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二)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三)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四)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教学时,“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五)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六)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酝酿提问
  1、目的性: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
  2、难易适度:教师提问应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1、知识的关键处提问: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
  2、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处提问: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提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
  3、相似易混淆处提问: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探索规律时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扣推理的能力。在探索规律中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对知识获取鲜明的印象。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常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或者为了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选他们人微言轻提问对象;或者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由此,课堂提问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或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无法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后进生得不到激发,甚至影响到学生后续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作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曲问、反问、引问、追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2、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3、提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次依次发问。或者依照点名册上的名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其流弊与先指名后发问的情形相同,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论到某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个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
  (作者单位: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趋向。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的成果都是人。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校长是否目中有人。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80后”教师比例逐年提升,在一些学校甚至已接近半数。当校长遇上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教师和同为独生子女的“90后”学生,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校长与教
期刊
2012,杜甫很忙:2013,鸟叔很忙。最近,中国的校长们也很忙。关于校长的各种新闻事件频出,这些校长在媒体和舆论中着实“火”了一把。种种奇葩校规、奇葩校长也逐渐“浮出”水面,暴露在大众的目光之下。不难看出,种种事件背后都暴露出了学校一种病态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方式。我们不禁发问:校长,你到底在忙什么?  ◆悬浮毕业照◆  “跟着大学的脚步走,随着时代潮流走。北街小学的校长很忙,连照个毕业照的时间都没
期刊
学校作为一种育人的社会机构,最根本的有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上苍将一批一批的精灵——我们的学生——托付给我们,孩子们人生中最充满活力、最需要阳光雨露的生命时光,是一天一天的学校生活,他们快乐吗?他们健康吗?他们在茁壮成长吗?我们教师为此忐忑,为此思考,为此探索,为此投入心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处所,也是育人者自育的处所。教师发展是学
期刊
幼儿期的绘画发展一般经历了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和图式期(5—7岁)三个阶段。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由于能够独立行走,用手进行的探索变得更为自由。他们喜欢到处涂抹,在纸上、墙上等涂鸦。这是幼儿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练习。在《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课题组领导下,结合我园《全脑潜能开发》教材,我在绘画教学中
期刊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前进,社会对班主任越来越重视,班主任肩头的担子越来越沉重,班主任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而班主任面临的困惑也越来越繁杂。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借鉴,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那么,优秀班主任究竟有哪些类型呢?有学者总结出了优秀班主任六大特征。  “六大型”优秀班主任  (一)母亲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爱心”来工作。他们总是把“爱”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爱的气氛搞得浓
期刊
农村是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支持各地实施好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启动实施了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10-2012年,国家已投入250多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农村幼儿园3100余所,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5万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2.1万所,并对17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农村普惠性学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已明确将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领域中深入推进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作为支撑。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尽管凝聚了专家们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
期刊
一个教师同行曾说过:“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马卡连柯也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对工作的责任,才能给工作带来无尽的力量,才能不断更新自己,做到敬业、勤业。以高度的责任心,专注的态度,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  作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深深地思索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的话,何谓“爱护学生”呢?是否指带着爱的情感来保护学生的身与心?  联想到近段时间发生在各地学校的安全事故,学校的安全工作确实成了学校各类工作的重点,各地教育部门也下了大力气,专门制定了《学生在校安全制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成了我们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天天讲,时时讲,恨不能多长几条腿跟在学生屁股后面保护。
期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讲过《六尺巷》的故事。后来,我在书又中了解到,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也是如此,他会向不小心刮伤自己脸的理发师道歉。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耳闻目染这些典型事例,不知不觉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让宽容成了习惯,而且一开始就是16年。  那是二年级时发生的事了,一个午后,我来到我任教的那个班,当时学生来的不多,大概有7、8位,他们大多都在看书,有一位家长引起了我的注意,还没等我开口问她,
期刊