应当用京剧的音译“Jingju”,正像日本的“歌舞伎”,按日语发音,译为“Kabuki”一样。联想到日本的语言表演艺术“漫才”,日本人的英译为“Mannzal”;而中国的相声,却被译为“CrossTalk”(交叉谈话),这个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知其义为何。冯巩先生对我说过,相声就是相声,英译当然是“Xiangsheng”。
  就京剧的译名问题,几年前我曾当面请教梅葆玖先生,还请教过上海的一位资深辞书家,他们都觉得京剧音译为“Jingju”是合理的,意译是不准确的。
  但也有人说“北京歌剧”(PekingOpera)已用了许多年了(我想,也许可以认为,1930年梅兰芳先生首次将京剧带到美国时,美国开始传播了这个译名),不会有误解了。其实不然,中国人自不会误解,但我问了多位外国人,他们还是不甚了然京剧和歌剧全然两类。韩国将在14世纪开始使用的“汉城”的中文名字改为韩文的音译“首尔”(英文音译Seoul),不是一两年的工夫就被公认了吗?
  我还是坚持认为,京剧的英译改为“Jiagju”就是为京剧在国际上正名,不要从译名上就白白丢失了中国特征,这对京剧的国际传播必有好处。
  
  少说爱吃什么
  
  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孙相贺先生在奉调回国担任外交部要职前,到北京来看我。临走拿出几个塑料盒,我一看就知道,那里面准是他夫人亲自做的韩国辣白菜。这是他第三次送我辣白菜了。
  1997年10月,正值亚洲全面金融危机高潮之时,孙总领事未拜访我。我对韩国民众在韩元每日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主动向国家出售美元和黄金首饰(三四个月内共出售225吨)表示钦佩;他则对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表示感谢,他说,这实际上是有力地支持了亚洲各国。随后的闲谈中我说,韩国的辣白菜真好吃。没想到,他却记住了,过了几天,便送两盒自家腌制的辣白菜给我。
  2004年,日本TBS《时事放谈》节目的著名主持人岩见隆夫采访我和日本前官房长官野中广务先生,一开头,岩见先生问我:“您来日本多次了,喜欢什么日本食品呢?”我也是顺口一答:“日本的栗羊羹不错。”(栗羊羹起源于羊羹——用羊肉熬的汤,汤很浓,凉了就成了冻。用板栗或赤豆熬成的汤,凉下来也成冻,所以叫栗羊羹或羊羹。这种食品中国北方也有)。
  没想到,有的日本朋友看了TBS的节目,就托人给我带来了栗羊羹。其中有一位名人,中川健造先生,他是日本望族后裔,因为喜欢中国美术,将自家别墅改建成了“中川美术馆”,收集了吴作人、古元、黄胄等人的作品。最令人惊奇的是,他在院中修了一座小天安门城楼,还曾经请小泉首相在院中饮茶。不知小泉首相面对此情此景,当时是什么心情,他写了“感动”二字作为留言。中川先生为中日友好,用心如此,倒真令我感动!
  我几次收到了韩国辣白菜和日本羊羹,对夫人说:“礼轻情意重!”夫人发话了:“记住,少在别人面前说爱吃什么!”
  
  (连载完。)
  
  (本文内容和漫画均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提供。)
  
  责编:谭 震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8年4月,达赖集团的代表Khen Rinpoche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演讲,当地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与其进行了直接对话。此事在当地引发了较大反响,《纽约时报》也刊登了题为《在美中国留学生为他们祖国的形象而战》(Chinese Students in U.S.P1ght View of TheirHome)的相关文章。在这次对话中表现活跃的中国留学生徐实,以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的视角,撰文讲述
期刊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变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更是受到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如何利用这一机会向世界展示和说明中国,是外宣工作者今年面临的重要任务。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如何做好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的成就、60周年国庆庆祝活动的对外报道、如何借助境外媒体对外传播中国的声音、当前背景下对外传播应注意的问题等
期刊
2008年中国的“神七”发射引起了海内外各种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的相关报道立足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和塑造,展示了中国国家级媒体的大家风范,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成功报道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从独特的视角细致地展示“和平中国”、“人文中国”以及“科学中国”的正面国家形象。    一、正视复杂国际舆论环境,传播“和平中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度,但“和平中国”的形象并没有被
期刊
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月1日,据估计有来自18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万穆斯林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参加了朝觐活动,使得本次朝觐在规模上达到了历史之最。  在穆罕默德的年代,没有飞机可以将朝觐者在数个小时之内带到圣城麦加,而那时的朝觐者也无须面对如今由两百多万人造成的后勤难题和安全隐患。  今天,住在高档酒店里的朝觐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穆罕默德曾经率众饮用过的赞赞泉水,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在
期刊
2008年,在湖南出现了冰冻灾害及平江县“疑似华南虎”事件。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对机制,积极主动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以透明权威的信息发布掌握了舆论主动权。    冰冻灾害事件+及时发布新闻,成功引导境内外舆论    2008年1月12日至2月上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湖南省出现了长达20多天的雨雪、冰冻、严寒天气,严重的冰雪灾害造成了
期刊
编者按: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的《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一书,为“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九本,由外文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该书以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这一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危机应对与信息管理、新闻报道的研究与思考、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特点和抗震救灾与网络信息传播四个部分,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分
期刊
中国列居全球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发展与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又译《经济学家》)是一份被西方世界认为较为专业和高端、以时评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周刊。分析《经济学人》的对华报道,可以管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探寻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  本研究选取《经济学人》网站2007年4月至12月对华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以《经济学人》同年
期刊
作者简介 娄琛,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国内新闻采编室记者。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报道领域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金融、军事、体育和外事等。《河南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9名矿工被困三天后全部生还》、《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等4篇稿件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新闻事件,也因为经历过艰难、悲伤、振
期刊
作者简历  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日报》特稿部任记者。报道的主要领域有文化艺术、民族宗教、人物、生活等等。2006年底到2007年初赴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采访穆斯林的朝觐活动,后发表《天房并不遥远——中国穆斯林的朝觐之旅》一文,2008年9月以此文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07年因《一个藏族村
期刊
热闹非凡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由于新任总统奥巴马的非洲裔黑人身份,美国“创造历史”地出现了首位非白人总统。少数族裔出任美国政府高官并不鲜见,如前国务卿鲍威尔、现任国务卿赖斯都是黑人,但是由民众投票选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黑人,是少数族裔,而且票数创下美国历史上总统选举选民票总数最高纪录,则是非常难得。奥巴马高票当选,表明美国社会整体包容度的提升,以及全球化影响下的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然而,这是否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