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自然测量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量和数具有同构性,只是儿童对量的认识要略晚于数,测量能力要到8~11岁才完成发展。“因为把连续的整体分成互相替换的单位要比数出已经分开了的元素要困难得多。”因此,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建立测量单位体系。幼儿的测量活动还属于非正式的测量阶段,学习的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直接测量。发展幼儿测量概念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学会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用数量表示出来。那么幼儿测量概念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特点
  一:对测量的动作感知阶段 1能对两个客体作直接的比较,笼统地感知其大小或多少
  2笼统地认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3开始能用任意的或非标准的单位对客体做非正式的测量,如给幼儿一根短棍,再让幼儿在一堆短棍中找出一根等于、长于或短于它的短棍;这一阶段幼儿还未产生守恒概念,处于感知动作水平解决上述问题。
  二:测量单位与被测量的客体建立联系的阶段 1儿童懂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不能做直接比较时必须借助于某种间接测量策略
  2儿童能利用小蜡笔、小铅笔甚至自己的小食指等作测量单位,对常见的客体如图书、铅笔进行线性测量
  三:测量概念形成和初步掌握测量技能的阶段 1已能认识测量单位虽然是可以任意设定的(如用一个小蜡笔、小铁钉等),但必须前后一致,即发展了单位必须是等量的观念
  2掌握了测量的技能,如做线性测量时,每一测量单位必须首尾衔接等
  3认识尺子、磅秤等常见的测量工具,并初步学会用它们来量物体的长度,比较物体的重量
  一、对班级幼儿自然测量能力的测查及分析
  (一)本班幼儿目前对自然测量的关键经验百分比
  前测表显示參与活动的幼儿共有30名。有2人能够较准确地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并能够用量化后的结果表示所测量物体的长度,占全班人数的6%。21人愿意并大胆的参与到测量活动中,占全班的70%。13人能够找到等长等量的自然物体进行测量,占全班的43%。12人能够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测量将所选择自然物收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占全班人数的40%。有5人对测量不了解,没有概念,占全班的16%.
  (二)幼儿测量现状的分析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对测量概念的认知处于第二和第三前阶段,即知道选择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个别幼儿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知道一些测量技能,但还不十分准确。还有个别幼儿能够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已经开始向第三阶段后期进行过渡。另外有几名幼儿可能还停留在第一阶段,选择目测或认为不需要测量工具,笼统计算长度。综上,测量教学的重点应该从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的方法入手,引导幼儿进入第三阶段。因此我们开展了以下自然测量的活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然测量活动
  (一)本班幼儿目前对自然测量的关键经验百分比
  参与活动的幼儿共有30名。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有8人能够较准确地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并能够用量化后的结果表示所测量物体的长度,占全班人数的26%。30人全部愿意并大胆的参与到测量活动中。30人能够找到等长等量的自然物体进行测量。24人能够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测量将所选择自然物收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占全班人数的80%。有9人能够用测量后量化的结果表示桌子和跳远距离的长短,占全班的30%。
  (二)幼儿测量现状的分析
  从中测中可以看出,部分幼儿处于第二和第三前阶段,即知道选择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部分幼儿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知道一些测量技能。还有部分幼儿能够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已经开始向第三阶段后期进行过渡。通过中测结果分析,测量教学的重点应该将幼儿从第一次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实践化,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获得的经验真正变成自己所习得的能力。由此我预设了“量一量”的测量活动。
  三、开展自然测量集体活动
  开展“量一量”的活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填写小记录表对自己所测量物体的长有了直观和量化的认识。通过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填写教师的大记录表,幼儿和幼儿之间有了交流和互动,孩子们会关心其他幼儿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我和你的测量结果不同?这样的疑问促进了幼儿进一步思考问题并讨论出了“测量工具越小,测量的数就越大”的知识点。在活动过程中还有幼儿尝试了使用不同的方法用积木测量跳远的距离,所以就产生了两个维度的问题。1.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跳远距离,测量结果数量越多,证明幼儿跳得越远。2.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工具越短,测量结果的数量就越大。这两个维度的问题都在分享大记录表时向幼儿提出。通过观察大记录表幼儿很快就了解了以上两个规律。
  从后测中可以看出,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自然测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将经验转化为能力。孩子们在师幼和幼幼以及和活动材料中所有幼儿都已经达到了测量概念形成和初步掌握测量技能的阶段。
其他文献
普职融通指的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与沟通,其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理念、课程、教师、组织、资源、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双向融通。普职融通旨在通过架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更加多元的选择和更加丰富的教育机会,增进学生对职业与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
期刊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我总结了近年的教育经验,列举如下。  一、取得孩子的信任  (一)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没有了距
期刊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学校通过很多途径实施科技教育,注重把科技教育跟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跟少先队活动相结合、跟课外活动相结合、跟家庭教育相结合、跟社区活动相结合,获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环境,同样也能使科技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学习环境开展科技活动  我们
期刊
近年来,幼教工作者普遍开始重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探讨和研究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通过实践我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作用,
期刊
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承受社会变化带来的压力,而且自身急剧的生理变化,也加剧了内在的心理冲突,增加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其中“学习倦怠”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欲研究考察自尊、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否真的在自尊与学习倦怠
期刊
珠海市文园中学(以下简称“文园中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校长联合会成员学校,具有开阔的教育胸怀与视野。现任校长宋朝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校长联合会副主席,带领学校践行大校、名校担当,为区域教育树立标杆。学校积极开展全人教育,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硕果累累。“适性扬才,各美其美”的育人观在这里落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中国
期刊
素质教育就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确立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具体实施手段。最基本的内涵是“全民、全面和全体”三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的全民性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不能只依靠少数“精英”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保证了每个国民的创造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第一的人口大
期刊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质量,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履行教育职责、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践行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对于一篇文章如何能更好地理解其主旨或内涵,在我看来,从作家本人入手,了解其性格无异是一个好办法;而如何了解其性格,学生对其资料的搜集、解读的过程,就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本文试从刘禹锡和柳宗元這两位同时代、遭遇相似,但文风却截然不同的两位诗人入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去开发课程资源、了解作品。 
期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人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忽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用分数或等级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化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压抑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造成“后进生”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后进生”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由此可见,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